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柴窑铜土水泥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随身空间之无限人生!
现在全世界只有日本珍藏一件柴窑青百合花瓶,据说是600多年前明朝皇帝回赠给日本幕府将军的礼物,但也是一件残品,即便如此,这件柴瓷残品也被日本人公认为是国宝中的国宝。
中国历代名窑的瓷器鉴定传承,均有不少实物流传后世,为何独有柴瓷绝迹了呢?
据专家分析,原因有两点:
一是柴瓷的流布范围极为有限。柴荣规定,烧制出来的合格瓷器只允许在宫廷里使用,残次品全部当场毁掉,不准流入民间。
二是赵匡胤建立宋朝后,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赵匡胤曾告诫弟弟赵光义(即宋太宗)说:“服用玩物,珠宝玉器,不可求之过甚,否则亡国之祸立至。汉文帝停楼台之建,唐太宗罢修洛阳宫,皆为惜资财、戒奢靡。朕之德不及汉帝唐宗,若所费太过,如何为天下之君?”
就是基于这一执政理念,赵匡胤登基伊始,即诏令关停耗资巨大的柴窑,并遣散工匠人员,由此造成了柴瓷的失传和绝迹。
对于文化界和收藏界来说,实在是一项不可估量的重大损失!
业内专家预测:柴窑藏品如果出现在瓷器拍卖古玩拍卖会上,将是国际拍卖行的奇迹。
……
重生之前,蓝鑫就想过要收藏几件柴窑。
重生之后,蓝鑫有各种事情要忙,加上他相信自己将来毁灭了大宋,一统中原,获得柴窑,甚至让柴窑复烧,都不成问题,所以,他没有急着拥有柴窑。
赵匡胤发动陈桥事变,黄袍加身,创建大宋不过三年多时间,大宋宫内还有不少柴窑瓷器,而会烧制柴窑的匠人都还活着。
得知大明皇帝喜欢柴窑,喜欢奢靡之物,赵匡胤心里暗自高兴。
“就算刘继兴小儿真是天帝之子,服用玩物,珠宝玉器,求之过甚,亡国之祸立至。划江而治,过不了几年,朕就要挥师南下,灭了大明……”
为了招募掌握柴窑秘技的工匠,大明特使花了不少钱。
赵匡胤不仅同意大明特使在大宋招募掌握柴窑秘技的工匠,还提供了帮助,并把宫中的柴窑都搜集起来,当作礼物送给大明皇帝。
当蓝鑫看到赵匡胤赠送的柴窑,挺高兴的,多次拿出来欣赏。
“真是好东西啊,雨过天青云**,者般颜色作将来,雨过天晴的颜色就是这样的,真美。以后,柴窑,不,我要改个名字,青如天,明如镜,就叫明窑,明窑民窑,谐音啊,不太好。还是叫官窑得了。柴荣在世时,柴窑就叫官窑,以后,大明一统中原,大明皇室专享的瓷器叫官窑最合适不过。”
蓝鑫没有想过把柴窑,不,以后叫官窑了,他不想把官窑打造成为行销全球的大众货,就算对外售价很贵,卖出了天价,能赚很多钱,也不没有让这种瓷器成为大明皇室专享的瓷器来的爽。
掌握秘技的工匠们拥有真本事,在大明皇室重金支持下,在兴王府复烧柴窑成功了。
见到新鲜出炉的官窑,蓝鑫特别的高兴。
“再过十几年,每年拿出一两件官窑瓷器交给佳士得拍卖,好好宣传,抬抬价,让官窑成为高官富商争相收藏的顶级名器。”
……
……
明昊五年,十月。
大明户部造币厂在韶州岑水设立分支机构,用胆水冶铜法在此地冶铜,并在此地铸造方孔钱——明昊通宝。
在种花家古代,除了火法冶铜之外,还有胆水冶铜法。
胆水冶铜法,利用金属铁从含有铜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铜来,然后把铜刮取下来,再经烹炼后,就可以得到铜锭。
所谓“胆水”是指天然的含硫酸铜的泉水。
在我国,含硫酸铜混合物俗称石胆、胆矾。
胆水的形成是因为天然的硫化铜矿石经风化氧化,一部分便会生成可溶性硫酸铜,经过地下水、雨水的浸泡、淋洗,便会溶解而汇入泉水中。
胆水含可溶性硫酸铜的浓度足够大,就可以做水法冶铜的原料。
