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成古文女主对照组 > 第171章 第171章

第171章 第171章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成古文女主对照组!

秦放听得杜科亲口承认是他老师了, 面上的喜悦怎么都压不住,他翘着嘴道,“是。知道老师要来, 拙荆提前便收拾好了院子,就怕院子不合老师的心,她担心着呢。”

杜科笑着道:“客随主便,要有张床就是这兽山脚下都能睡。”

沈礼贤和杜科也算是老熟人了,对旁人能这样亲切的杜科, 他也是第一次。故而, 他好奇的看着秦放:“杜大人, 这位就是让皇上赞不绝口的秦将军?”

杜科颇为骄傲道:“不错,这位就是秦放。来礼贤, 为你们介绍。秦放,这是户部员外郎沈礼贤。礼贤啊,这就是皇上颇为看的武德将军秦放。”

户部员外郎虽然是正七品, 但是秦放知道沈礼贤的身份,杜科的来信中早已介绍过,人是皇上的大舅子, 已故沈皇后的嫡亲兄, 承恩侯子。故而,秦放不敢拿他当普通的七品官对待。秦放稳了稳方才激动的心情对沈礼贤道:“沈大人。”

沈礼对秦放的第一印象是这年轻人得真高大。高大等于武将, 很多人都这样联想。他看人喜欢直视对方, 当然, 因为他的身份,在京城中,他直视任何人都直视的起。皇上的大舅子,这身份能不高吗?当然, 身份高不高,就看皇上给不给脸,是,皇上很给沈家脸的。

秦放给沈礼贤的印象,就是高大。大概是来的路上,杜科没有告知秦放身材高大,故而一时之,沈礼贤也觉得颇为外。他微笑道:“过秦将军,听闻秦将军找了矿石,又相处了硝石制冰的法子,于国于民都有大利,沈某佩服。”

秦放赶忙道:“沈大人过奖了,身为启国百姓,能启国朝廷和百姓做点事情,是秦某的荣幸。”秦放在写信的时候、写奏折的时候,是个啰里啰嗦的人。但是在面对面聊天的时候,绝对不是个夸夸其谈的人,甚至,他能主动提起的话题都很少。

沈礼贤:“秦将军谦虚了。”

杜科:“好了,你们也不用客套来客套去,本官等了两个时辰,肚子饿的不行,咱们先解决一下民生问题。”

秦放道:“不如先回将军府?今日拙荆叫厨房熬了绿豆汤,冰镇过的绿豆汤特别好喝,老师和沈大人来的正是时候。”

杜科道:“还等什么,赶紧吧。”

杨海燕并不知道杜科已经了,好在秦放带着杜科回将军府的同时,已经让士兵快马加鞭回将军府去告知杨海燕了。而他自己带着杜科坐马车的,所以慢一些。

这儿按照现代的时,已经是下午三点了。杨海燕午睡已经醒来了,正带着莲嬷嬷在做凉皮呢,她是用番薯粉做的,做好后放一些花生米、辣白菜、土豆丝、萝卜丝拌在一起,然后在冰块里冰一下,味道更佳的好。

唯一中不足的是,这里没有香菜。

凉皮正冰着,侍卫来了:“乡君,将军府外有一批老百姓来了,是启国新百姓。”

杨海燕一愣:“他们怎么来了?是有什么事情?”

侍卫道:“他们挑着一些东西,是来给将军和乡君送吃的,里面有野味、蔬菜等。”

杨海燕一听,忙道:“快欢迎他们进来。余婶,你去准备一些茶水,莲嬷嬷,们去大厅。”

“是。”

杨海燕在大厅等着些新百姓进来,来人不少,都是『妇』人和汉子,个个看上去精神不错。他们了大厅口,没有把东西挑进来,而是一个一个放下背篓、箩筐进来了。

“草民参太太。”他们还不知道杨海燕已经是乡君的事情,照着之前相熟时的称呼行礼。

杨海燕道:“几位快快起来,观大家神『色』虽有些疲惫,但还算精神,安顿下来之后过的还算不错吧?”

其中带头的汉子道:“比在边关的时候过的好多了,谢谢太太关心。”

杨海燕笑道:“你们过的好,和将军就放心了,就怕你们不适应启国的环境。不过,如果在村子里受了委屈,也不要忍着,要你们是对的,和将军都站在你们这边的。”

汉子道:“有将军在,们都没有受委屈,村子里的人和村都很是照顾们,还给们配了地,这一切都谢谢将军……们几户人商量了一下,知道将军和太太也不缺什么,但这是们的心,还请太太收下。”

这时,有个『妇』女道:“太太,您还记得吗?家小孩才六岁,当时生病了传染了不肯喝『药』,都是您用糖哄着他喝『药』的,现在他身体很壮。太太,这些东西是谢您的救命之恩的,您不要拒绝。”

“是啊太太,这是们的心。”

“太太……”

一个个的新百姓都说了起来,就怕杨海燕拒绝。

杨海燕刚开始的确是没有接受的思,她知道他们的心就好了,而且他们刚在这里安顿下来,能有一些东西也不容易。但是,当她的眼神看地上篮子里的瓜时,她惊呆了。这……这不是黄瓜吗?

