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隋太子 > 第15章 曲折救隋路线

第15章 曲折救隋路线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隋太子!

杨昭感觉有一双无形的手,压在他的肩膀上,让他退下。

但他没有退,这一步退了,以后可怎么办?

所以在旁人看来,此时的杨昭就如同一颗笔直的青松,面对杨广的怒火,依旧无怨无悔的矗立在暴风雨的最前线。

“太子仁义,心怀百姓!有文帝之姿!”

杨昭被立太子的典礼时间已确定,亦是昭告天下,但他还没有拿到册宝,并完成册立大殿,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储君。

见之所为,不少人于心底,已经默默把杨昭晋王的称呼,变成了太子,足见其人内心的感叹和赞赏。

却无人知晓,顶着帝王,父亲权威的杨昭,压力有多大。

“儿臣并不认同宇文将军的看法,也非阻止父皇修建东都、广开运河之事。

只是觉得父皇的要求,让下属臣吏,让民夫百姓,无以妥善准备,仓促之行,恐有乱生!

当寻稳妥之法。”

群臣有些傻眼,说好的阻止呢?怎么和想象的不一样?

杨广抬起的手再次放下,目中若有所思,其冷冷道:

“晋王,你有什么稳妥之法?今日本是廷议,说出来也无妨?”

杨昭面向杨广又一礼,方郎朗说出了他的想法。

“详细来讲,建东都、开运河。

皆为我大隋重工,其二者若是按计划按步骤,着重实际,缓慢实行,自当是为百姓谋福利之事。

可若是过于……急促,那如宇文将军所言,乃是耗国本,除民望,为我大隋将埋下无穷隐患。

所以,儿臣建议以项目之形式,延长工期,缓慢建造东都,修建运河。

以民生为本,在不加赋税,不强征民夫的前提下,实行招标,包工,典工制,再以监理法辅导之。”

杨昭这等想法,也是借鉴后世的一些工程办法。

东都修建,运河开挖,是杨广确定的心思,大势之下,无法更改,那只能改变策略,走曲折救隋路线,让普通百姓在此过程中,受到的伤害减少,来延长大隋的寿命。

至于以后,杨广会不会举全国之力,远征高丽,导致大隋国本彻底耗尽,到那时,唯有将计就计。

大殿之内,杨昭一连串闻所未闻的词语,将群臣包括杨广都耳得眼花缭乱。

不过,总感觉,很高大上的样子……

一时间,竟没人开口反驳,因为大家都不明白一些词语的意思。

连意思都不懂,又该如何反驳?

最终还是杨广凭着君父的威严道:“晋王之语,朕明白了。此事容后再议,东都运河修建的筹备之事,还是按照朕方才所言去做!”

小内侍得杨广的示意,大声喊了句“退朝”。

而老爹杨广这不懂装懂的模样,让杨昭有些无语,他正想凭着解释的功夫,来推行自己的想法,但老杨却根本不给他机会,仿佛看透了他的某种心思。

他心底唯有一叹,这次在朝堂上的忽悠失败,难道历史依旧要按照原有的轨迹进行吗?

百官多离开,唯有杨素,宇文述等十来个重臣留下。

平日里也是这般,外朝会结束,属于老杨商讨核心的内朝会才刚刚开始。

杨昭心情有些低沉,和老弟杨暕对视了一眼,两兄弟各有心事,打算随着百官出宫。

至少在外人看来,两兄弟说说笑笑,显得非常和睦。

但只有杨昭知道,他对他这个亲弟弟已有警惕,而他的亲弟弟怕也是别有所图,所谓兄弟之情,亦在慢慢变淡。

这就是皇室的残酷,还有来源于权利的诱惑。

却不晓和杨暕说着话,走出大殿的那一刻,一个小黄门早已于此等候,见杨昭出来了,忙躬身道:“晋王殿下,陛下有旨,让您入内殿,旁听国事!”

杨昭停下脚步,心中一动,向弟弟杨暕说道两句后,便随着小黄门入了内殿的大门。

而杨暕望着杨昭的背影,眼中闪过妒意,见出来的臣子和他打招呼,才收了目光,整个脸上换上笑容,给人如沐春风之感。

内殿。

杨素之辈早就被杨广赐了座,面对这些心腹,并从他为晋王开始,一直提拔上来的人,杨广也没隐瞒,毫不客气的表达了他对今日朝堂上,那三位臣子的杀意。

杨素出言道:“陛下,宇文弼此三人到底为国朝做了不少贡献,且为先帝器重,当下先帝驾崩不久,不宜再多处罚,可先将之革职查办。”

和杨素正面相对而坐的,乃是来护儿。

来护儿有些意外的看了眼杨素,没想到平时喜欢置身事外,努力贯彻落实皇帝杨广想法的杨素,会于此事求情。

他来护儿此时掌控着大隋过半的军队,到也不能在此事上表明态度,即便他和宇文弼有旧。

杨广此事也冷静了下来,哼道:“先以处道之言,宇文弼之流多次顶撞朕,朕决不放过!”

不多会,杨昭进来了。

他先向杨广一礼,又向厅内的大臣行礼,最后按照老杨的吩咐坐在了最末的位置。

所谓的旁听国事,杨昭听了半天,发现主要按照杨广想讨论的来讨论,杨广不想听的,几乎是一笔带过。

内中,他也发现,老杨对军事抓的最重。

手里有兵,心里不慌。

难怪大隋在老杨的治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最终成了一个乱摊子。

这几乎被老杨弄成铁板一块的军权,想要渗透进去,困难无比……除非外出就藩,像他叔叔汉王一样,猥琐发育,但有汉王前车之鉴,外有老杨的警惕,加上他的身份,此事明显不行。

只能从这些统兵的将领入手,但这些人,对老杨的忠诚,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想为唯有自己提拔新人,往内慢慢渗透这一条路了。

杨昭暗暗吐槽,表面却是做恭敬聆听之态,亦没像之前在朝会上那样意气风发,张口就来。

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

杨昭心里还是有数的。

他之前已经冒着风险,触发了一次杨广的霉头,此时若是再不知收敛,只怕到了后宫搬救兵也无用。

事情商谈的也差不多了,杨广此时注意到长子杨昭,语气比之前要缓和很多,道:“晋王,你把你刚才说的项目之事,再给楚国公他们详细解释一遍,以作参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