早在汉代时,我国先民就已经注意到金属铁可置换铜的现象。
例如西汉古籍《淮南万毕术》上就有“曾青(碳酸铜类的矿物)得铁,则〔铁〕化为铜”的记载。东汉成书的《神农本草经》有“石胆能化铁为铜”的话。
东晋炼丹家葛洪在其《抱朴子·内篇》中讲得更明确:“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而皆外变而内不化也。”
不过,那时多数人对这种现象没有确切的了解,误以为是铁接触到曾青、石胆就转化为铜了。
及至唐代,有些从事炼金术活动的方士就利用这个化学变化把石胆水和水银放在大铁锅中加热熬炼,被置换出的铜便与水银形成汞齐。
然后,他们把那些很像砂粒的铜汞齐加热,蒸出水银,便得到了红铜粉。
他们美其名叫“红银”,很自以为得意,认为真的实现了使铁向铜的嬗变。
唐代后期方士金陵子所撰的《龙虎还丹诀》就记载了这项“绝技”。
及至宋代,这种工艺发展到很大的规模。
据《宋会要·食货篇》记载,北宋徽宗年间以胆水冶铜的地区有11处,以韶州岑水(在广东)、信州铅山(在江西)、饶州德兴(也在江西)三处规模较大。
在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时,全国胆铜总产量达到了1874427斤,约占当时铜产量的12%。
而在赵宋王朝偏安江南以后,所领江南14州的铜产量锐减,而乾道年间胆铜产量仍有21万斤,竟占到南宋当年铜总产量的80%。
所以宋代的人对胆铜生产非常重视,南宋人张甲曾专门写了一部书《浸铜要略》,记载了当时胆铜的生产情况。
关于浸取胆铜的具体操作,《宋史·食货志》有记载:把生铁打成薄片,排放在贮有胆水的槽中,浸渍几天,然后刮取析出的泥状铜(称作“赤煤”),入炼炉化炼。
当时的效益,大约每用铁二斤四两可得铜一斤,技术水平是相当高的。
此外,那时还有利用胆土煎铜的“淋铜法”,基本原理与“胆水法”是相同的,此法“工多利少”,但“其土无穷,若比之矿铜,其利已厚”,所以也被普遍利用过。
……
查看历史资料得知,韶州岑水的胆水存量极大,所有,蓝鑫敢“孤注一掷”,投入大笔资金,在此地设立高规模高标准高产量的冶铜场所,以及铸造铜钱的基地。
……
秋天,收获的季节,明昊五年,大明境内大部分州县粮食丰产。
丰产,且丰产。
经济学家把农产品频频陷入丰收但是不增收的怪圈现象,叫作“丰收悖论”。指农民在丰收年获得的收入却比平常年低,甚至比歉收年还要低的一种矛盾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农产品的需求弹性低及生产周期长。
明白一点说,消费需求对农产品的价格变动反应迟钝。就西瓜来说,尽管今年的价格远远比去年低,但是居民相应的消费需求并没有跟随西瓜价格的下调而增加。价格下调,需求不增,这就导致农户无法通过“薄利多销”来增加收入。并且收获量加大,各大农户之间展开价格战,导致价值不断下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丰产不等于丰收”。
有最低保护收购价存在,粮商不可能趁机压价,粮食价格稳定,丰产的农民卖粮赚到了钱更多了,物价没有上涨,日子更好过了。
还是那句老话,一通百通。
占大部分人口的农民丰收了,各方面的消费提升了,促进全国经济良好发展。
……
明昊六年,元月一日。
静海军划分为交趾和安南两府,安南在交趾以南。
半个多月后,蓝鑫看到了大明帝国明昊五年的财政数据:
财政收入360万圆,财政支出462万,财政赤字高达102万圆。
皇室有钱,户部赤字,户部官员并不烦恼。
皇室有钱,借钱就是了。
今年,大明帝国的疆域扩大了近一倍,人口翻翻。
