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 摄政王(2更)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娇妻傻婿!
“逍遥王?”许衍点头。太子沉吟半晌,轻笑,“倒也合适。”许衍不着痕迹的松了一口气。一旦有了这个封号,霄儿就算是不入朝,百官也不会说设什么。行礼,“殿下若是无事,臣先回去了。”“太傅慢走。”许衍走出御书房。太子看着他的背影,再次笑了。他今日就是试探,看看世子哥哥有何想法,果然,他不想留在朝中。只不过呀,这一切都由不得他,谁让他答应了母妃和自己呢。太傅回去一说,世子哥哥应该会放下心。等过几日自己下旨的时候……太子脸上浮上恶作剧的微笑。“张福。”张公公上前,“老奴在。”“随本宫去见见父皇。”“是。”……皇帝寝宫。自从那日六公主拿着虎符走了以后,皇上安静了几日,不再像以前那样的歇斯底里。只是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迟迟等不到六公主的消息,皇上心里升起不好的预感。随即摇头。沁儿不会不帮他的,只有他坐在那个位置上,才能保沁儿一声荣华富贵,换成任何一人都不可能。沁儿也清楚,她一定会帮自己的,有可能被人盯着,一直找不到机会出城,自己要耐心等着。……太子走进院子,院内的宫人瞬间都愣住了,连礼都忘了行。他们以为太子将皇上软禁在此,一辈子都不会再来看。看着一院子愣着的宫人,他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手里没有任何的东西,不像是在干活,倒像是聚在一起聊天。“大胆!还不跪下!”张公公一声呵斥,一众宫人反应过来,惊慌的下跪。太子连个眼神都没施舍给他们,一边不紧不慢的往里走,一边吩咐,“父皇都生病了,还如此不尽心的伺候,不留也罢,张福,将人都换了。”“是。”宫人大惊。正想求饶,张公公挥手,有宫人进来,捂住他们的嘴将人拖下去。太子推开寝殿的门。皇上坐在椅子上,对他怒目而视。太子不慌不忙走进去,行礼,“见过父皇。”“你过来做什么?”“儿臣来看看父皇。”“猫哭耗子假慈悲。”“父皇错了,儿臣是真心实意的来看父皇,顺便告诉父皇一声,儿臣的登基大典在五日后。”皇上眼眸一缩,搁在扶手的手也紧了紧,随后放松下来,还有五日,还有机会。“儿臣那日本想让父皇见证的,可惜父皇身体有恙,儿臣于心不忍,也就不请父皇出面了。儿臣除了告诉父皇登基之事,还有一事……”说着,太子拿出虎符,“多谢父皇交于儿臣。”“你个逆子!”大吼着,皇上上手来抢。太子拿着迅速后退了几步,张公公已经带着几名小太监冲上来,挡在了他面前。皇上如同发了狂的野兽,双目赤红,想将人推开,可他毕竟中过毒,身体不像以往那么强健,根本推不动。看他如此,太子不慌不忙的提醒,“父皇还是不要如此激动,您可别忘
了您曾经中过风,要是再犯了病,不见得能请到神医。”没有了皇位,他活着还有什么用?皇上不但没有被吓到,反而更加红了眼睛,低头,狠狠一口咬在挡在最前面的张公公脖颈。张公公发出一声惨叫,其余宫人也都愣了一愣。皇上趁此冲过几人,纵身一跃,朝太子扑来。今日他要和这个逆子同归于尽。太子再次快速后退了几步,皇上身体重重的落在门槛上,一股腥甜从嘴里喷出,而后两眼一翻,疼昏了过去。“皇上!”黄公公扑过来。太子冷眼看着。这是他的父皇,虽没有温情却有血脉,他不会做一个弑父的君王,也不会虐待父皇,可如果是父皇自己找的,他便成全。……如太子所料,许衍回府后,就将太子的话说给了老先生和宋宛月听。听完,老先生点头,“霄儿真得了这个封号,以后也就逍遥自在了。”“未必。”宋宛月没有那么乐观,那日萧娴妃和太子可是说得明明白白,要让楚云霄留在朝中,等太子大婚了以后才能离开。“太子也许是在试探,或者想借着舅舅的口让我们放心,他绝不会封云霄为逍遥王。”听她言辞肯定,老先生道,“你是说太子想封霄儿为摄政王?”“八九不离十。”只要做了摄政王,楚云霄才会在百官心里有地位,太子是想弥补,也是想让楚云霄帮他。老先生和许衍对看了一眼。若真是如此,也不见得是坏事。他们不希望霄儿做摄政王,是因为月儿说喜欢乡下生活,但与大局来说,霄儿做了摄政王,就是太子的一大助力,两人联手,说不定能让大庆国走上太平盛世。……五日后,太子登基。在文武百官的山呼万岁中坐上龙椅。随后下了一道圣旨。封世子楚云霄为摄政王,勤王府改为摄政王府,赐良田千亩,宫人两百,黄金三万两,珍奇古玩无数。圣旨一出,满朝哗然。有御史反对,当场出列,列举世子不适合做摄政王的十几条理由。太子很是有耐心的听完,却没采纳,“朕是天子,一言九鼎,岂能出尔反尔,众卿若有不服,可辞官回家。”一句话落,所有反对的人都没了声音。比起反对世子做摄政王,他们的官位更重要。赏赐一抬抬的抬进摄政王府,整整用了两个库房。也轰动了整个京城。到处都是议论此事的声音,纷纷称赞新皇对摄政王是真的好。楚云霄此刻却坐在书房里,看着新皇赏赐的单子。好几大页,都是珍稀古玩。顾管家候在一边,等着吩咐。皇上赏赐的东西一般都会珍藏起来。楚云霄却将单子放在桌上起身往外走,边走边吩咐,“那些东西就先那样放着,我去找外祖母。”顾管家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又突然想到了什么,又闭上了嘴。楚云霄去了定国公府,“请外祖母帮外孙去宋家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