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在大明造航母 > 第84章 报纸

第84章 报纸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在大明造航母!

十二日,魏子文编写的邸报和民报发行了第一版。

邸报上面刊登了近期吴淞地区发生的一些大事,比如吴长庆接见海外商人,开办松江商贸区,还有大学堂第一次考核,冯简携数百工匠抵达苏州等等。

这些事件透露出了很多信息,比如吴长庆鼓励商业的态度。

吴长庆为了支持商业发展,竟然公然违背朝廷法令与洋人通商,这既说明了吴长庆重视商业,又能让人感受他的权势滔天,可以无视朝廷。

大学堂的第一次考核,则是透露出了吴长庆对于杂学教育的重视,不少官员看了都在考虑是否要让自家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这些杂学。

如今天下局势复杂,很多人都不知道将来会是什么样子。如果吴长庆能够长期占据吴淞等地,那么想要做官就必须得学那些杂学。

但是,也有些官员坚信朝廷很快就会重开科举,经学依旧是王道,学那些杂学没用。

冯简携带数百工匠抵达苏州,则是让不少官员对工匠再次刮目相看。

换作以往,士绅对于工匠向来都是不屑一顾的,认为那些都是贱民。

但是如今,他们都知道吴长庆打胜仗要靠这些工匠制造的武器,也知道了这些工匠的重要性。

当然,也就仅仅如此了,工匠在官员的眼里,依旧是贱民,他们可不会让自家的孩子去学这个。

这些邸报的内容其实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些内容中夹杂着大量对吴长庆个人的吹捧,把所有的功劳都推到吴长庆的身上。

这让不少看了邸报到官员,对魏子文这个人非常不屑,觉得这家伙就是个不折不扣的马屁精。

民报和邸报比起来又有很大不同,民报上的文章更像是在讲故事,多了很多趣味性,不像邸报上的文章那么严肃规范。

民报上的第一篇文章,便是虚构了吴长庆的出生时的异象,文章中说吴长庆出生时天上的云层结成了华丽的云盖状,而且雷电交加。

暗意是吴长庆的出身不平凡,非人臣之气。

在古代,百姓还是比较认可这一套说法的。不少意图造反的人,都会说自己出生时有潜龙入邸,真龙现身之类的话,好让百姓认为他们是真龙天子。

第二篇文章写的则是真实事件了,记录的是吴长庆带领数百乡勇,为了保护嘉定数万百姓,面对强敌死守不撤。

事件虽然是真实的,但其中也经过了一些艺术的加工,使别人看起来吴长庆伟大了许多。

整篇文章就是在歌颂吴长庆的伟大事迹,以及他那心系百姓的情怀。

第三篇文章写的则是一个普通士兵的故事,讲他如何奋勇血战,最后得到了吴长庆的赏识,授予了什长的官职。

这是典型的屌丝逆袭,凡人成长的故事,对于百姓来说非常有代入感。

一些青年男子听了这种故事很容易心动,也想去参军,试图靠着军功来改变命运。一个什长的月饷已经有三两银子,这对普通人来说已经是绝对的高薪了。

在这篇文章里,也有多处地方在暗示跟着吴长庆混就能得到好处,跟着吴长庆混就前途光明。

这种私货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宣传效果却很好。

百姓听多了这种故事,脑子里很容易就只剩下一个吴长庆,而不知道朝廷为何物。甚至,通过文章中一些对其他明军大量投降的描写,百姓还会对朝廷失去信心和认同感。

第四篇文章是歌颂吴长庆的治理才能,在吴长庆的治理下,苏州的粮价控制的很稳定,布匹价格大幅度下降,市面上多了很多利民用品,社会安定繁荣。

和以前的大明和满清相比,现在的生活好了多少多少。

除了这些夹带私货的文章,民报上还有刊登了落魄才子与大家闺秀私定终身之类的小故事。

这些主要是为了吸引那些读书人和大户人家的小姐阅读,不过其实一些比较闲的百姓也喜欢听这种故事。

才子佳人,这种故事经久不衰。

诸多有趣的文章,导致民报第一版发行后,立即受到了普通人的喜爱。

在市集的布告栏前,总能聚集一大批的听众,等着小吏跟他们讲述民报上面的故事。

甚至,这些读报小吏还一度影响了瓦舍里说书人的收入,听民报的人多了,去瓦舍里听说书的人自然就变少。

一些说书人面对这种情况只能摇头丧气,但也有机灵的人,直接去买份民报,然后在瓦舍里说民报上的故事。

那些读报小吏讲故事的水平,自然是无法和这些说书人相比,人家可就是吃这碗饭的。在讲故事的时候,语气、语调、神情和动作,那都是拿捏的死死的。

和小吏那种照本宣科相比,显然是说书人讲的生动有趣。于是乎,有一些瓦舍的听众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又增加了许多,造成了文化繁荣的景象。

“这两版写的都不错。”

吴长庆看过之后,对魏子文的文章很满意。

“为老师办事,不敢不尽力。”

魏子文心中暗喜。

“这两版报纸,花费应该不低吧。”

吴长庆问道,这个年代的纸张已经很便宜了,但是印刷术还是比较落后,用的是活字印刷术,成本较高。

“两版共费银钱二十两,共印制了五千余份,其中民报三千五百份,共售的银钱五两。”

魏子文汇报着情况,这样下来,等于一期就要亏损十五两银子。

当然,主要还是因为邸报是免费的,还有一些公共张贴的民报也是免费。这些都是为了宣传效果,属于行政支出。

“这个报纸要长期办下去,光靠财政拨款始终不行,我给你指条赚钱的路子。你可以去找城中的商户,在民报上刊登他们的商户产品的广告,从而收取他们的广告费。”

吴长庆没有去等魏子文自己领悟,直接就给他指明了报纸最正确的发展道路,刊登广告。

只有刊登广告才有收入,有了收入才能维持报纸的发行,以及扩大其规模。

而对于一些商家来说,支付这种广告费也值得,可以打响其产品的品牌,让品牌深入人心,形成所谓的老字号。

别的人不说,陈道林是绝对愿意掏这点小钱。

他的香皂肥皂这些东西利润高的吓死人,眼下最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产品打造成老字号,让以后的顾客在买这些商品的时候,第一个想起的就是他陈记香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