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火神的眷顾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青云端!
召见过望舒之后,姬繁生的心情格外好,将三圣教请进宫中,仿佛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鸿音王朝的帝王们都是得到了拜月教的帮助,姜太后至今屹立不倒的地位,就是明证。
大臣们再喜欢党争倾轧,也没有人敢打姜太后的主意。
而星相世家多年来又善于自律,和皇家只是结盟的关系,并不真正参与到治理中来。
姜太后恐怕是唯一的例外了。
姬繁生一直在想,自己并不是安烈帝的嫡子,星命之说终属渺然。
他一直疑惑于该如何取得一个正朔的地位。
机会,说来就来了。
华少从云州返回时,带来了那个人。
那时候还是夏秋之交,草海上可以肆意的驰骋马车。
华少赶着车,时不时的跟车中人说上两句。
“还有多久可以到昊京?”
“还得几天才能出草海,出了草海,车行两日就是彤云关。我们进了彤云关,过了平城,很快就到昊京了。”
华少说的不疾不徐,听的那人却讶异神圣婆罗洲竟如此辽阔。
而昊京中也有人正在等着她的到来。
姬繁生在听闻了望舒的故事之后,电光火石间,他就找到了自己的依傍,三圣教,那可是比拜月更神秘的力量。
别人都以为三圣教是个夸大神迹的传奇,他却知道那绝不是空穴来风。
在宾州的时候,若水就给他提起过三圣教的事情。彼时,他觉得那般瑰玮的神力,过于雄奇。大约人间是不存在的,因而也只当作是江湖传闻,一笑了之。
但自从去了昊京,姬繁生的想法就就变了,一定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主宰着天下的大事。
既然自己都可以从一个小小布商,一跃而成为皇帝,那天下还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呢?
相信天地间自有其背后运行的规律,只是,这种规律不为凡人所知。
但世间总有一些人,他们可以洞悉天地间的所有秘密。
这些人天赋异禀,还有着对宗教狂热的激情,望舒就是这样一个人。
姬繁生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他就知道,望舒会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她的眼神清晰而坚定,说起话来也铿锵有力。
在谈起三圣教时,她充满了热情,没有一丝的怀疑,她就是神选中的那个可以弘教的人。
她相信自己在做一件对的事情,而她在找寻的也正是火神即将眷顾之人。
临走时,大司仪对望舒说,“你要寻的那个人,会得到火神的眷顾,他就是火神在凡间的代言人。
你去看见一个浑身光明的人,那就是他了。他会是我们弘教的希望。”
望舒没有想到这一切来的这样容易,当华少听说了她的神迹,要带她去昊京时。她本充满了疑惑,昊京会有那个人吗?
但华少的一句话,让她充满了希望。
“陛下是姜太后用星命选的天子,拜月的推算,总是不会错的。”
望舒凝敛了心神,“是,拜月的推算是不会错的。”
皇帝是什么,皇帝是天子,如果上天选定了他来继承皇位,那必然也选中了他来做更重要的事情。这个人是自己弘教的契机,也自己弘教的一切希望。
昊京是那般繁华,似乎比九州还要更胜一筹。
看着那不断起伏的重重宫阙,望舒问道:“这就是昊京的王城?”
“是啊,这就是王城,陛下已经在乐游原等你了。”
望舒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慢慢攀上了乐游原,她俯瞰着壮丽的昊京城,感慨道:“以后,这里就是我的使命所在;以后,这里就是我的希望所在。”
说来也奇怪,众人中,她第一眼便望见了那个人,浑身散发着柔和的光晕。
“陛下,您在发光。”她兴奋的叫道,完全想不到还要去叩拜行礼。
姬繁生看着一脸惊讶的她,也没有想过她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
“发光?是冠上镶嵌的明珠反光吧。”
“不,就是您在发光。陛下,您就是我要找的人。
我可以确定,是火神带我来这里的,在您身上,有着火神的荣耀之光。”
姬繁生愣了,火神崇拜在民间由来已久,但并没有人把火神当作一个正经的神只去尊敬和膜拜,而是一种民间野生力量的榜样。自己,真的是火神选中之人?
姬繁生从回忆中抬起头来,随着星光点点,他步出观德殿。
眼看着各处忙乱,明天就是年关了。
午后读了很多折子,他感觉昏昏沉沉,一边用手揉了揉双目,一边猛吸了两口外面的空气。
当真是冷冽而新鲜,一下子就清醒了许多。
之前殿中暖融融的炭火让人困乏,堆积的那些需要签批的例行公事更是让人窒息。
虽然他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管理者的角色,但高高在上、可以纵观天下大事却是新鲜又刺激的体验。
这是在宾州卖布时,绝对想不到的。
那时候的他,不过想着多卖几文钱,给娘亲买些好吃的。如果碰上大方的主顾,一下子买了好几身衣料,那便能去请一次大夫,给娘亲开上几剂补药。
冷风一吹,皇帝忆起有一份监察御史的折子,讲到历代明君都将偃武修文定为基本国策,劝他重修文治,再造盛世。
过了年,也确实该开恩科了。
去年春天那场骚乱,把朝廷的一应计划全部打乱。仓皇即位,四处奔逃,还真是不堪回首。
还好,现在一切都定下来,一切都该变一变样子了。
想到这里,他回到案前,蘸了浓墨重重写下了“崇文”二字。
旁边的小德子看了,拍手称赞,“陛下,好墨宝。”
司案太监景云看了,双手依然垂立,只是笑笑不语。
皇帝看他如此,便问道:“哦,你的意思是写的不好了?”
景云拱了拱手,“陛下恕罪,臣不敢妄议墨宝,只是如今烽火未息,崇文固然好,可若没有悍勇之师,还是被动的很哪。
如今,还是要相时而动。”
皇帝逼视着这个小小的司案太监,只见他虽然低垂着双手,却目光如炬,坚定的神情让人无来由的信任。
果然,常在殿前伺候的都是精明的角色。
细想之下,的确,治国之策不是一成不变的,得相时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