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红薯产量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宋新梦!
“冲压之法?何谓冲压之法?”
陆九渊在此之前一直都在开坛讲学,从来都是教别人的时候多,请教别人的时候少。其人骨子里一身傲气,有诗为证“仰攀南斗,翻身倚北辰。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敢于写这种诗的人,实在是很难想象会去佩服什么人,连大名鼎鼎的朱熹,陆九渊也只是以道义相交,至于朱熹的那一套理论,在陆九渊那里一直就没有博得过什么好评。
天底下能让陆九渊佩服的,好像真没有几个。
但遇上茅庚,好像情形就变了,从来都是陆九渊向茅庚请教,而茅庚除了尊重陆九渊,几乎没有请教过什么。
“冲压之法,那个---那个冲压之法---”
茅庚卡壳了,因为茅庚现自己无法继续说下去。方才不及多想,冲口而出就说出了冲压二字,靠!冲动是魔鬼啊!很显然自己有点忘形了,茅庚记得前世好像在网上看到过,冲压银元的冲压机吨位是一百六十吨,银元是银铜合金,对付那么软质的合金,冲压的吨位都上了160吨,钢铁冲压只会更难成型,如果要冲出图案精美的钢铁钱币,那得要多大吨位的冲压机啊!
茅庚不愿意在陆九渊面前信口开河,只好直承其错:
“象山先生,适才我所说的冲压之法制造铁钱考虑有欠周详,那个---抱歉得很!不过,容我想想,总有办法的。”
茅庚有些泄气,加之自己所想的计划堪称一个系统工程,故而也不管赵抦如何心急,自顾自告辞而去,托词便是自己要清清静静地想一想。
其实也算不得托词,这一晚茅庚辗转反侧,翻过来覆过去,直到黎明时分,这才昏昏睡去。
茅庚还没有睡醒,赵抦又差人过来相请,茅庚不情愿地爬起床,草草地洗漱了一下,急火火地赶往了国公行辕。
一到赵抦的书房,就见韩侂胄和陆九渊早就到了,赵抦笑吟吟的,韩侂胄和陆九渊脸上也带着笑意,茅庚心道,这是要看我的戏对吧,好在自己想清楚了一切。
昨晚上一宿没睡,先是想清楚了技术问题。没错,冲压制造铁钱是可行的,后世的汽车工业,高强度合金钢板的高温冲压技术便足以给人启,冷冲压不行,那就用热冲压好了。至于由此带来的其他问题,也会有解决办法。
有了解决技术问题的思路之后,思维就开始高度活跃起来,经过一晚上的大脑高速运转,茅庚自认为有了一个完整的对策。也许自己现在的样子有点狼狈,眼睛布满血丝,还有黑眼圈,不过这没什么。
“我想好了,我已经想好了对策。国公,你不是要在铜钱大战中战胜金国吗,放心!照我这个计划来操作,必定稳操胜券。”
茅庚这一刻有点自负:
“现在,我就来说说我的对策。”
赵抦呵呵一笑,本想说什么,一看茅庚这样,便生生打住,做了个手势:
“请!愿闻其详。”
茅庚并不客气,便开始陈述起自己的计划,随着茅庚一条一条地说出自己的计划,书房中的气氛一会儿变得严肃,一会儿又变得欢快,再一会儿变得凝重,再然后,有了叹息,有了惊愕,也有了笑声。
不得不说,茅庚的这一套计划,是复杂了一点。看得出来,虽然三位听众都听得很上心,但从他们眼中,也明明白白地看到了疑问。
“我说的计划,国公以为如何?”
赵抦是最好的突破口,只有他才最急于要做好临安下来的这个题目,所以茅庚第一个就问赵抦的意见。
“你先别问我,问问他们两个吧。”
这是让他们两个来唱黑脸吗?
“韩大人,象山先生,如何?我适才所说的计划,你们以为可行吗?”
