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弟弟别抬头,你没这个命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人在聊斋,只想说书!
靠着“知晓剧本”,林羽混成了王家的座上宾,自此便住在了王家。
王家宅院里,元丰一脸崇拜的看着林羽讲道祖的故事。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林羽说完书,道祖讲古录再次奖励了他一本功法。
“看来,只对着一个人说书,虽然也会得到奖励,但是奖励的功法却很差,都是些不入流的东西。”
林羽已经给元丰讲了一天的故事,获得了七八本的功法。
但是这些功法都是些粗浅的拳脚功法,没有一个厉害的法术。
林羽皱着眉头在王家宅院里晃悠。
想要获得更多更好的功法,必须在更多人面前说书,说道祖的故事才行。
在哪说书好呢?
“快快快,快出门看热闹。”
“怎么了?”
“教坊司的姑娘们,在外巡街呢。”
几个仆从的话打断了林羽的思绪。他们一路狂奔到门口,生怕错过什么。
林羽也很好奇,就跟了出去。
傻元丰也跟了出来。
王家门外,几个载着十多名姑娘的花车缓缓而过。
花车周围热闹非凡,一群男人跟着花车,不时往花车上扔着铜板银两。
“原来是教坊司出来打广告呢。”林羽根据记忆,知道这花车上的姑娘是教坊司的人。
她们巡街,为的就是吸引顾客。
这些姑娘们打扮的花枝招展,衣着暴露,该露的露,不该露的也露。
“好奶白的雪子啊。”林羽忍不住感叹。
傻元丰在林羽身边留着口水,笑道:“真好看。”
林羽嘴角微抽,急忙挡住傻元丰的眼睛:“弟弟别抬头,你没这个命。”
傻元丰哪里肯依,他掰开林羽的手,接着看教坊司的姑娘。
林羽再次遮住元丰的眼睛,“弟弟你再看,我就把你打吐。”
王太常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林羽身后,他嘴角微抽,不可思议的看着林羽。
这个世界,逛勾栏喝花酒并不违法乱禁。
相反,文人雅士们经常在勾栏听曲,以此为荣。
而且教坊司本来就是官家开的,所以官家的人也常去。
王太常虽然是个文人,但是并不迂腐,也陪着同僚去过勾栏。
傻元丰听不懂林羽的话,他又怎么会不懂林羽的“机锋”?
道长如此的高人,怎么会懂这些下流粗鄙之话?是了,高人们的性子都很怪。
道长或许是修为到了瓶颈,所以才隐匿修为,混迹于三教九流,体会人生百态,寻找突破的契机。
想明白这一点,林羽的高人形象在王太常心里更神秘了。
“道长,今夜我们去教坊司如何?”王太常能看出来林羽对这些姑娘们很感兴趣。
林羽脸一拉,义正言辞的说道:“老夫活了几十载,一生光明磊落,两袖清风,堂堂正正,从不近女色,就算是过节,我也是粗茶淡饭。你说的是什么虎狼之词?”
王太常愣愣的看着林羽,木讷的说道:“道长,今夜我们勾栏听曲如何?”
勾栏是教坊司的别称。
“善!”
......
入夜,教坊司。
前世今生,这是林羽第一次来这种地方。
为了维持自己在王太常面前的高人形象,林羽表现的很“含蓄”。
“道长,不如我们叫几个姑娘陪你喝酒?”王太常试探性的说道。
林羽干咳一声,道:“美色如狼似虎,瓦解人的意志,别说是碰,想都不能想啊。”
王太常若有所悟,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别介啊,我就跟你客气一下,你再邀请我一次,我就同意了呀。林羽心中焦急的说道。
可是王太常没有再次邀请林羽。
怪不得现在了才是一个七品的主簿,一点眼力劲儿都没有。林羽可算知道王太常为啥到现在才是七品芝麻官了。
我说不要,你就真的不给了?
好吧,算了,今夜主要是来考察行情的。林羽咳嗽一声,说起了正事:“叫一个说书人来。”
王太常满是敬佩的看着林羽。进了教坊司不叫姑娘听说书的,他还真没见过。
教坊司这个地方不仅有卖春女娥,还有舞女伶人,同样也有江湖卖艺的。
教坊司中有一处构栏围起来的舞台,就是给艺人们表演的。
说书的节目都是作为边角料,给歌舞表演、杂技、傀儡戏、影戏暖场的。
不一会儿,一个说书老人来到了两人所在的雅间。
“两位爷,要听什么?”说书老人谦卑的说道。
林羽咳嗽一声,道:“来段道祖的故事吧。”
说书老人微微一愣,不可置信的说道:“这位爷,您要听道祖的故事?”
“有什么问题吗?还是不会讲?”林羽纳闷道。
说书老人笑道:“这位爷说笑了,这道祖的故事,是说书人的第一课,哪个说书人不会啊。”
林羽点头,这与他的记忆的吻合。道祖的传说是每一个说书人的第一课。
“既然会讲,那还有什么问题?”林羽接着问道。
说书老人笑着解释道:“道祖太遥远了,他的故事已经没人愿意听了。尤其是在勾栏这里,客人们想听的都是风花雪月。所以刚才这位爷您要听道祖的故事时,我才会这么惊讶,从没人要我说道祖的故事,您还是头一个,我不讲道祖的故事已经几十年了。”
林羽心中一突。他来勾栏就是想了解行情,想要在勾栏讲道祖的故事。
这里的人多,如果自己在这里讲道祖的故事,可以让《道祖讲古录》奖励他更多更好的功法。
可是听说书老人的意思,道祖的故事在这里并不受欢迎。
穷人没精力听,富人有精力不愿意听。
穷人富人都不听,就没有奖励。
《道祖讲古录》的奖励可是林羽在这个世界的依仗啊。
赚不到奖励,这可怎么办?
新书已签约,读者大大们别存书,多追读,这对新书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