杨海燕定了定心,她想了想道:“既然是你们的一番心,便收下了,也好叫你们放心。不过过上几天,庄园里的庄稼也要丰收了,时候送一些给你们,你们也不能拒绝。”如做法,也是防备将来有人给秦放穿小鞋,说他鱼肉百姓。

大家杨海燕这么说,一个一个『露』出了笑脸,很是高兴。

杨海燕门口,指着篮子里的黄瓜问:“这绿『色』的的是什么?果子吗?”

“回太太,这是胡瓜。”说话的是刚才先出声的『妇』女。

“胡瓜?”杨海燕记得曾经看过一部古言小说,小说中有提,黄瓜是在西汉时张骞从西域带进中原的,当时叫的是胡瓜。

而在这里,也是叫胡瓜的。

杨海燕疑『惑』道:“这胡瓜从未过,是什么由来?”

『妇』人赶忙解释:“太太放心,这胡瓜以吃的,是们胡族的特产。”

杨海燕更加疑『惑』了:“胡族?”

『妇』人道:“太太能不知道,们这些人往上都不是一个部落的,是几代人经过迁移,然后在边关居住了下来,一代一代的,了们这一代,是在边关出生的。但其实,们的祖先都是多个部落的。

而们这一族的部落,叫胡族。这胡瓜就是们胡族特有的,胡族人以前处迁移,不好带太多东西,却是随身带着胡瓜种子,因为胡瓜从播种丰收才六十来天,时短、好种植,所以们胡族人才随身携带。不过,这胡瓜大的特点就是水足,却没有味道。”『妇』人说着,拿起一个胡瓜咬了一口,声音清脆,听的杨海燕就想吃了。

『妇』人又道:“太太放心,们胡族人代都吃胡瓜的,这是以吃的食物。”

杨海燕听闻,不由的想,这里的胡族,是不是现实界里的西域人。不过,她也没有求证,没有这个必要。“如,谢谢这位大姐了,正巧没有吃过这种食物,近天气又炎热,吃些有水的东西正好。”

『妇』人杨海燕不在怀疑了,就放心了。

这些人并没有留多久,杨海燕收下东西,他们喝了一杯茶水,就匆匆忙忙的了。

他们一,杨海燕便道:“莲嬷嬷,把其他的东西拿去大厨房,把这胡瓜拿院子里的小厨房。”

莲嬷嬷是个看颜『色』,一看杨海燕如,便知道杨海燕能很喜欢这胡瓜。她安排人把这些蔬菜送了大厨房,自己拎着装了胡瓜的篮子去了小厨房。

一小厨房,杨海燕就洗了两根胡瓜,然后切了一半给莲嬷嬷:“嬷嬷吃吃看,味道怎么样?”说着,她自己也咬了一口余下的半根。

莲嬷嬷跟着吃了:“很清脆,没什么味道。”说起来,她吃不惯这种没味道的东西。

杨海燕几口就吃完了半根胡瓜,她道:“倒是有个想法了。”

接着,她把另一根洗好的胡瓜切丝,然后拌进了凉皮里面。

莲嬷嬷看着:“这样以吃吗?”

杨海燕笑道:“且等着。”拌好后,她拿了两个小碗过来,给自己和莲嬷嬷各夹了一小碗,“来,吃吃看。”

不得不说,原本清淡没味道的胡瓜,和凉皮拌在一起后,味道就不一样了。莲嬷嬷惊叹道:“这胡瓜还能这样吃啊,吃着倒是香了。”

杨海燕道:“不是,想着胡瓜没味道,萝卜也没什么味道,切丝当佐料或许不错,没有想还真不错。”这装的,她自己都不好思。

“乡君……乡君……”

主仆俩才吃了几口凉皮,院子外面又传来侍卫的声音。莲嬷嬷赶忙出去:“何事?如大呼小叫的,还有没有规矩?”

侍卫歉道:“还请嬷嬷别生气,是外头来了军营的士兵,说将军遣他来告知乡君一声,他和杜科杜大人随后便,杜大人在兽山脚下等了将军两个多时辰,还没吃过东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