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九十一章 军令状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比崇祯大一岁!
登莱糜烂,前途未卜,王坤心里不踏实,他能够猜到皇帝心里更加不踏实。
因为至今为止先后参与山东平叛的大将共有天津总兵王洪、保定总兵刘国柱、通州总兵杨御蕃、蓟门总兵邓玘、登州总兵吴安邦、昌平总兵陈洪范、东江总兵黄龙以及义勇总兵刘泽清……
参与的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多达几十,但均无能奏功。
如果没有能够让皇帝听了安心的好话,王坤可不想送上门去自讨没趣。
他希望黄毅给个痛快话。
黄毅没觉得叛军难打,因为曾经被建奴打得龟缩不出的关宁军进入登莱平叛,顿时把叛军吊打。
关宁军并没有主力尽出,仅仅来了不足五千兵马。
主将是总兵官金国奇,麾下有总兵官吴襄、副将靳国臣、祖大弼,参将祖宽、祖大乐、游击将军吴三桂等等辽东将领。
这些都算明末比较有名的将领,可是有一个算一个,哪个不是建奴的手下败将?
然就是这彪关宁军到达登莱战场形势立刻扭转,叛军由进攻变成了防御,最后是死守登州饿死一多半人……
兴和军有足九千兵马,有六千杆燧发枪,近一百门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火炮,战斗力远超关宁军。
打区区登莱叛军应该跟玩儿似的!
见王坤询问,并且一脸急切,黄毅斩钉截铁道:
“动用兴和军平叛必胜!我现在考虑的问题不是如何打败叛军,而是怎么安置几万甚至于十几万俘虏!”
听到这句话,王坤的精神头顿时不一样了,确认道:“将军如此有把握?”
“必须的,如果有孙元化、宋光兰、王徵、张焘等等在军中随时听用,能够更好的掌握叛军情报,必然可以扩大战果、减少伤亡!”
“如果将军能够承诺必胜,皇上肯定同意把登莱罪官发配来军中效力!”
“哈哈……,我可以用我的头颅担保我军必胜,要不要我立下军令状?”
“如果您愿意,可以。洒家把您的军令状交皇上御览,更加能够说明问题。”
军令状等同于承诺书,内容是如果不能打败叛军收复登州,自愿奉上项上人头……
既然崇祯喜欢这种形式,那就做给他看看呗!
黄毅真的写了军令状签字画押让王坤带上。
不仅如此,黄毅还跟王坤说了很多,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兴和军不是谁都可以任意调遣,兴和军只对皇帝负责。
王坤喜欢听这种话,因为太监就是只对皇帝负责啊!
此时的王坤不一样了,由不想在皇帝面前露面,变成了特想见到皇帝豪言壮语一番!
大太监果然是最了解皇帝性格的人,王坤见到皇帝后一番豪言,还拿出黄毅的军令状信誓旦旦。
崇祯皇帝果然龙颜大悦!
说实话,崇祯这些天憋屈死了,一股邪火没地儿发。
唉!大明祸不单行。
辽东出事情了,四月初,兵备道张春率领的援军在距离大凌河城不足四十里的长山跟后金军激战一天一夜败北生死未卜。
半个月后,大凌河城丢了,所有的文官武将都没能逃脱,唯有祖大寿逃进了锦州城。
登莱叛军势如破竹,东江镇诸岛守将有一半积极响应,赶去登州加入叛军的人马总数超过两万。
如今莱州被围岌岌可危,朝廷已经派不出强军解围。
就在这时兴和军来了,虽然姗姗来迟,但是皇帝不计较小节,根本不追究是不是因为运输火炮导致行军缓慢。
皇帝更加高兴的是,黄毅高调承诺,兴和军足以打败叛军收复登州,如果不能胜,愿意堵上性命。
崇祯最是喜欢这种态度,所以他安心了,心情好多了。
所以把孙元化、宋光兰、王徵、张焘等等充军发配给兴和军听用就不算个事儿。
而且这事儿办得极有效率。
那当然是因为九千兴和军在城外等着,被围的莱州急需救援。
谁敢怠慢导致兴和军故意在京师停留罪莫大焉!
第二天晌午,王坤带着几十个锦衣卫押着二十几个犯事儿的登莱罪官入营。
黄毅没有给他们特殊待遇,就把他们当做充军的罪囚使用,即便王徵乃是这个时代伟大的科学家。
明朝的士大夫过于脱离群众,让他们到群众中去肯定大有好处。
崇祯皇帝没有召见黄毅,那是他从王坤口中得知黄毅是个另类,不肯给上官下跪,还不肯离开所带的军队。
为此王坤也解释了,这都是罪督袁崇焕那厮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正一品武官,杀天启帝曾经赐予尚方宝剑的总兵官毛文龙造成的恶果。
那黄毅自谦不如开镇东江的毛文龙,更加要提防脑子坏掉的文官以欲加之罪杀害。
所以黄毅要求朝廷不管派来多大的文官,但凡进入兴和军,都必须听从将令。
兴和军只服从皇帝的命令听从皇帝指挥。
崇祯皇帝特想了解下情,所以问了王坤很多问题。
王坤口才不错,能够对答如流。
他是因为利益捆绑才不得不屈服于黄毅,内心里其实充满怨恨。
所以他根本没有可以为黄毅美言,而是以客观的视角把所知的情况和盘托出。
至于黄毅是否嚣张跋扈,王坤的评论是肯定有,这也是黄毅不肯服从文官命令的原因!
黄毅是否拥兵自重可有不臣之心?
王坤的答复是强军难得,无论哪个将领都不可能轻易放弃千辛万苦练出的强军,说这种将领拥兵自重也差不多。
人心隔肚皮,王坤表示没看出来黄毅有不臣之心,在圣天子恩威并施的感召下,即便有谁存在不臣之心也应该能够被感化!
因为客观,所以这番君前答对不是溜须拍马,而是反应了基本事实。
这次奏对之后,王坤在崇祯心中留下了能臣干吏的好形象。
崇祯心里已经打定主意,如果王坤能够把登莱平叛的事儿干好,以后更加予以重用。
至于黄毅是否值得信任予以重任,也得看登莱平叛是否真的能够完胜。
崇祯觉得黄毅从海外归来毫无根基,只要施恩得当,不愁得不到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