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杂交水稻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在大明造航母!
正月还没过,吴长庆便结束了假期,开始处理公务。
吴长庆记得,历史上在这一年爱新觉罗博洛会成为征南大将军,亲率八旗大军南下,并一举消灭了鲁王和隆武政权。
最后,桂王在肇庆宣布监国,史称永历帝。
吴长庆的到来,已经很大的程度的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比如,此时原本属于满清控制的吴淞地区和杭州,此时都在大明的掌控之下。
细节方面变了,但是吴长庆相信清军的大方向应该没有变化,过了春节满清的八旗主力肯定会再次南下。
这可不是绿营那些杂牌军,八旗兵因为组织制度的特殊性,在战斗力方面还是颇为强悍的。
当然了,任何一个势力在中兴的时候,军队的战斗都很强悍。曾经大明朝的卫所兵,也有过高光时刻,只不过是现在堕落了。
而如今看起来牛叉轰轰的八旗兵,到了清朝末年,也会成为笑话般的存在。
这当中的原因非常复杂,不是三言两语就说的清。总之,一支军队想要保持战斗力,那就不能一成不变,必须与时俱进。
为了迎接这场战斗,吴长庆早早就开始了准备。
那些工匠只休息了三天,就被逼着继续干活打造军械。
除了整军备战,经济上的发展吴长庆也颇为关注。
在一份公文上,汇报了吴淞地区棉花价格大涨的情况的,涨价的幅度甚至达到了百分之五十,非常不正常。
而从密折上,吴长庆弄清了原委。
原来,这是一批布商联手弄出来的玩意。
这一批布商都囤积着大量的布匹,可是因为吴氏布匹的廉价倾销,导致那些商人的布匹卖不出去。
让他们降价他们肯定不乐意,因为这会造成极大的亏损。
于是乎,一群布商就联合了起来,靠着渠道的优势,提高棉花的收购价,把农户和市场上的棉花都高价收走,囤积。
他们要用这种方法来提升吴氏布匹的成本,迫使吴氏布匹提高售价。
只要吴氏布匹的售价上涨,他们手中的布匹也能卖出去。
而他们的计划就是把这些布匹卖完之后,再把囤积的棉花高价卖给吴氏布匹。这样一来,他们就不用亏本了。
至于以后是转行,还是干什么,那就以后再说。
看到密报上的信息,吴长庆都有些同情这些布商了,因为这些布商的对手太过于无敌,迫使着他们出此下策。
他们这个计策,风险大,收益小。
万一吴氏布匹坚持不购买高价的棉花,那其他布商就傻眼了。高价购买的棉花,制造的布匹成本更高,更加亏本。
而且,吴长庆还知道,这些布商注定要失败,因为他已经让荷兰人和葡萄牙人大量的运送原料过来。
算算时间,第一批货也差不多快要到了。
所以,当他看到这个情况的时候,他没有去阻止那些布商。反正他们乐意高价收就去收,这也算是在变相的给百姓增加收入。
而且高价的棉花价格,还能吸引更多的人种植棉花。
吴长庆想要靠倾销布匹来完成资本积累,就得需要大量的棉花,丝麻,百姓多种一点也是好事。
至于粮食会因此减产,这个就只能暂时靠从东南亚等地进口。
同时,吴长庆也用资源兑换了一千公斤的杂交水稻的种子。
这些杂交水稻的种子都是死贵死贵的,一公斤就要100点资源点,比生铁贵了500倍。
当然,贵也值得,这可是杂交水稻,科技含量超级高的东西。
这一千公斤的水稻种子,大概可以种一千亩地的水稻。在后世,有着化肥等肥料,杂交水稻的亩产大概是一千公斤左右。
而在这个缺少化肥的时代,吴长庆估计有个六百公斤就不错了。
六百公斤也不少,这个时代的水稻亩产平均只有三百公斤出头,也就是说,以后种杂交水稻,可以实现亩产翻倍。
这就可以多养活一倍的人口,单凭这一项,吴长庆以后都可以评为千古明君。
不过,想要全面推广,完全实现种植杂交水稻可能需要两三年的功夫,因为现在种子太少。
等这一批水稻收获,种子的数量就可以达到60万公斤,这些种子就差不多足够江南地区使用了。
这一批杂交水稻,种出来的粮食可不是用来吃的,得全部用来作为种子,分发给百姓。
而且为了吸引百姓接受这种新种子,最好还是要免费发放。
吴长庆想到以后的计划,都情不自禁的感慨自己太伟大了,呕心沥血的为百姓的温饱操心。
除了兑换杂交水稻种子,吴长庆还兑换了一批土豆种子。
土豆种子就要便宜的多,因为这个时期土豆其实已经传到了华夏。只不过,刚刚传过来的那些土豆还没有适应华夏的气候,所以产量并没有想像中那么高,所以土豆在华夏传播的速度其实很慢,一直经过了几十年的品种改良,最终土豆的产量才爆炸,从而养活了大量的人口。
据统计,明末中国的人口也就一亿多一点点,但是到了乾隆年间,人口就已经达到了三四亿。
到最顶峰的时候,人口一度达到了4.5亿,占据全球人口的四分之一还要多。
这当中,土豆也是立了很大的功劳。
土豆最大的优点还不是产量高,而是因为它不挑地,不管是多么贫瘠的土地,种下去都能有收获。
而不是像水稻那样,必须有很好的水利灌溉,没水就完蛋。
中国的耕地面积看起来很多,实际上人均极少,大部分土地都不适合种植水稻和小麦。而土豆,则可以完美的填补这个空缺。
吴长庆兑换出来的土豆种子,那可都是已经适应了中国土地与气候的种子,可以直接大规模的种植。
杂交水稻加上土豆,吴长庆觉得接下来华夏的人口要进行一次大爆炸。
而人口,才是吴长庆最在意的方面,人多力量大,这可绝不是一句空话。特别是在这个科技还不怎么发达的时代,人口数量可以决定很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