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在大明造航母 > 第85章 影响

第85章 影响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在大明造航母!

大学堂,不少学生正传阅着新一版的报纸。

“子文兄这文章怎么写的这么臭了。”

众人看着魏子文执笔的文章内容,忽然有人感叹了这么一句。

这报纸上的文章,没有修辞手法,也没有讲究格式内涵,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些文章真的不怎么样。

“你不懂,这些故事是写给百姓看的,若是写的太深奥,百姓能够看得懂和听得懂?”

刘涛解释道。

“如果礼部的工作都是写这种粗俗故事,那我也可以去礼部上任了。”

一个叫秦奋的学生显得有些愤愤不平,既然礼部的工作不需要文章写的那么好,那凭什么只给魏子文官职呢,大家都可以胜任嘛。

“这个,我听我叔父说过,当官确实不需要太好的文采。其平时写的公文,也是以通俗易懂为主。”

另一个官宦子弟闵振说道。

“既然不需要那么好的文章,那为什么科举又要考我们的文采?”

秦奋提出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偶然之间都想过。但是没想通之后也就不再当回事,反正大家都是这个样子去念书,自己也没必要,没能耐去质疑。

但是现在,吴长庆对经学轻视的态度,加上现在这个问题再被提出来,不少学生就开始认真的研究这个问题了。

文章,真的有必要写那么好吗?

“四书五经毕竟是传承了千年的瑰宝,学习这些书籍能够明事理,修身养性,自然是有必要的。”

还有比较迂腐的人,选择了支持四书五经。

“可是,治理国家光靠这些四书五经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科举却只考这些内容,真的合理吗?”

刘涛反驳道。

“你这话说的,君子读圣贤书,这是自古以来的事,岂容你随便质疑。”

眼看两人就要争执起来,其他人连忙劝说息怒。

这个问题暂时被搁置,众人又看到了一篇文章,讲的是隆武帝派遣使者抵达苏州,正式册封吴长庆为吴国公,授直隶总督。

这让不少学生都看的很尴尬,因为他们都知道,吴长庆已经接受了鲁监国的册封。现在隆武帝又来一份一模一样的册封,这算什么意思?

文章中魏子文指出,吴长庆在面对这个册封的时候左右为难。

吴长庆既不想否认隆武帝的合法性,又不能接受隆武帝的册封,那样显得是在左右逢源,无视鲁王的存在。

文章中通过文笔引导,让读者产生了一种大明朝廷真荒谬的感觉。

“朝廷这是在干什么,有这么胡闹的吗?册封还能进行两次,这两位监国就不能商量一下,确立一个主次吗?他们这样搞,让吴国公怎么办,让前线的将士如何选择?”

刘涛怒道。

大敌当前,将士在前线为了他们朱家的天下拼死拼活,而他们朱家却在窝里斗,连个统一的声音都没有。

身为臣子,对这种情况自然是不满意。

“哎,这是有奸臣当道呀。”

有人感慨道。

“我看未必就是要全怪奸臣小儿,这两位监国若不是为了一己私利,又怎么会互不退让。谁都想当九五至尊,可是两人的才能却只能窝里斗。自从北京城破之后,朱家还有明主站出来打过一场胜战吗?”

秦奋也是有很多的怨念,觉得朱家的人是真的没有明君了。

崇祯自然无需多说,把北京都丢了。而弘光也只是一个喜欢听戏的昏君,鲁王朱以海也没有什么成绩,隆武帝朱聿键也是一路逃亡到了福州苟延残喘。

“秦兄慎言。”

有人提醒了秦奋一句,毕竟以他们的身份,这样直接批评皇帝还是有些不妥的,他们又不是言官。

“哼,我怕什么,我们读书人心系天下,仗义执言何错之有。”

秦奋哼了一声。

“这次吴国公恐怕是麻烦了,这册封接了鲁监国不高兴,不接唐监国不高兴。”

刘涛感慨道。

“刘兄秦兄,你们再看这篇文章,上面说绍兴的税收全被方国安这个奸臣私自截留,绍兴的义军没有粮饷所以来到苏州,还是吴国公给他们发粮饷。

吴国公率兵顶在抗清第一线,没有得到朝廷的拨款发饷也就罢了,还要帮朝廷给义军发粮饷,真是岂有此理。”

报纸上还有另一篇文章,揭露的是鲁王政权里的内斗,把方国安描述成了一个奸臣。

看到这种内幕,这些年轻气盛的读书人,一个个都被气坏了。

朝廷沦落到这种地步,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若是没有吴国公,这大明早就亡了。”

秦奋冷哼了道。

“的确如此,整个大明除了吴国公,还有谁打了硬战,谁打了胜战?”

刘涛附和道,不少学生闻言皆是点头赞同。

“算了,我们还是先用心念书,先博取一个官身,才有机会改变这个朝廷。现在的我们,位卑言轻,多说无益。”

一番激烈的声讨后,不少学生对大明朝廷都有了怨念。

当然,这可不能怪吴长庆故意引导舆论,主要还是如今的大明朝廷确实不像话。

如果朱以海和朱聿键能够统一意见,确立主次,然后一心抗清,吴长庆也没办法去抹黑他们。

而现在,都不需要吴长庆去捏造事实,只要把一些内幕公布出来,大明朝廷就立即丧失了民心。

秦奋在看到其他学生的反应后,心里暗笑。

刚刚他所做的一切,可都是受了魏子文的指使。魏子文承诺,只要他这事办得好,下次吴长庆选官就会优先选他。

为了当官,秦奋才不管这种言论会对大明朝廷的威信造成什么影响呢。

如果是在盛世,他恐怕还不敢有这么大胆的想法。

但是乱世之中,人性的贪婪都被释放了出来。那些数之不尽的投降将军带了头,让其他人心里对反叛大明再也没有了心理压力。

这种事,只要带头的人得到了好处,那么跟风的人就会有很多。

目前像洪承畴,吴三桂那些人投降满清的人,一个个活得都很滋润,而且还得到了满清的赏识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