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吹陶笛的人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冷链二十年!
三月上旬的一天。
黄昏时候,胡殊同回到了明大。
宿舍在三楼,可刚走到楼下的时候,他便听到了极为空灵的陶笛声。
这是一种澄澈又充满魅力的声音,像一只只鼓荡的贝壳收缩在人的耳膜,更是能在瞬间把人带去那个想去的地方。像是来自泥土,美妙的回荡像气息吐芬,又像来自清涧,有叮咚的石松、有绵绵的溪水。
循着这个声音,胡殊同走上了三楼,发现它离自己越来越近,等找到了宿舍,他才知道自己有了一位舍友。
一个穿着黑色长衫的人坐在阳台上,低着头,手指在拳头大小潜艇形状般的陶笛上,轻轻律动着,清寂的声音响彻周身。把东西放下,胡殊同安坐书桌前,不做叨扰。
这个人留有一头长发,高高的颧骨凸显出清瘦的脸颊,显得极有文艺气质。对面的桌子上放着波德莱尔、聂鲁达的诗集,胡殊同猜料这应该是个来自文学院的研究生。
阳台的窗子一直开着,偏冷的风徐徐而入,那人吹了一曲又一曲,到底是什么曲子胡殊同无一知晓。当他停下来的时候,整个人还是对着原来的方向,胡殊同没有上前打招呼,这景象对他来说有点拿不定分寸。
正是到了晚饭时间,一路车旅早已饥肠辘辘,胡殊同去食堂吃了饭,前前后后不到一小时,等他回来却发现这位舍友已经躺下了。
他对着墙壁的方向,偶尔能听到轻轻的翻书声,胡殊同把行李短暂安顿,随后也看起书来。
此人带给人的距离感,可谓是遇所未遇,起码来说,他并不觉得自己还有一个室友,胡殊同就像不存在一样。
一连三日,这人的生物钟胡殊同也算瞧得差不多了,他每天早上六点钟准时起床,而后不知去向,中午十二点准时回到宿舍,下午两点离开不知去向,晚上六点回来,吹一个小时的陶笛,七点钟上床看书,不知何时睡去。
对于如此冷寂的人,胡殊同起初很不习惯,可渐渐地他便适应了,在宿舍里也不像之前那般轻手轻脚了。每天,胡殊同都会听他吹完陶笛再去吃饭,因为这个声音真的很迷人。
这种声音的质感就像把人包裹起来一样,无论是看书还是想事情,总能带给人一种豁朗,而不需要知道是什么曲子。
这段时间,胡殊同也发现了这个人很多奇特的习惯。比如他会把一盒卷烟全部拆开,一次性放进一个铁盒子中,他的桌子上有多达十二支钢笔,但从来只用其中红色的一支。
三天后,来到三月中旬,久久期待的冷藏食品实验室在这一天终于要开成立大会了。
整个团队共有十五人,由明大和其他四个外省高校的专业人员组成,庞师友为科研组长。会议室里,庞师友坐在主位,会议桌最远端的地方坐着两个团队中最年轻的人。
话说就在胡殊同步入会议室的刹那,已经深深惊在内心,对方的情态亦是如此,颇有惊愕看了胡殊同一眼。
他不是别人,正是胡殊同的室友。
胡殊同焉能不惊诧,一个懂乐器、看诗集,安静甚至有些忧郁的人,居然的这个顶尖团队的成员,这反差也太惊人了些。
会议开始的时候,庞师友逐一简介了在做之人,这里面有材料科学的博导、冷藏冷运的教授、低温食品科学的教授,有精通者有兼通者,这将为冷藏食品实验室的交叉科研提供优越的人力条件。
这个时候胡殊同才知道,坐在自己对面的这位舍友名叫黎舟,明江工业大学博士生,介绍他时,庞师友用了最大的篇幅。
因为黎舟是整个冷藏食品实验室的特例,他的研究在信息技术领域,一开始胡殊同也困惑这个实验室如何为信息技术做支撑,但当他听到RFID的时候,内心豁然开朗。
RFID即是射频识别技术,现已在航空托运、高端酒店门锁、停车管理等方面开始运用,这是一个无数人看好的蓬勃发展领域,它有太多不可替代的地方。
黎舟所要做的尝试便是“射频识别技术在冷链行业的运用”,这足以让人振奋,这项技术一旦成熟普及,对于行业是另一个层面的提振。
接下来,庞师友宣布了冷藏食品实验室的主项课题,胡殊同听过之后终于明白为什么明赫集团无法把技术组翘去现场办公了。
新型冷藏食品包装。
简简单单八个字,但足以让人压力深重,包装类的研发极为复杂,阻隔性、防湿性、抗穿性、耐寒性、耐油性全部要考虑在内,这是个十分艰难的课题。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冷藏包装材料有纸包装、塑料包装、金属包装、复合类包装,复合类包装在市面上大量使用,但在肉类包装中,复合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日益得到重视,被淘汰是迟早的事。
原因并不复杂,复合材料必须要用胶水黏合,其中芳香族和脂肪族胶水中包含有害物质,容易游离渗入到肉制品中。于是乎,多层共挤高阻隔包装成为新的方向,采用PA、PE等国际公认的环保材料以物理方法一次性共挤而成。相比传统的干式复合,因为不使用胶粘剂而杜绝了脂、苯等有害物质对食品的侵袭,这也关系到出口食品的标准。
此外,冷藏食品实验室还肩负着许多小项任务,比如便携式保温箱、微型组合冷库等等。
就这样,冷藏食品实验室在庞师友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启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