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头疼的洪承畴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在大明造航母!
常州距离南京的直线距离才一百公里,传讯兵在不顾及马匹的情况下,半天的时间就能够赶到。
刘良佐大败,常州被围,这差不多算的上是八百里加急的紧急军情。
所以,传讯兵沿着驿站一路狂奔,在换了两次马匹后,终于赶到了南京,将战报呈给了洪承畴。
看到战报,洪承畴又一次差点没忍住脾气破口大骂。
又折损了一万余人,而且常州城还陷入了危险。刘良佐的表现,让他无言以对。
若是常州丢了,那么南京也会变的不安全,至少需要大军随时驻防。否则两百里的路途,明军走个三四天就能发动奇袭。
常州,镇江可都是南京的门户呀。
可是,眼下他却抽不出兵力去救援,江西那边何腾蛟也在闹腾,满清的主力大军又回到了北方休整,南方兵力空虚。
无奈之下,他只能写奏折上报朝廷,请求八旗大军再度南下。八旗兵不过来,南边的局势就快要控制不住了。
同时,他也抽调周围的一些守军到南京驻防,有备无患。
至于常州,他只能任其自生自灭,无力救援。
对刘良佐这个废物,洪承畴其实也不太想去救。纵观刘良佐的履历,就会发现这人真没什么能耐。
早期靠着镇压农民起义赚了些功劳,手握重兵之后,没有打过一场漂亮战。
面对清军不战而降,围攻一座江阴小城两个月都攻不下,四万大军败于苏州城下,如今又中计折损一万余兵力。
单看这几场战役,刘良佐还真是废物到不能再废物了,每次都是占有兵力优势,每一次都是战败。
洪承畴对这家伙已经彻底失望,留着这样的人只会浪费军饷,还不如早点死了的好。
鄙视了刘良佐过后,洪承畴则是再次详细的查看起战报。
战报上,刘良佐为了掩饰自己无能,掩饰中计的事实,特意强调了明军火器的厉害。表示自己不是输在战术,而是输在了武器。
这一点倒也不算是完全的胡说八道,毕竟他们和明军正面交锋的时候,兵力其实是差不多的,在其他情况下完全可以一战。
但是,在面对明军的火器部队选择在野外这样正面交锋,那无疑是等于找死。
“又是这种火器。”
洪承畴咬牙切齿道,他已经多次的看到了不同将领对这种火器的推崇,心里也越发重视了起来。
只是,这种火器明军看守极为严密,到如今洪承畴都还没有弄到一把,想找人仿制都没戏。靠着江湖绿林想要偷盗这种机密已经没有太大的希望,只能指望八旗大军南下,直接攻占苏州。
其实洪承畴已经找了一些制作火铳的工匠,要求他们制造出不用火绳,还能够快速射击的火铳。
可是,这种要求实在是太为难那些工匠了。
到目前为止,南京的那些工匠还没有头绪。增加射速他们还有点点思路,但是如何不用火绳来点火,他们确实根本没辙。
这当中要用到的弹簧,在目前的华夏可是实打实的高科技。
除了军事方面,在内政上洪承畴最近也是焦头烂额。
有好几家大布商反映,南京出现了一种廉价布匹,不但质量好,而且价格极其低廉,每匹布比其他商家的布匹低了足足五十文钱。
这简直就是要逼死其他布商,不留一丝余地。
本地的布商都自发的团结起来应对,联手买下了这批低价的布匹,想要拿下所有货源,然后再控制价格。
但是,那些廉价布匹实在是太多了,好像没完没了一样的从长江下游运上来,那几家大布商都有些吃不消了。
囤积了太多的布匹卖不出去,他们的资金链都快要出现问题。
这种情况下,那些布商只能求助于官府,要求他们进行干预,比如对那些布匹加税或者直接查抄。
他们的理由也很有说服力,因为那些布匹都是来自苏州,不对其进行打压的话,会有大量的白银流向苏州,流向明军。
这让洪承畴很头疼,他本人是希望出现竞争的,这对布匹市场来说是件好事,可以降低物价,让更多的人买的起布匹。
可问题是,这些廉价布匹是来自苏州,他就不得不考虑一些军事上的后果了。
与此同时,他对苏州这个地方也越发好奇了起来。
他知道苏州是一座非常发达和富足的城市,有谚语道‘苏湖熟天下足’,是重要的产粮区和纺织业区,贸易区。
但是,在以前苏州可没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一直到那个吴长庆出现,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也跟着涌现出来。
香皂,肥皂,玻璃,牙粉,布匹,先进的火器。
这些东西在市面上都极受欢迎,特别是香皂玻璃这些苏州独有的商品,在南京以及周边基本上就是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
只要苏州的货一运到,立即就会有人将其抢购一空。随后,那些苏州商人就会采购大量的粮食,硝石,铁器等战争物资返回苏州。
洪承畴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他立即召见了直隶布政司,要求他对香皂肥皂等商品增加高额的税收,以此来减低那些商品的利润,同时也可以增加收入。
战乱时期,谁都缺钱。
南明朝廷缺钱,满清朝廷其实也挺缺钱的。
唯一不缺钱的可能也就只有苏州了,吴长庆那厮竟然还在搞免费教育,这让洪承畴知道后差点郁闷死。
这得是富到了什么程度,才会在战乱时期大肆兴办教育呀。
洪承畴的想法是好的,只不过政策下来之后,苦的却只有秦淮河畔的妓女。
毕竟,他们加税,苏州的商人就加价。反正以香皂等商品在南京的受欢迎程度,加价也不愁卖不出去。
弄到最后,满清朝廷多了税收,苏州商人依旧赚着大钱,只有那些需要这些商品的消费者最后买单。
因为这事,秦淮河上多了诸多的骂声,甚至有些人还希望苏州的明军快点打过来,把满清鞑靼赶回去。
这样,她们就能够重新用上便宜的香皂肥皂还有玻璃镜子等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