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蒋家女人 > 乱世佳人

乱世佳人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蒋家女人!

对于宋美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这样评价她:“一位乱世美人,以女性的非凡情感,影响了大千世界,值得我们永远品味和思考。”

身为“第一夫人”,宋美龄的身上似乎永远也褪不下荣耀的光环。然而,须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世人只看到了她人前的风光无限,有几人能看到她背后的苦难与辛酸呢?

她也曾差点命丧在日军的轰炸机之下。“淞沪会战”时期,她到前线去慰劳抗战官兵,车子从南京出,开往上海前线。一路上处处狼烟四起,举目张望,满目疮痍,车子在高低不平的路面上艰难行驶着。烽火年代,枪炮无眼,当车子行驶到苏州郊外的时候,空中传来日本飞机隆隆的声响,紧接着,一排密集的炸弹从天而降。这时唯一的生路便是提高车速,躲避日军的炮火。车子以60英里的时速前进着,在途经一个紧急弯道时,汽车失控,冲进了一条水沟。

宋美龄是唯一一位亲临战争前线的“第一夫人”。这种名头对她来说是恩宠,也是宿命。就像她注定要亲历中国历史的风云变迁,一场车祸也没能夺去她的性命,只是摔断了几根肋骨。有时,我们不免会作出这样的假设,假设有来生,宋美龄还会不会选择蒋介石?还会不会选择那个悲壮的乱世英雄?还会不会选择与丈夫一起比肩沙场?还会不会选择这样一段万世瞩目的爱情?答案是肯定的。原因只有一个——因为她是宋美龄。

在美国,《时代》周刊是影响力最大的新闻周刊,素有世界“史库”之称。1938年,蒋介石和宋美龄当选《时代》周刊第一期封面人物,而且被评为1937年的“世界风云人物”。该周刊指出:“一九三七年,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国家是中国。在陆地,在海洋,在天空,中国人同入侵的日本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尤其是在上海,中国军队连续十三周阻止了日本人的前进。在这个关键时刻,领导这个国家的是一位最能干的领导人蒋中正和他的杰出夫人宋美龄。”

1940年3月,宋美龄表了《致美国妇女》一文,文中写道:“一场不宣而战的战争所带来的恐怖,已经使成千上万的中国妇女沦为牺牲品。如果人们能注意到她们的悲痛、眼泪以及她们被烧毁的房屋所冒出的黑烟,那么美国妇女一定会在震惊之余,立即认识到这场正在威胁文明的灾难所带来的深远后果。……假如过去曾有过远方战鼓震动的威胁,现在……只有通过联合行动,至少从经济上,才有可能阻止自由和正义的民主思想趋于崩溃,才能使美国,特别是弱小和不幸的民主国家免遭所谓‘不可预测的危险’”。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对这篇文章进行了全文刊载,通过这篇文章,全美国的人民都体会到中国“第一夫人”的风采。

若今生能做姐妹,不知经过了前生几世的修行,宋氏三姐妹从小生活在一起,后又一起出国留学,感情自然非比寻常。然而,由于政治主张不同,宋氏三姐妹之间不免生出罅隙,尤其是在二姐宋庆龄与小妹宋美龄之间,更是由于蒋介石背叛孙中山的革命理念,二人的关系一度势同水火。然而,联合抗战的统一目标又把曾经的好姐妹团结在一起,这也是她们为数不多的温情时刻。

1940年4月,三姐妹一同现身重庆广播电台表演说。宋氏三姐妹均有多年在国外留学的经历,能说一口流利纯正的英语,这次演讲通过NBC广播网传播到美国各地,为抗日战争争取了更多的国际援助与支持。美国记者罗比·尤恩森在重庆报道说:“对这三位富有感情和教养的女士来说,这是一个狂乱的时代,一个恐惧的时代,一个悲伤的时代,但这也是她们共命运的时代,她们共同希望和祈求打败日本的年代。”还有记者对宋美龄这样评价道:“有两个姐姐的陪伴,她的情绪更高,且很得意。从照片上看到她自内心深处自豪的微笑,这是动人的微笑。”这一时期,许多场合都留下了三姐妹共同的身影。也许,日后漫长分离的岁月,这些回忆可以填补那些冷漠的时光吧。

