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张居正来要钱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回到明朝做仁君!
两人并没有僵持太久,就都明白了对方的想法。
张居正想要钱,皇帝现在有个来钱的道,还这么赚钱,多少得拿出来一点给他吧?
朱翊钧无奈的摇头。
这也就是张居正,换成别人来要钱的话,别说给钱了,自己会直接把这个人收拾掉。
张居正的观点也是这个时代很多官员的一种观点:天下都是你家的,你拿点钱出来怎么了?
这钱我们又没花,全都是为了百姓花了。你是天下百姓的皇帝,花点钱怎么了?
你难道还要和自己的百姓计较吗?
大帽子一扣,高帽子一戴,人家就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你。
然后你问他,你这么爱国爱民,你拿点钱出来好不好?咱们共度时艰?
他肯定会说:那肯定不行,你想都不要想,我的就是我的。别说往外拿了,我还得贪污一点回家。你别看我嘴上怎么说,我的身体还是很诚实。
你想要从他们手里面拿钱,你不如试试卖官。你看看,如果把捐官制度打开,看看这些人会有多少钱?
他们爆发出来的能量绝对超乎你想象。
一个县令卖到付现几十万两万白银都不成问题,这些人当了官之后,肯定会加倍的赚回来。可是他们当官前的钱哪来的?
证明这些人还是有钱,只是不往外拿。
即便是张居正,朱翊钧也不准备把这个钱拿出来。
这是自己的小金库,不是皇宫的内库,意义完全不一样。
内库的全都动不了,小金库的钱自己才能动。
只不过现在朱翊钧担心张居正跑太后那里去告状。
要是这样的话,李太后身子不好,恐怕又要生病了。
朱翊钧转头看着张居正,用眼神询问:你有这个意思吗?
张居正笑了,他才不会去告状。
跑到太后那告状,有什么好处?反而让皇帝不高兴。
而且这个钱进到太后的兜里,更难往外拿。
最近太后开始提潞王的婚事,想到这件事,张居正就一个头两个大。
在皇帝大婚的事情上,自己可以让太后节俭一些,皇帝也没有什么问题。可是你换成王爷,这事就不好办了。
这事有过无数次的先例,对于这种马上就要离开自己身边的王爷,太后是觉得给多少都不够。给钱、给地、给珠宝,那都是不遗余力,能给什么给什么。
这事也没有什么道理好讲,根本就讲不通,哪怕是皇帝
去讲都没有用。
在太后看来,你们都是我的儿子,你继承了皇位,这天下都是你的。现在你弟弟马上就要离我而去了,这一去,这辈子都不可能再见面,你拿出一点东西怎么了?这些东西对你来说就很重要嘛?
无非就是一些钱财而已,你是皇帝,九牛一毛的事情,你连这都舍不得吗?
正常情况下,皇帝只能认怂。
因为这个事顶太后,那你就是不孝;真的不给弟弟,那就是对弟弟严苛。你在民间风评都不会好,大家觉得你这个皇帝对弟弟都不好,你还能对谁好?
何况在这个时代,兄弟分家,大家还是希望长房多给弟弟一些东西。
朱翊钧很想把这件事情交给张居正办,所以现在就想鼓动张居正去把内库的钥匙要回来。
如果要回内库的钥匙,分给他一点钱也没问题。这个钱让张居正拿去花,基本都会花在百姓的身上。
无论是修桥补路、筑河修堤,还是给戚继光打造军械,朱翊钧都舍得,总好过拿去给潞王到河南乱来的好。
这个钱要是能拿回来,那就让潞王离开京城。
如果拿不回来,朱翊钧是打定主意了,反正不让潞王走。
原本的历史上潞王结个婚花了大概一百万两,这还不算修王府之类的开销。这次为了省这笔钱,怎么也要把他留在京城。
张居正也很无奈,看着朱翊钧说道:“陛下,这件事情还是要从长计议。可是百姓嗷嗷待哺,实在是等不得了。”
朱翊钧撇嘴。
要是没我这笔钱,你就不办事了?
再说了,我这笔钱都是有用处的,而且是大用,怎么能给你?
不过张居正是真缺钱,给他一点倒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只不过这钱自己不能出,那就只能想办法了。
看了一眼张居正,朱翊钧沉着脸说道:“先生,朕听说山东的百姓日子过得很苦啊,朕以前都没想到。现在山东有两位藩王,是不是他们盘剥过甚?”
“如果有这样的事,先生一定不要隐瞒,及时告诉朕。朕会想办法,即便会有损天家的颜面,也不能让百姓受苦。”
朱翊钧说的大义凛然,就差拍胸脯表示自己正直勇敢了。
张居正诧异的看了一眼朱翊钧,没想到陛下的思维跳转的这么快。
刚刚两人还在琢磨皇宫大权,看看能不能从太后那里把内库的钥匙拿回来。
结果发现难度有点大,自己还得想办法,皇帝居然转向了?
这
是什么情况?
说起来内库里是有钱,可是朱翊钧也不太看得上。皇宫里面的收入不多,每年还要供着皇宫的开销,自己的小金库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为了自己的小金库,朱翊钧果断的把张居正的目标转移了。
张居正想了想,瞬间就明白了。什么山东的两位藩王?
这一次山东两位藩王可是非常配合,在清查土地上根本就没有惹一点麻烦。
他们不但带头清查,还很积极,这个时候怎么说他们盘剥过度?
尤其是鲁王,这些年的风评非常好,甚至把王府里湖边的地都分给了贫苦的百姓去种,简直就是大善人一个。这样的王爷去哪找?
德王虽然不如鲁王,也没干过什么坏事。
至于说兼并土地不交税这种事情,这在王爷这里都不算什么事。天下人都这么干,何况是大明的王爷?
那皇帝为什么这么说?
这就是意有所指啊。张居正为官多年,自然琢磨出这里面的滋味来了。
山东现在谁不听话、谁乱跳、谁有钱?
答案只有一个,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