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笑剧西厢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德云经纪人!
官方新闻在夏栀子被堵得第二天播出了,新闻中肯定了刘浩这部电影让大众更了解老师这个行业,也让更多人知道,支教老师并不是去混资历,他们所处的地方大多数环境恶劣,能在这种地方扎根下来已经让人敬佩。
总之归结起来就是:
别说没用的,这事儿已经定性了,是好事儿。
钢丝节第一天,刘浩刚到剧院就被记者堵到了,问的问题和问夏栀子的差不多,就是把是否有私心这个问题屏蔽掉了。
“首先我是个新人导演,很多前辈说的没错,确实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其实,在我看来,一部电影的好坏不能从票房上来看,当然,我不是说我的这部,我看到过很多电影,票房都不好,但是立意深刻,引人深思,这种电影能说他不好吗?有些电影,票房确实不错,口碑却是负分,大家看过之后就忘了,所以电影的好坏票房只是衡量的标准之一,并不是唯一的标准,对了,有些人拍了十几年,只有一部电影成功了,但是口碑还不如之前拍的,你们说这种电影算好还是算坏?”
这话不知道的人听不明白,媒体的人都听懂了,倾城的导演楚宇之前拍的电影都扑街,倾城的票房却过了五亿,只是在评分上他以前拍的电影都比倾城强,私下也有人说,倾城这个古装爱情题材在那年比较火,要不然这部片子比扑街还扑街。
回答了记者几个问题,刘浩直接和他们说再见,对于应付记者,他真的不是很擅长。
钢丝节的第一天是相声专场,刘浩只是负责来走个秀,没有他演出的安排,走秀之后就无缝衔接成了观众。
每一次看德云的演出刘浩都会有一番感慨,他不知道老郭怎么把这些人弄到一起的,每个人风格都不一样,如果不知道的,说是一个师父教出来的肯定不信。
其实对于相声刘浩虽然不怎么懂,不过也了解过德云和传统相声演员之间的矛盾。
在他看来,这些矛盾也就是某个时期特定的产物,这也就是发展中的常态。
老人不喜欢创新,觉得守着最基本的东西就好,新人觉得饭都吃不上了,还守着那些东西有什么用,于是矛盾就出现了。
把这个问题放到现在来看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很多年轻的相声演员也开始进行新的相声创作,而且很受观众喜欢。
德云也一样,并不是每次演出都是新节目,在小剧场传统节目有很多,想看基本功的,在那里都能满足,这也是刘浩敬佩老郭的一点,他用新相声成名,回头又为传统相声正名,这才是真正为相声发展做贡献。
刘浩没有坚持到节目演出结束就离开了,明天他还有演出,今天就不想上台了,之前也和老郭说过。
钢丝节第二天,笑剧加京剧,台下的人仍然是满满登登,而且有一大部分人还是昨天来过的,不得不说,现在的年轻人真有钱,刘浩以前都不舍得看几千块一张票的演出,一般都是网上看录像。
第一场演出的是笑剧西厢,这出笑剧在很多年前就演过,这次差不多还是原班人马,值得一提的是陶洋除了第二场演出第一场也参演了,而且还是剧中的重要人物张生,刘浩不得不佩服,年轻人,精力就是好。
西厢记是各剧种中比较受欢迎的一个故事,主要就描写了张生和崔莺莺的一段偶遇后相爱的故事。
刘浩也是第一次看所谓的笑剧,这种演绎形式并不是很常见,大多数把它分类在喜剧之中,说起来的时候也大多说是喜剧。
演员刚上台,台下已经是掌声雷动,感觉要把房顶掀了,刘浩是不知道,台下很多观众都是德云很多年的老粉丝,有些人亲眼看过上一次的笑剧西厢,有些人在网络上看到过,大家一直在说希望德云能够再演一次,只是一直没有下文,没想到这次愿望竟然实现了。
先出场的是张云磊扮演的崔莺莺,别说,这扮相……
接下来大林演的莺莺出场,刘浩来之前网上看查到过他以前演的崔莺莺,那时候胖,现在瘦了,看上去比那时候好看一些,不过也就是一些……
后面出场的是崔莺莺的母亲扮演者闫鹤翔,别说,他换上了女装还真挺……恶心,长的虎背熊腰这要是在京剧中扮个女人绝对会被喷死,但是在笑剧中就成了一种看点。
不过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了闫鹤翔的装扮之后,在看大林他们就顺眼多了,有句话咋说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接下来就是崔相国去世,老夫人领着孩子仆人到了普救寺,请和尚做法事,人没等埋呢,老夫人就和杨九廊扮演的和尚勾搭到一起去了。
陶洋扮演的张生也该出场了,他带着书童来到普救寺,说明了情况,和尚告诉他西厢有女人不能去,张生点头同意,结果当天就和崔莺莺见面了。
一出笑剧演了一个多小时,观众的笑声不停的传到后台,刘浩在边上看着也跟着乐,要不是喊他上妆,刘浩还不想走呢。
这出笑剧中除了演的部分也有很多唱的部分,比如:
“一轮明月照西厢,二八佳人莺莺红娘……”
这是十不闲,老郭以前经常唱。
“姐在房中绣香袋,秀出西厢各色人儿来……”
这是发四喜,也是经常出现在舞台上的唱段。
“小琴童唉不消停,手长着灯笼走进房中……”
“不该来借宿就在普救寺中,来至在花园我们两个两相逢……”
“清晨起来辞别老高命,普救寺僧人都来送行,扳鞍认蹬我上了白龙马啊,一心赶考够奔东京啊,走过三里桃花店啊,越过五里杏花儿营啊,桃花儿店前出美酒啊,杏花儿坡前女儿花容啊,好难唱的这叫西厢记啊,我愿诸位招财进宝福寿康宁啊……”
一出笑剧西厢伴随着掌声落下了帷幕,观众也算是看了过瘾听了过瘾,总结起来一句话:
“钱,不白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