皇恩浩荡,新并入版图的州县免去多项赋税两年,再过三年,这些州县政策正常纳税,大明的赋税会大幅增长,那个时候,财政赤字问题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过去一年,大明内府(皇室)收入破1000万圆,支出(含税)950万,盈余六十多万。
为了兴王府经济更好的发展,蓝鑫在房地产业上花了不少心思,皇室旗下的广厦地产公司投资盖建了不少房子,有住房,也有商铺。
因伤退伍的将士拥有优先购买这些房子的权力,就算有钱买房,也买不起太大的房子,但蓝鑫鼓励退伍军人向皇家银行贷款买房,贷款二十年,没有首付,每个月还一笔等额的钱,一共两百四十期。
利息和本金加起来,正好是房款的两倍,百分之一百的利息,可以提前还款,但利息不能减免。
买房未满二十年,未还晚款之前,可以先和银行沟通,一般情况下,银行不会阻止房主卖房,买房的人来银行办理相关手续后,剩下未还的利息和本金,可由新房主继续还款。
贷款买房,分期还款。
此举大受欢迎,对于那些买不起房,又要待在城里生活,需要租房住的人而言,分期还款,此举太好了。
租房住,每天都需要支付租金(不是一天一付,但租金可以按天计算),不管住多久,房子还是别人的。
而贷款买房,每个月需要还的钱比租房成本高不了的多少。
买了房子,租出去,可能每月租金比每期还款额还要高。
有这样的好事找上门,接着就是了,如果拒绝,那就是傻子愣子。
……
明昊六年,二月一日,兴王府的旧城墙拆除工作正式开始。
要不要建一座更庞大的的城墙?
这个问题,蓝鑫考虑过很多次。
考虑再三,决定不建。
如果强敌攻到城下,高耸的城墙并不能让保证城内百姓的安全。
重生后不久,蓝鑫开始对兴王府的城市建设进行规划。
在规划图上,兴王府城区面积超过40平方公里。
朱明(朱元璋创建的大明)晚期,广州新旧城合计的面积在18平方公里左右,相比之下,足足多了一倍,可见兴王府城区的规模之庞大。
考虑到将来一统中原,岭南偏安一偶,不适合长期作为帝国的首都,必将迁都,若不是不然,兴王府城区规划面积会更大。
之前,兴王府的城墙基础是夯土结构,蓝鑫已经在大明军中推广火器攻城,若是将士反叛,或者敌军攻打,夯土结构的城墙防御力有限,所以,需要用砖石建造城墙。
建造一个占地40平方公里的城墙,需要投入大笔资金。
蓝鑫觉得在建造城墙上花费巨资,太不划算了,他觉得自己有生之年,应该可以看到大量的汽车在城市道路上奔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不准备建新城墙,甚至要拆掉旧城墙,考虑到将来会遭遇的危机,蓝鑫还是拨出一些钱,在城区外围建造一些永久性的防御设施。
几年前,皇家银行就主动找到数十个砖窑场主,主动贷款给砖窑场主贷款,扩大生产规模,并下了购买大量砖石的订单。
大规模烧砖,成本降低了一些,一般顾客少量采购砖块便宜不了多少,内府大量采购砖块,成本能降低不少。
因没有相应的机械设备,制造工艺不达标,蓝鑫搞不出现代的水泥,但他搞出砌墙效果还不错的土水泥。
生产土水泥的厂房在兴王府城外造了五个。
兴王府大兴土木,土水泥产量有限,只要天晴,每天生产出的土水泥,刚生产出来,就会拉倒建筑工地上。
产销两旺。
为了加速兴王府的城市建设,蓝鑫下旨,让各州县都招募工匠和民工参与到兴王府的建设。
这不算徭役,算是雇佣。
凡国家无偿征调各阶层人民所从事的劳务活动,皆称为徭役,包括力役和兵役两部分。
民工为修建兴王府付出劳动,这不是免费的,包吃住,吃的一般,住的也一般,有收入,但不高。
普工日薪20文,泥瓦匠日薪25文,表现好的另有奖金。
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兴王府大部分城墙都被拆除了,剩下的部分,不再拆了,修整一下,当作景点留给后人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