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耳熟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明国万历!
“先关着吧。”
朱翊钧站起来,内心已经冷静,羞怒已去,改变了主意。
见状,李现连忙摇摇手,太监们撤去屏风,让开道路。
“召内阁,石茂华,凌云翼于文昭阁。”
坐上轿子,朱翊钧交代。
杀人容易,治人难。
“母亲这些日子可好。”
朱翊钧突然问起。
“圣母在慈庆宫安好,每日不是看戏,游览花园,就是和仁圣皇太后打牌。”
李现小声回到。
“多派些人去服侍母亲,勿要让母亲不满,幼军也去些人。
再去告诉武清伯,多和母亲通书信,书信你要看一看,让武清伯多说些家乡的事,缓解母亲的思乡之苦。
召道德修士去慈庆宫,不能耽误母亲礼佛。”
武清伯前番被被封赏后,被遣返老家,无令不能出门。
思来想去,最近时日还是两不相见吧。
到了文昭阁。
等众人至。
朱翊钧问道。
“今日早朝,如此发难于朕,是欺朕年轻,不敢杀人吗?”
众人皆起身跪下,称不敢。
朱翊钧让众人起来。
张四维说道。
“言官所奏之事,臣也有所耳闻,并不是虚言。”
“那为何不能单独奏报,却非要选择早朝?前番兵部推诿于事,改了工部,工部突然生出来此事,难道不是轻视朕?”
石茂华解释。
“臣的建议不周,臣之罪也。”
朱翊钧摇了摇手。
“如果要问罪,朕已杀人止怒,何必又招来诸位于此。”
张居正说道。
“两年来,各地事多,这番扩军急,军备也急,工部匠役的确紧缺,充军户征用,不通匠艺,皆累,臣有一言。”
“先生请讲。”
“请天下诸司所属班者,有力者照例每人月征银六钱,解送工部以备雇役之用。
百姓徭役已足,不可轻征,拨用军户出,止出力役。”
从地方调工匠来京不足之用,然后不需要技术,只需用力气的活,就交给军户。
这个办法是个可行的。
朱翊钧点点头。
“工部尚书行事不力,革职,内阁重新选一个吧。”
众人松了口气。
命令下发,公文派出。
没多久,应天府上奏。
“上元,江宁人匠逃故者二千一百八十余人,概因坊民赔纳月钱日久,匠人不能承,皆逃往。
本府令原籍补入,却告知户已绝,又令继承原户田产之家充补,则弃田而逃,实无力承担工部之派,祈圣人明鉴。”
其余地方的奏疏也至,大多都是如此。
招来梁大忠。
把这些奏疏给了他,朱翊钧冷笑道。
“去查。”
梁大忠领命而去,锦衣卫出。
回头又对石茂华,凌云翼等人说道。
“两位如今可知,朕也难。”
“陛下圣明。”
朱翊钧叹了口气,今日招来两人,为了询问八卫扩编事情。
见凌云翼面漏难色。
“卿如实讲。”
“无兵可征。”
凌云翼无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也没有想到京营原来是这么个情况。
朱翊钧怀疑自己听错了。
京营五十万户军户,账面上光战兵就有十万,怎么告诉他说没可征?
这个锅,凌云翼也无法,看向身旁新上任的兵部尚书。
石茂华上前。
“臣清查京营,发现皆是京城小贩游民之辈充数,彻查卫所名册,发现军户十留其一也。”
朱翊钧愣住了。
五十万军户,十留其一?
按这说法,如果不是他自己分皇店,得来的钱养了御马监四卫军,和御前卫两万人,京城原来真无兵可用。
前番自己重用戚继光,有言官上言告诫自己。
“陛下需要防备陈桥之变矣,戚部如以紫荆关为守,据大同,京师唾手可得,天下兵马不能进,救援不及也。”
自己还处罚了那言官,今日想来,原来那言官并不是胡言,只不过不敢揭开京营这口锅。
如果不是自己今日扩编八卫,自己不知道还要被瞒多久。
朱翊钧久久无言。
石茂华和凌云翼也无话可说。
文华殿沉默。
这种事都是旧事遗留下来,他连想要处罚的责任人都找不到,总不能去找前前朝的官来问罪吧。
谁知道还有几人在。
“如何是好?”
朱翊钧问道。
“只能从民间招募,又恐百姓不愿入军户。”凌云翼脸色一样为难,新兵不经军事,恐难有战力。
想到两千辽东铁骑,又提议。
“可否从边军各部抽调入京营?”
“断然不可。”石茂华反对。
“京营空虚,不可大量从边军招入士卒。”
这是老成持重之言,朱翊钧点点头。
京营才几万人,再从边军招几万人来,谁敢睡的安稳。
京营烂,大家都知道的事实,但是到底有多烂,烂到什么程度,就是未知数。
这个未知数,还是不要变成已知的好。
“先从民间招收良家子吧。”朱翊钧也只能如此。
“恐难齐。”凌云翼担忧。
“朕知道了。”
两人领命而去。
八卫扩编遥遥无期,梁大忠又来回报。
“奴婢已命锦衣卫到地方查探,各地匠户逃往已多年矣,的确无人可用。”
国家烂,事事烂,行事烂。
听到梁大忠的回报,朱翊钧独坐文华殿,感叹一声。
连他这个皇帝做事都如此艰难,管中窥豹,可见天下事已颓废至何处。
内阁终于呈上了工部尚书的名单。
排在第一位的是太仆卿李幼滋。
朱翊钧翻了此人的简历,发现此人是张居正的同乡,也就是说是张居正的人。
没有丝毫犹豫,朱翊钧勾了同意。
难怪历史上说张居正跟大明续了命,难怪历史上有说法,说没有张居正,大明会终结在万历朝。
又难怪说张居正死的太早了,改革没有完成,等他死前为大明积蓄的积累,在三大征用完后,二十几年大明就亡国了。
就像朱翊钧,诸事烂,连个惩罚的人都找不到。
内阁,以及众臣至文华殿。
“匠役的事情,今日诸卿在此商议一个对策出来吧,总不能放任不管。”
朱翊钧看向众人。
众人交头接耳一番,新任工部尚书李幼滋上前。
“招百姓为班匠,以助大匠,且提高大匠的月钱,并每带出一名匠人,奖一两八钱,优者奖二两四钱。”
这话听得耳熟,朱翊钧点点头,照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