我在六零开闲渔 第229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在六零开闲渔!
邵洋已经搬出去住了,也已成家。
他现在在设计院工作,找的妻子和他是同行。
两个人天天工作非常的忙,一年里恨不得有半年都在各地出差。
用邵国庆的话说就是:“俩空中飞人。”
他们俩忙得到现在连孩子都没有要,平日里回去看看父母都往往要选节假日。
在这种情况下,不到特别棘手的事儿,平日里姜晓菱也不太爱给邵洋添麻烦。
其实又何止不给孙子添麻烦,姜晓菱现在和儿子还有孙女他们的联系都在有意识的减少。
她在慢慢学着放手。
既减少对黑匣子的依赖,也减少对儿孙们的依赖。
十几年的时间,随便一台电脑也都到了要寿终正寝的年龄。
有着国际版的那台,一年前已经彻底不能用了。
而且后来邵洋试了好多个电脑,不管再怎么捣鼓,闲渔网站也没有出现在他新的电脑上面。
以后应该也不会出现了。
现在能与姜晓菱联系的就只有邵国庆家里这一台了。
可这台比邵洋那台型号还要再老一些。
这台老祖宗辈儿的电脑眼看着也快不行了。
这几年黑屏,各种故障的次数越来越多。
据儿子说,再拿出去维修的时候,都已经没有什么地方愿意接手了,说型号太老没法修。
儿子说,他们家现在把那电脑专门放在一个地方,谁也不能碰。如非跟她联系,连他自己都不敢轻易去动一动。
生怕哪一天这个也如邵洋那个一般,毫无预警的忽然间就彻底报废。
虽然庆庆没有继续往下说,可姜晓菱知道,如果真的那样,就到了他们要告别的时候了。
好在,现在的社会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往好里面发展。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全都在用最大的冲劲儿往前撵。
恨不得一天当做两天用,都全力以赴的想通过努力把之前浪费的时间补回来。
日子是真的一天比一天更好了。
虽然无论是吃的用的,和儿孙们寄过来的那些还是没法比。
可至少供应充足了。
细粮的比例在逐渐增加,很多人家可以保证顿顿都吃上白面馒头,大米饭。
吃上肉的日子也不再仅仅只限于过年。
姜晓菱觉得这样的日子已经很好,至少不靠着儿孙的补给他们也能活。
除了不忍心和她爱的孩子们分别,她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什么遗憾的。
第二天晚上,儿子转过来了一封邵洋寄过来的信。
说是信,其实是一张他手绘的图纸,图上标注了好些重点区域。
邵洋在信里说:“奶奶,我查了一些资料,将八-九十年代宁林重点建设区域都给你标注了出来。
因为现在能够找到的资料实在不多,我只能给你画一个大概。反正,你们就在我画出来的那些地方找房子,应该都属于好地方。将来必定有升值的趋势。
至于你担心的拆迁问题,这个不好避免。因为随着发展,宁林市区一直在扩建。八十年代其实也没有一个整体规划,那时期的市里面的房子后来差不多都外迁了。
不过这些房子后期国家都有补偿,也不会吃什么亏。我的意思是,你们先不用考虑那么久远,先买了,以后的事儿以后再说吧。”
姜晓菱看了信之后,觉得孙子说的也对。于是后面的日子她每天闲暇的日子就差不多都用来去找房子了。
可合适的房子依然没有找到。
日子一天天过去,很快就到了放暑假的时候,邵彦成和宁宁先后都回了家。
家里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家人团聚,自然是高兴事儿,全家乐呵了好几天。
特别是圆圆和庆庆。
在家里,他们除了和小姑好,最喜欢的就是小叔了。
亲爹去上学圆圆都没有哭,宁宁小舅去上学的时候,小丫头在家里嚎了好几次。
特别是她调皮捣蛋的时候,那个替她打圆场,替她挨骂的小舅不见了,小姑娘心里可难适应了。
如今的邵元已经十岁,早已经长成了个大姑娘。
因为从小营养跟得上,她看上去比同龄的小孩子们都要高。别说女孩儿了,男孩儿里比她个儿高的都没几个。
现在的小姑娘已经抽条了,再也不是小时候的肉圆样儿。她吸取了爸妈的长处,长得又机灵又可爱,皮肤白白的,很是讨人喜欢。
可是,这讨人喜欢劲儿仅仅限于她不动的时候。
一动起来啊,那就跟她小姨小时候一模一样!整个一假小子。
有这样一个姐姐比着,庆庆虽然是男孩子,却显得有点文静。
他像他爸,从小就喜欢看个书,平时也不太闹腾。
于是,那些被他姐欺负了的秃小子们,有时候就想从他这里找回场子。
可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被邵元打的哭爹喊妈。
现在的家属院,一到晚上小孩儿们聚堆儿的时候,姜家隔三差五就有人跑过来告状。
说来说去就只有一句话:“你们家邵元又打人了!”