在中国打响了抗日战争第一枪后的四年多时间里,宋美龄坚持以演讲和书稿的形式呼吁美国政府转变政策,支持中国。她还把许多战地相片、战地实况记录等编辑成册,分给各国记者,让全世界人民都了解了中国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宋美龄字字血泪的呼唤,通过电波传到大洋两岸每一个人民的耳中,越来越多的目光集中到中国战场上。美国的学生起了口号为“反对侵略,支持中国人民抗战!”的游行活动;美国国会的部分议员也对中国表示同情,传达了支援中国的主张。舆论已渐渐倾向于中国。

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受到日本偷袭,美国政府备受打击。在付出了如此惨痛的代价之后,它开始正视中国抗日战场的力量。正因为有了中国的牵制,日本侵略势力才无暇顾及其他,分身无术。一旦日本与德国联手,那么战争的后果不可预计,也许世界近代史就会是另一种结局了。

在抗战的宣传中,宋美龄的演讲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西方国家的一些媒体认为,宋美龄讲话和文稿的力量“不应予以低估”,是它们“政治战争的武器”。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紧要关头,而位于亚洲战场的中国抗日战争也处于最艰难的时期。战争不只是人力、生命的对抗,也是财力、综合国力的竞争。一穷二白的中国,仅靠小米加步枪,在抗日战场上举步为艰。为了争取美国政府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宋美龄于同年2月出使美国。

仪态万千的宋美龄,在美国刮起了一场“美龄风”。她在白宫住了十一天,这是以往“第一夫人”都没有享受过的殊荣。罗斯福夫人这样评价她:“蒋夫人是一个可爱的人儿,意味坚强,肯定不是感伤主义者。她的到来,标志着对一位妇女的承认,这位妇女靠自己的品德和所作的贡献,在世界上取得了地位。”

共历时七个半月的访美行程,将宋美龄推上了荣誉的巅峰,尤其是她在美国国会表的演说,更是风靡了美国,全国人民都折服在她的风采之下。对此,《生活》周刊这样记录道:“议员们全被夫人的风采、妩媚和才华吸引了,惊愕了,缭乱了。议员们全体起立,热烈鼓掌达四分钟之久以后,蒋夫人开始演讲,她的主题是:战胜日本比战胜德国更重要,美国应当让她的人民去中国战斗,而不应该在太平洋花费那么多的力量,当她说到,经过五年半的抗战,中国人民相信,‘与其忍辱接受失败,不如光荣地冒失败之险,去争取胜利’时,欢呼的掌声达到了高潮。”这次国会演说,被认为是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

宋美龄的美国之行,用她温婉动人的语调、不卑不亢的态度,争取到西方国家的支持与同情,这为后来的开罗会议作了铺垫。甚至有人认为,如果没有宋美龄的斡旋,开罗会议就不会有蒋介石的身影。1943年7月,宋美龄陪同蒋介石来到开罗,参加英、美、中三方脑高峰会晤的“开罗会议”。宋美龄就如同一朵奇葩,绽放在一个男性的世界里。

宋美龄给美国人民留下了极美好的印象,但这其间也有不和谐的声音出。她在白宫居住期间,每天要换四五次丝绸床单,回来的飞机上也装满了她的私人用品,这些都为他人留下话柄。无论如何,宋美龄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在美国之所以能取得重大成功,除了个人因素之外,与当时的政治形式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也许是因为生逢乱世,也许是因为命中注定,宋美龄就是这样一个停不下来的人,一簇菊花、一竿垂钓、一钩弯月、一壶老酒,这些都不是她要的人生。她想要站在乱世无处不在飞扬的尘土里,给自己烙上一身红尘的印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