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越过越红火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家房门通古代!
正康十六年过去了,周夫人也没给周二张罗到一个满意的婚事,自家闺女的亲事也被耽搁了下来,周夫人的头发都白了好几根。
好在,马上又要送走如今的陈县令,迎来新的某县令。
她对新县令带着一些期盼,期盼他能带有未定亲的女儿过来上任。
……
二月份,虎子和二蛋参加了柳县的县试,倒是没什么太大的悬念,如愿通过。
毕竟考的都是基础知识,只要平素学的略勤奋些,智商还行,基本就能通过。倒是四月份的府试这一关,会刷下来很多人。
钟小荷已经不到处乱跑了,因为她有大驴牙和王捕快这两员大将,也就是外人口中的裴大掌柜的和王大掌柜的。
这俩人对开拓市场、铺子装修、人员招聘和员工培训上岗这一套早就驾轻就熟。
俩人手底下也培养了好些个得力助手,管理着分散的铺面,统一进货,统一核算,统一库存和统一管理。
当然了,他们之前没有这个概念,自然是钟小荷经过开了几个分铺后,总结了一整套公司,不,是连锁商铺经营指导书,务求每一个环节都清楚明了的给出指导。
不仅如此,对于员工培训,员工奖励机制等等,也都给出了书面规定。
所以,有了经验又有了书面指导,又明确了最高管理者钟小荷钟大东家的管理方针,还有魏大将军的背书,复制粘贴能做不好么?
于是,钟小荷一时就清闲了下来,整日里吹吹笛子,监督监督两个孩子的学习。
笛子在府城让周二辅导多次,但现在能吹的好,却是因为她买了网络教学,还专门找了陪练,这才有了长足进步。
如今吹个曲子,也不再是噪音了,别人听了,还算是觉得这是美的享受。
周二也是惊讶不已,连乎小荷妹妹有天赋。
如此悠闲的时光,让她想起了最初的目标。
有个小院有口饭,有几亩良田有个店。
现如今吃饭是不用愁了,店铺好几十个呢,就是还没有一个单独属于自己的院子,良田半亩也没。
“良田也不能算没有,老爹说了要把果园子当陪嫁给我的。”
老钟现在也是老有钱了,当然,比不得钟小荷背地里闷不吭声的发大财,但他明面上的收益就很多。
田地收获是一小小块,果园收益现在是很大一块,还有果脯生意,还有十个铺面的租金。
第一个如意工坊的租金,让老钟尝到了甜头,后来又有五个如意工坊是用租的方式,也是老钟买下的,他自己还又另外置办了五个铺子出租。
光租金,每月老钟就能得到近七百两,真是躺着也能数钱。
还有如意工坊的一成收益,孔明锁、九连环等益智类玩具的收益,还有一项非常隐晦的收益,就是白糖收益。
这么多家如意工坊的分铺,用的白糖,几乎都是老钟用红糖过滤出来的,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是他跟别人买的,算是做个小小的掩护吧。
他自己手上还有几个铺子,至于曾经的腌菜这一块,直接挪给岳家做了。自然是因为收益太小了,麻麻烦烦的蚊子腿就丢了。
所以,老钟年收益三万两也有了。
老钟现如今老有钱了,但家里院落没变,就多了一辆马车,他自己本人还是如以前一样,外人能看出变化的,也只是从杨氏身上。
穿金带银都是小儿科了,珠宝首饰都上了两三个档次,穿衣么,本朝还是有不准庶人穿绫罗绸缎的规定,只好里面穿,外面尽可能的穿允许的最好的料子,最时兴的款式。
护肤品一大堆,杨氏本就显得年轻,如今更是年轻,整日里白白净净,穿戴华丽的,跑去茶馆听她喜欢的书,再或者是被其他财主夫人请去搓几场麻将,也不抠抠索索的输不起了。
杨曹氏曾语重心长的说过杨氏,“夫君和闺女在外面辛辛苦苦的赚钱,你在家里一应吃的用的穿的戴的,别整的太奢侈,不好。”
杨氏笑得温柔,“哪里是我要这样穿戴,这些都是他们给我买的,我上几回街?买几回东西?我要是穿戴素点,他们指定又开始给我买一堆。”说完还叹息一声。
杨曹氏都要嫉妒闺女了,说话真是好气人哦,这意思还幸福的烦恼了呗。
不过老太太现在也一副地主家老太太的打扮,也别说自家闺女,不要说闺女女婿往自己身上贴了多少,就说自家,现如今也是财源广进。
老大在家主导的腌菜生意、老二做的鲜果收购生意、老三做的跑商生意、还有大孙子今年虽然才十七,已经在府城最大的食肆做了二厨,每月也能剩些钱回来。
如今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不止他们一家,自家发迹也带着村子富裕,腌菜不得用人?收鲜果不得用人?
还有老三从村里也带走了几个身强力壮的男人一起跑商,自家劳动力都有事干,大地里的活计靠老头子带几个妇孺指定不行,干脆都佃给了村里的人,家里老弱妇孺就多养些个带毛的就成了。
村里人没有不服老杨家的,就除了那个让人心堵的亲家。
她家大孙子订了典吏的闺女好几年了,就是一直没成亲,老朱家着急也没用,还用想么?人家肯定等着朱文耀考上才要嫁人,只这回朱文耀没考上举人,怕是那个典吏家闺女也等不起了。
典吏的女儿要是来村里住,朱婆子肯定更要抖起来,老杨家怕是要受点气。
不止杨家村发家,就是桥南村这几年也好太多了。
有了孔明锁打基础,学木匠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后来如意工坊设计出很多机巧的生活用品,老钟都是找的钟富贵,让他组织村里的男人女人,进行加工,慢慢的还形成了规模。
以至于村里现在主要收益就是做工,至于田地收益,则是较小的那一部分。
都知道给钟家打工,对钟德福感念的同时,就想把钟德福推成新村长,钟德福哪有那个时间,干脆,村民就推了钟富贵当。
钟富贵也抖起来了,大儿子现在是大管事,挣得工钱是三年前的十倍多,二儿子也学好了,至少干正经事了,每年还能往家里拿个十几两。
当然大头还是自己,全村都在给自己打工,甚至桥北村都有一部分人参与进来。
当然每个东西赚加工费他挣得不算多,但架不住量多呀,桥南村的产品听德福的意思,已经快卖到到千里之外了,以后还会遍布整个大周朝,听起来就让人激动万分。
再这样下去,怕是没几年自己就能赶上三年前的德福堂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