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如实相告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樱花树下之雪儿!
老丈年岁大些,看样貌也有五十岁了,但见其儿子年岁不过及冠的年纪,老丈应该不超过四十岁,只是显得有些老。
跪下后,那老丈就哆哆嗦嗦的开口:“拜见县君,小老儿来请罪的,小老儿……”
雪儿很不习惯看如此年岁的人给自己下跪,她不等其说完,就示意邹管家将人扶起来。
她言道:“老人家不必跪着,都是乡里乡亲的。直接说事就可以了,你们都坐吧,坐下说话。”
“谢谢县君。”他感激道,又对扶起他们父子的邹管家连连道谢。
父子二人诚惶诚恐的坐下,见坐在上首的县君很是和蔼,老人家才敢继续说:“本来小老儿父子昨天就应该登门谢罪的,只是……只是想到那个时候县男大人受伤了,需要,需要医治,所以小老儿未敢登门。
今日,今日小老儿父子亲来谢罪,前来探望大人,不知,不知大人伤势如何,如何了?”
“情况有些不好,左腿骨折,那倒是小问题,关键是头部受伤,家父如今还昏迷着。
虽然请了两位大夫医治,但是暂时看不出任何起色。”雪儿如实相告。
她不是想吓唬对方,而是要让他们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
父子二人的脸色刷的变的惨白惨白的,本来就因为害怕脸色就不好,知道了确切的消息,二人哭的心都有了。
好在还知道这是什么场合,忍住了。
雪儿接着道:“我的祖母传承了顾氏针灸之术,或许能救醒家父,但也不是一两天就能醒来的,即便是醒来了,也得连续治疗二三个月,才能将头内的淤血散尽。”
听到还有救,父子二人齐齐松了一口气。
那老丈喃喃道:“那就好,有得治就好,就好……”
雪儿吩咐邹管家道:“带他们去看看父亲。”
邹管家知道雪儿的用意,带着走路还踉踉跄跄的父子去往寿康院。
这边雪儿正在想如何处理这件事,那边福伯又来报吴里正来了。
雪儿带着墨拾玖迎出堂屋。
吴里正已经等在门房,见县君亲自出门相迎,赶忙疾走几步,直道:“怎敢劳烦县君亲迎,在下拜见县君。”
雪儿侧身只受了半礼:“吴里正有礼,小女子相迎是应该的,请进屋里坐。”
两人入座之后,巧儿已经给二人上了热茶。
“在下听闻县男大人受伤,特来看望。不知伤的如何?在下十分担忧。”
雪儿如实相告。
“顾氏的针灸之术当年救活十里八乡很多乡亲,县男一定会没事的,相信很快就能醒过来,县君安心便是。”吴里正安慰道。
“多谢里正吉言,我也相信家父很快就能无恙。”
“县男还昏迷着,在下就不去叨扰了,只是不知……”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雪儿明了道:“修路的事情吴里正继续处理就好,家父醒来也会继续支持这件事的。
毕竟只是一个意外,谁也不想发生。但是事情既然发生了,也无需担忧。
即便家父暂时醒不过来,有祖母医治,家父醒来也是迟早的事情。因而修路的事情不必因此就耽搁下来。”
雪儿察言观色的本领在那,吴里正未曾出口的话雪儿心知肚明,所以直言不讳的点出。
吴里正没想到自己的心思竟然被眼前的小娘子猜透了,心里很是震惊。
不过毕竟是社会上的老油子了,这点定力跟脸皮还是有的。
他端起茶盏抿了一口茶掩饰心中的尴尬,随后才讪讪道:“今日登门,最主要的还是来看望县男的,修路的事情还是其次。
等大人醒了在下再亲自探望,回去后我会继续监督修路的事情,一定将此事办的漂漂亮亮的,争取在雨季来临之前彻底完工,不给县男大人抹黑。”
雪儿颔首:“吴里正说的是正理,那就拜托里正了,等家父醒来,我一定会将里正的话如实相告的。”
这时候那对父子回来了,或许是云氏没给这对父子好脸色,二人很是沮丧。
见到里正,父子二人赶忙见礼。
吴里正也认识这对父子,且知道他们就是罪魁。
他不好发表意见,就听雪儿道:“我没有说谎吧!”
二人也不敢再坐,诚惶诚恐道:“小老儿父子都亲眼看到了,都是我儿的错,乡君很生气,要小老儿家负责到底,这本就是正理。
小老儿回家一定筹齐银子,无论花费多少,我们一定赔偿,只愿县男一定要无恙才好。”
雪儿见他们态度不错,也不想难为他们,直道:“家母脾气不好,平时她也不是一个不讲理的,只是这次的事情着实是凶险。家母担忧家父才会如此。
若是她说了什么难听的话,还望老丈不要介意。
赔偿的事情暂时放放,一切等家父醒来再说。
我只是一个小女子,虽然有心放下此事,不追究令郎的责任,但县男府终归还是家父说的算的!”
“不不不……小老儿一家绝无推卸责任的想法,刚刚小老儿已经留下二十两银,这是小老儿一家目前能拿出的所有银子了。
等大人醒来,差多少,小老儿一定补齐。”那老丈急急地摆手,急急地解释。
“好,既如此我就不多留二位了,让管家送送二位吧!”
吴里正赶忙起身道:“在下也不打扰了,修路那边在下还有事情去处理。”
“也好,我就不送里正大人了。”雪儿起身道。
“不敢,不敢,县君请留步,留步。”吴里正躬身道。
雪儿以为送走这两拨人,大约就没事了,不料来探望的人络绎不绝的,有的是邻居,有的是亲戚,也有几名当地的乡绅。
雪儿几乎应付了一个上午。
墨拾玖不得不佩服眼前的雪儿了,平时还不显,到了关键时刻,小姐应付形形色色的人那是一个游刃有余,一点也不像一个未满十岁的孩子。
用罢午膳,下午几乎就没什么事了。
在乡下探望病人没有下午登门的,除非是亲近的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