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亚瑟康普顿的态度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逆流之我是学霸!
“我是APS的会员,因为工作需要,这周来哥大拜访另一位会员。”康普顿教授的目光一直停留在论文上,显而易见,他对这篇论文感兴趣。
APS的会址在哥大校内,少量会员常驻纽约,大部分会员平时在美国各地工作生活。康普顿教授这次赴哥大出差,他走着走着被一位莽撞的小伙子撞翻,然后被这位小伙子的论文吸引住了。
亚瑟·康普顿教授其实很年轻,他今年还不满30岁,现任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物理系主任。
亚瑟·康普顿的哥哥卡尔·康普顿也是一位物理学家,亚瑟、卡尔的父亲亦是着名学者,老康普顿曾任伍斯特学院的院长,康普顿家族是美国颇有名望的学术家族。
“难以想象,一位没进入研究院的学生,竟然能写出这样的论文。”康普顿教授读完了全文,他高声说道:“这篇仿佛出自疯子的文章,还真有点道理呢!”
李康平燃起了希望,他问:“康普顿教授,你可以写封推荐信,让《物理评论》收纳我的论文吗?”
“难道你没有将这篇论文,呈递给哥大的教授审阅?”
“哥大的教授或许……或许不够疯狂吧。”
“哥大学生的推荐信,应该由哥大的教授来写,而不是我。”康普顿教授面露难色,他思考了一会儿,说道:“李,你的论文太有趣了,我都没发现天黑了!我知道这么做有点冒失,但你能不能让我带走你的论文,如果你同意,那么明天早上九点,我会在费迪南德楼二楼3号房间等着你。”
“康普顿教授,我信任你,我完全信任你,明早见。”
亚瑟·康普顿同样是实验物理学家,康普顿的态度究竟是怎样的,李康平也不好下定论。
费迪南德楼位于哥大校内,这栋楼是APS的总部,《物理评论》编辑部在费迪南德楼的一楼,虽有近水楼台之地利,然而李康平不得贸然的投稿至《物理评论》编辑部。
次日早上九点,李康平准时抵达费迪南德楼二楼3号房间。
屋内有两人,康普顿和一位发量稀少的先生。
“威廉·伍德盖特教授,他是我的朋友。”康普顿简单介绍了发量稀少的先生。
哥伦比亚大学这么大,学生不可能认识每一位教授,教授亦是如此。通过外校的康普顿教授的介绍,李康平与伍德盖特教授握手行礼。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这并非毕业答辩,不涉及学位和工作机会。实际上,这是一次平等自由的学术交流。”明显的黑眼圈荡漾于伍德盖特教授的眼部,他强行打起精神,却难掩熬夜的倦容。
康普顿教授也有黑眼圈,他的头发浓密,但是整个人显老,二十八岁的青壮年看上去像三十八岁的中年人。
你俩该不会通宵刷了我的论文吧?
李康平突然有些紧张了。
“喝杯咖啡,李,咖啡壶和杯子在那里,请自便。”伍德盖特教授端着咖啡杯靠在窗边,以营造平等自由且悠闲随意的学术交流氛围,他说:“第五页的第一个式子,李,你解释一下。”
这个式子是duv=4πhc^3exp(-hvkT)v^3dv,李康平随即解释:“我改写了这个表达式,此表达式与维恩定律的差异在于因子2。教授,请不要误会这一差别是在计算中造成的,而正如布里渊先生为我们所指出的,它所反映的事实是没有体现光的偏振思想。我认为,在光量子的完整理论中应该引入这样的形式:各光原子必须与右圆偏振或左圆偏振的一种内部态相缔合。是的,我是这么做的,我写在了论文里。”
伍德盖特教授来回走动,他边走边说:“李,你所设想的一切,每一个单词,每一个算符,每一条小结和每一次思想上的跃动,全都是纸面上的,或者说全都是你大脑里的推导计算。你知道的,在美国,令人信服的是板上钉钉的实验结果,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实验来证明你看上去似乎成立的假说呢?”
李康平猜到伍德盖特教授会这么说,他坐在椅子上喝了口咖啡,重复了他向罗斯伯格教授汇报时的回答:“我认为可以设计这么一个实验,让X射线被一质量为m的电子散射。当然了,也可以利用γ射线来进行对比。”
“先生们,我说两句。”康普顿教授插嘴道,他拿起论文的最后一页,说道:“一言概之,李的这篇论文重新解释了光量子理论,并由此推导出斯特藩-玻尔兹曼公式和黑体辐射的维恩公式。”
“这篇论文具有超前性,毫无疑问,大多数人看不懂它,也无法接受它。幸运的是,我和威廉在一定程度上看懂了,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康普顿教授笑了笑,他说:“无论如何,这样的文章应该立即发表在《物理评论》上,你说是吗,威廉?”
“亚瑟,你让我想想,让我好好想想。”伍德盖特教授陷入沉思。
“威廉,别再犹豫了,这样的论文如果在欧洲,很快就能发表。”康普顿教授曾赴欧洲留学,他接受过纯正欧派物理体系的先进教育。
“威廉,难道你愿意看着李把这篇论文寄到《自然》去吗?噢,拜托,威廉,帮你们学校的学生写封推荐信给《物理评论》,这有什么难的?”康普顿教授是APS的会员,他觉得应该照顾APS期刊的生意。
“好吧,亚瑟,好吧,李,那就这么做吧。”
伍德盖特教授也是APS的会员,他写了封推荐信,向《物理评论》推荐李康平的《黑体辐射和光量子》。
推荐是一回事,《物理评论》是否刊登李康平的论文又是另一码事。
现如今在美国发表学术论文的流程颇为繁琐,但层层推荐审核、精挑细选的制度亦保证了期刊论文的权威性。
李康平耐心等待《物理评论》的回复,他赴美两月,产出一篇《物理评论》级别的论文,学术进度是OK的。
另一方面,李康平赴美两月,花费了一千多美元,难免惴惴不安。
西联汇款既是金融机构,亦是无线电报机构。李康平来到西联汇款门店,往中国发送电文一封:“纽约物价极高,生活及交际耗费甚重,恳请父亲汇款五千美金,解我后顾之忧。康平。”
按此时的汇率,民国大洋兑美元为二兑一。
在民国九年,十元大洋可满足中国普通家庭一月之需,胡适、鲁迅、钱玄同等大教授的月薪为四百大洋,北京的一套四合院卖五百大洋。由此可见,一万大洋在中国实乃一笔巨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