让姜立南和徐寒梅有时候都觉得恍惚,像是又回到了十年前,自己家小闺女在外面闹腾的时候。
无非是被告状的人从小河,美美变成了圆圆……
没人的时候,老两口也忍不住悄悄感叹,觉得时间就是一个圆,转着转着就又转回去了。
经过了最初的兴奋,大家全都发现这找房子搬家的事儿,实在是迫在眉睫。
别的不说,美美把后院的房子占了,宁宁现在回来都只能在客厅里睡钢丝床。
这大夏天的,实在是太不方便。
姜晓菱把邵洋画的那张图照着画了一份拿给丈夫,然后就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
而邵彦成并没有如她一般满城转悠,而是转头就去找了谢强。
也不知道那两个人是怎么商量的,不过一周时间,邵彦成就回来跟姜晓菱说:“房子找到了,你有空跟我一起去看看吧。”
这速度,着实将姜晓菱给吓了一跳!
她当即放下了手里的活儿,二话没说,和邵彦成一人骑了一辆自行车,就一起去了他说的那房子处。
走近了姜晓菱才知道,原来丈夫找的地方就是在小学后面的那个巷子里。
和最早谢强租来放小人书的那个院子离得很近,是斜对门。
那是一个门脸儿不大的院子,进去之后却发现院子并不小。
因为没有一点人气的缘故,看上去很有些空落落的。
也不知道这院子有多久没有人住了,实在是有点旧。
院两边的围墙都有些坍塌的地方,有几处红砖都脱落了,露着窟窿。
而地上则长满了荒草。
这房子所有的窗户都没有安玻璃,年久失修,糊窗的纸烂的一条一条。
可除了破,这院子真没有什么其他大毛病。
它一共有五间房子,正屋三间,东面还有两间。西面则空着一块儿空地,看得出当时是规划过的,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并没有盖起来。
“你看看行不行?要是行的话,回头我找人来修修。西边也可以利用起来,把厨房还有吃饭的地方全放到那边去。”
邵彦成站在院中间,对妻子说道。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位置这么好,怎么舍得卖掉?”姜晓菱并没有急于回答丈夫的话,而是反问道。
“一对老夫妻的,说起来也是宁林的老户儿,之前我和谢强都还见过。老两口就一儿一女,女儿嫁了,儿子下乡在当地落户不回来了。老两口早好些年就投奔儿子去了,这房子空了挺久的。
据说是他们儿子在乡下现在生活很好,还承包了一个鱼塘开始养鱼。老两口这是不准备回来了,就想把房子卖了,换点钱以后就跟着儿子过了。”
听说是这个缘故,姜晓菱点了点头,然后又问道:“那这房子要卖多少钱,说好了吗?”
“一千块。”
邵彦成说着,还往里面走了走。
姜晓菱跟过去才发现,就在那些荒草丛里,居然还有一眼儿井。
两人把上面挡着的石板搬开,发现那井甚至都没有干,里面还有水。
“我就记得这儿有一个井。看着还行,这掏掏就能用。”邵彦成凑近看了一眼,说道。
姜晓菱这下更满意了。
她又将院子里里外外转了一遍,然后下定了决心:“买吧。这地方我还挺满意的。院子也就这样了,可这位置好。这儿离小学校这么近,俩孩子上学方便,离我们学校还有你们的班车点儿都近。就凭这一点儿,都值。”
因为汽车厂大部分的员工现在都还是在市里面居住,所以现在厂里开始发班车。早晚各一趟,其中一个上车点儿就在小学校门口。
如果搬到这边来,丈夫和父亲上班能少走好些路。光这一点儿,姜晓菱就觉得很划算。
“爸妈的房子,我最近再看看。我和强子也说了,让他也帮咱们打听着,最好就在这附近。只是想还像以前一样门挨门可能不太容易了。”邵彦成又继续说道。
“咱这房子也别修了,推了重建吧。”
姜晓菱沉吟了一下,用手指了指那几间破房。
“你看看这屋顶的瓦都快碎完了,窗户木头都朽了。里面什么样还不一定呢!这光修也得花不少钱,与其这样还不如推倒重建。
到时候咱盖好一点儿,直接起个二层楼。这样爸妈,奶奶他们都可以先过来跟着咱们住。等找到合适的,到时候他们要是愿意搬也行,不愿意搬一直跟着咱们也行。你觉得呢?”
虽然说是翁婿,可邵彦成从来都是把姜立南当做亲父亲一样敬重着的。对于姜家的其他人,他全当做一家人,没跟谁外气过。
所以对于妻子提出的这个建议,他连考虑都没有多做考虑,就直接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