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1991从芯开始 > 第332章 力所能及的目标

第332章 力所能及的目标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1991从芯开始!

此时的咖啡厅已经没了多少人,但杨光信还是很谨慎,压低了声音。

换个部门?

苏远山和杨怡雯聊过,依稀记得她说过她哥是学经济的,但后面去当了外交官——说白了,这也是那个时期的特殊安排,希望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外交官能够学习一下先进的经验。

不过苏远山知道,杨光信的重点应该是在后面那句。

计委有点变动。

计委,全称是国家计划委员会——一听就带着久远的年代特色。

但苏远却是知道,这个计委,可是后面有着“小GWY”称呼的F改委的前身——后世的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便是在计委的基础上,再加上部分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的职能整合而来的。

而且苏远山依稀记得,这个曾经一度权利牛到天际的部门似乎经过好几次整合,但最早……也应该是几年后。

准确的说,是98年的时候才正式成立的——而且那时也叫发展委员会。

苏远山的心脏马上便砰砰地跳了起来。

“要改名还是改组?”

杨光信没少听妹妹吹嘘苏远山,倒也没有惊讶苏远山瞬间便能意识到自己话里的信息,微微一笑,反问道:“你是怎么希望的?或者说……如果国家要咨询远芯的意见,你会提什么意见?”

苏远山闻言,慢慢平静了下来。

看来自己的努力果然没有白费。

远芯智库已经成立了一年多,无数经济上、半导体以及计算机领域的专家教授不停地在鼓吹要坚定信念,要深化改革,要创造出更多的远芯来……

国家如果还无动于衷,那还真对不起目前“一切向钱看”这个全国人民都挂在嘴边的言论了。

如果杨光信说的是真的——那几乎是一定的了——那么就意味着,前世的F改委会提前几年出现。

对于远芯来说,这算不上能落到实际的好事或者坏事,但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发展来说,那必定是好事!

毋庸置疑,这个后世被无数老百姓诟病嘲讽的部门,对国家经济的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

“继续深化改革,进行宏观调控,成立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增强法制建设……额,慢慢来。”苏远山回复平静之后,那些时常挂念的话张口就来,但后面却一不小心就说出要法制建设了——现在还早呢,新的刑法都还在酝酿中。

法是国家的根本,而现在社会经济进步太快,那玩意还真只能慢慢来。

“你这个……”杨

光信哭笑不得:“未免也太套话了吧?能不能说点具体的?”

“具体的?”苏远山呵呵笑道:“那我肯定就站在民营企业的立场上来说了,在宏观调控中,不要带有色眼镜,特别是银行,既然要搞市场经济,就要一视同仁——知道现在有句话怎么说来着?银行最喜欢贷款给那些不缺钱的。缺钱的,打死贷不到。”

杨光信闻言便是一笑:“哈哈!你们远芯不缺钱吧?”

“缺,怎么不缺?今年算下来硬亏20个亿呢。”

“……”

玩笑开过,杨光信也知道这里不是谈这种正事的时候,只是和苏远山聊起了家常,不过随后他得知苏远山明天还要赶回省城后便主动告辞,但也给苏远山提了个醒,说大概下个月,计委的相关部门可能便要对远芯考察一下……

对于这,苏远山表示理解,毕竟远芯现在块头大不说,也是民企乃至整个国内产业类企业的典型,更是最具有国际经验的企业。计委要进行改革,那么远芯的意见一定是有参考意义的。

……

第二天,苏远山和何春华便一道返回了远芯。

在后勤安排好何春华的住处之后,苏远山在办公室里等到了何春华。

“何师兄,请坐。”

苏远山从办公桌后走出来,他离开这些天,因为一直保持着线上办公,是以并没有堆下多少事务。

“嗯嗯,谢谢。”接过苏远山递来的茶,何春华看着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叹道:“坐在这个办公室,整个人的气质一下就变了。”

“呵呵?没变吧?”

“有,之前我一直认为你是天才科学家,现在一看你倒像是商业精英了。”

“额……”苏远山摆摆手:“科学家不敢当,我只能算是运气好一点。”

何春华便笑道:“嗨,搞科学可不就是运气吗?那话怎么说的?天才无非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有人认为百分之九九的汗水重要,那可真就是笑话了——没那百分之一,那百分之九十九就是浪费的。”

“呃……你要这么说,好像确实,运气也是一种实力。特别是我们这种没有多少追求的人来说。”

苏远山自嘲了一下,然后便正色道:“说到追求,师兄你来我这边,你的追求是什么?”

何春华见苏远山直奔主题,他也放下杯子,很认真地回答道:“如果二十年前喊我回答,我肯定回答是要当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

苏远山便哈哈笑了起来:“彼此彼

此。”

“呵呵,但现在……真踏入这一行才知道,别说成为大科学家,哪怕在书上留名都难于上青天……而且去年被你熏陶后,我就开始恶补英文,并坚持阅读英文文献。现在越来越发现,在nature上发一篇一作……似乎都成了奢望。”

苏远山忍了一下……终究还是没说什么。

毕竟他是发了nature一作,甚至连带通讯作者都是他。

“所以,我先给自己定一个力所能及的目标,先发一篇nature一作——听说石墨烯这种新领域是比较好发的,是不是?”

苏远山想了一下才回答:“呃……理论上是。”

因为他吃不准,自己提前十年搞出了石墨烯之后,是否还会如后世那样引起热潮——而且他可以确定,就算能引起热潮,也必定不会像后世那样热。

现在摩尔定律远没有到天花板呢!就算要搞,估计也就只有学术机构才搞,而不会有企业掺合进来。

——这也是苏远山最终下决心在90年代就撕出石墨烯的原因——只有远芯一个企业搞,那就可以在资本进来之前尽可能多地完成相关专利的积累和垄断。

“那你说吧,我走那个方向比较好?”何春华也豁出去脸了。

他知道,在石墨烯领域,苏远山才是大佬,有资格指点自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