韩侂胄并无礼让之意,一本正经地表态道:
“铜钱之事,已经是积重难返,可以说,再也不可能比目下的情况更糟了。既然如此,为何不试一试这个计划呢!也许真能像茅庚你所说,试他一试,便能换来一场痛快淋漓的胜利。”
韩侂胄还不忘补充一句:
“反正,我只是想看到你茅庚铸造出来的钱一不会亏本,二呢,还能让海外的商人认账。别的嘛,那就是国公之事了。”
“呵呵,不是铸造,我再三说了,不是铸造。我要造的钱,必定要是别人无法仿造的。”
不要再提铸造,我要造的钱,一定是冲压的好不好!不过,这会儿还真不好如何解释什么叫做冲压。而事实上,韩侂胄也根本没有兴趣去琢磨这事儿,他唯一的愿望,大约就是赚钱,赚更多的钱,当然,韩侂胄最想赚的,恐怕还是海外海商的钱。
“象山先生,你说呢?”,赵抦早就料到韩侂胄会赞成,只是不知道陆九渊的看法如何,毕竟兹事体大,不可不慎。
“本来,我只赞成用堂堂之阵对敌,不赞成剑走偏锋的,不过,今天生了一件事,让我不再坚持我的主意了。”
什么事能够让陆九渊改变主意?
“你还不知道吧,澎湖那里种下的红薯收割了,算下来,一亩所产的红薯,竟然有一千五百多斤,所产红薯如此之多!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吧!”
赵抦这时候再也忍不住,把忍了多时的消息说了出来。
“对!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想不到啊想不到!从此天下也许再也不虞有饿殍矣!就称这件事,也罢!我陆某也跟着你茅庚癫狂一次。除了我自己,我想,我也会尽量说服我的那些弟子,让他们也一起出力。”
“可是,红薯才一千五百斤一亩,并不多啊。”
后世一株红薯苗的产量最高能达到惊人的160公斤以上,一亩地动不动就是几千上万斤,说实话,听到1500斤这个数字,茅庚有些失望。
“茅庚啊,你这就有所不知了。就说水稻吧,一亩肥田最多能产三石,寻常的水田,不过才产两石稻米。而今一亩旱田,竟然能产一千五百多斤可作粮食的红薯,真乃是苍生之福啊!嗯,陆某尝了尝,味道还真不错。”
“而且,吃了红薯,还顶饱。”,赵抦仿佛全是他的功劳似的,一味的只顾着吹嘘红薯。
这年代的水稻亩产才两三百斤,的确是太低了,两季的亩产也不过五六百斤,去壳之后的大米就更少,相比起来,红薯的产量虽然不如自己的预期,在这年代也算是很牛了。
“台湾种红薯,应该能够两熟。嗯,一亩地产三千斤红薯少是少了点,不过也凑合了。”
茅庚像是自言自语,赵抦却不乐意了。
“三千斤啊!皇祖父那岂不是要高兴得了不得啰!”
赵抦今早得报,早已是心情激动之极,好嘛!还能两熟啊!这下真要给皇祖父一个惊喜了。
“茅庚啊,皇祖父听到这个好消息,也许一高兴,你那个甚么的计划,说不定就能试上一试了。”
“红薯呢?这都中午了,我今天啥都没吃,这会儿真是饿了,求国公施舍两个红薯吧!”,茅庚心中一阵轻松,现在可以确定,面前的三个人已经是自己计划的支持者。心情一轻松,立即就感觉到,真是饿了。
******
三天后,《特区新报》登出了一则报道,报道的是,在国公的亲自指导下,澎湖种出了一种叫做红薯的新作物,一亩就能产三千斤,能养活六口之家,云云。
在《特区新报》的另一个版面,又登出了另一篇文章,题目是《铅有毒性,请远离铅!》
有心人还注意到,这一期的《特区新报》上的每个字都大小一致,小楷字每个字都十分规整,每行每列都对得斩齐,版面的美观程度忽然就赶上了刻板印刷的水平,这倒是奇了!
仔细一瞧,这一期上用小字注明了几个字——铅版试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