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元日登衡山,新年授剑法!(上)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末路英豪传!
翌日,正月初一。
俗语云: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
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
又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还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
故而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据记载,过春节这一习俗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算是正月初一。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春节是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仙、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不过身在衡山的朱晓凡,不信佛来不信魔,更不面朝黄土背朝天。加之离平山镇又远,再说他再也不想回那地方。故而,正月初一的朱晓凡可以说是没什么事做。
而李杏儿也亦然,至于上官霞,早就祭拜过她的父亲和衡山先辈。所以这一大早,这三人一时都不知道干什么。
坐在火炉旁,三人无语,朱晓凡搓了搓手,开口道:“记得老人都说,正月初一要早起,说是如果这一天起的早了,一年都会起的早。”
现在是卯时末,天色还是伸手不见五指,至于他们为何起这么早?或许是这十几年的习惯吧。
不过现在他们三人确实很无聊。因为早起了不见得是什么好事,至少他们全然不知道他们现在干什么。吃饭吧,过早不食。做其他吧,四周漆黑一片。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火炉旁暖暖身子。
朱晓凡说着话,心头都是黑线一阵,心想着大早上的,又没人叫我,我起来这么早干什么。
上官霞接过话茬,点了点头,看了眼朱晓凡,道:“是啊,不过听你这么说,我怎么感觉你的语气中全是无奈?”
朱晓凡见被看出,不自主的摸了摸鼻子,反问道:“有吗?”
“凡哥的语气可是很明显哦。”一旁的李杏儿笑着出言,直接将朱晓凡说的没话了。
见两人都看出来了,朱晓凡挠了挠头,嘿嘿一笑,道:“我这不是觉着在这里一直坐着很无聊嘛!”
“谁说我们要在这里一直坐着了?”上官霞反问。
“嗯?那你们打算干什么?”
“趁着这几天人少,等天亮了带你们去衡山转转。衡山的景色可是还不错的。”上官霞缓缓说道。
衡山自古出丽景。
衡山山峰连绵不绝,主要山峰有回雁峰、祝融峰、紫盖峰、岳麓山等。
这些山峰纵横相连,构成了一幅幅重岩叠嶂的妙景。再加上衡山弟子喜爱清净,所住山峰都种种下了许许多多的本地不曾有的植被。有些植被即使在冬天也不会凋谢,这可是古来衡山的看点。
天亮后,饭饱人才脚力足。
朱晓凡三个人在上官霞的一路带领下,沿着衡山的正门走进,顺着衡山的主峰向上。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三人通过人工栈道从一座山峰向另一座山峰走去。
古语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虽古语说的是岱宗,但是登上衡山岂又不如?
时值寒冬,万物调零。但是登上衡山的主峰明显的能看见许许多多的绿色。而且登上衡山主峰,四周环绕的许多峰群全部收揽眼底。
且随着雾气散去,朝阳初升。遍布于各峰的房屋与院落也清晰可见,从上而下望着,下面的一切人为建筑犹如蚂蚁般大小。
见此,朱晓凡三人不由感慨这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
当然,这感慨毕竟只是缘事而。就像登山望远,登高而赋一般,如无人凭记,皆空随云烟而去。
“这衡山的风景确实不错。”朱晓凡靠着木栏杆,缓缓开口道。
“是啊,这衡山的风景可真是这天下一绝。”李杏儿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很是感慨的说着。
见着二人如此,上官霞不由很是高兴。毕竟这衡山可以算得上是其家业,自小于此长大,她对此地可是极为自豪,道:“本来是准备早早的带你来看看,但是一直苦于没时间,拖到了现在才来。”
“现在可不晚,而且正是时候。”朱晓凡接过话。
而且朱晓凡心里明白,前段时间之所以没来,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一直慢着跟任剑一学习剑法,领悟剑道。所以这可不能怪上官霞。
李杏儿也不停的点了点头,高兴道:“是啊姐姐,现在来的可正是时候,人清,雾淡,美景尽收眼底。”
诚然,看美景不一定要早。早了虽能满足猎奇心理,但是看完之后也跟没看一般。
故而,看美景需要在正确的时间,跟着正确的人,来到正确的地方观赏。
这样,美景才真的美。
不过,美景再美终究不能看上一天,随着天色由暗到明,再由明至暗。一天很快的就结束了,三人终究还是顺着栈道下了山。
一路下去,三人皆沉浸在今日所看的美景里。不过随着三人渐渐走下山,他们现在夕阳的余晖之下,似乎傍晚的衡山之景也别具一格。
这种傍晚的景色需要霞光、坠阳的称托,当然,它更需要懂得欣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