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清帝王权谋那点事 > 三、历史的智慧:清风明月见证几多帝王术

三、历史的智慧:清风明月见证几多帝王术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清帝王权谋那点事!

史官外传记载多少诡诈篇

1、皇太极运筹江山

1)、精心谋划,继承汗位

满族先人女真像许多游牧民族一样,汗位继承没有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努尔哈赤身后的大位由谁来继承?当时没有一个稳定的制度。努尔哈赤生前为着巩固权位,先幽死胞弟舒尔哈齐,又杀死长子褚英。努尔哈赤晚年在汗位继承问题上非常苦恼,他没有指定继承人,而是宣布《汗谕》:实行八和硕贝勒共议推举新汗和废黜大汗的制度。因此,他死之后,尸骨未寒,汗位之争,非常惨烈。当时在诸贝勒中,以四大贝勒的权势最大,地位最高;另外,还有多尔衮、多铎。四大贝勒是: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皇太极在四大贝勒中,座次和年龄均列第四,为什么却能登上后金国汗的宝座,继而成为大清皇帝呢?因为皇太极在汗位争夺中,长期而巧妙地运用了计谋策略。

当时皇太极面临的形势是:二贝勒阿敏是皇太极的堂兄,其父舒尔哈齐获罪被圈禁至死。阿敏自己也犯下大过,自然没有资格也没有条件争夺汗位继承权;三贝勒莽古尔泰是皇太极的五兄,有勇无谋,生性鲁莽,军力较弱。他的生母富察氏曾因过失获罪,莽古尔泰竟亲手杀死母亲。他声名狼藉,可做统兵大将,但不能做一国之君,更没有条件争夺汗位;大贝勒代善有资格、有条件也有可能继承汗位。代善性格宽柔、深得众心,且军功多、权势大。努尔哈赤曾预示日后由其袭受汗位,说:“百年之后,我的幼子和大福晋交给大阿哥收养。”大阿哥就是代善。皇太极虽怀大志、藏玄机、有帝王之材,但同乃兄代善争夺汗位继承,各方面均处于不利的地位,于是不得不暗设玄机。

据清廷秘传:努尔哈赤小福晋德因泽向天命汗密告大福晋两次备佳肴送给大贝勒,大贝勒受而食之;又送给四贝勒,四贝勒受而未食。大福晋经常派人去大贝勒家,还在深夜外出宫院。努尔哈赤派人调查属实。由于害怕家丑外扬,便借故惩处大福晋。这件事在满洲贵族中曝光后,大贝勒代善的威望大降,已无力争夺汗位。有学者说小福晋德因泽告是受到皇太极的指使,皇太极藉大福晋同大贝勒代善难以说清道明的“隐私”,施一箭双雕之计:既使大贝勒声名狼藉,又使大福晋遭到惩处。大福晋在这次事件中受了点“伤”,但没有“死”,不久又重获努尔哈赤的宠爱。

大福晋就是多尔衮、多铎的生母大妃乌拉那拉·阿巴亥。阿巴亥12岁嫁给努尔哈赤,共同生活25年。她当时37岁,正值盛年,容貌饶艳。阿巴亥生有三个儿子:当时阿济格22岁、多尔衮15岁、多铎13岁。多尔衮、多铎兄弟也有资格同皇太极争夺皇位。削弱多尔衮、多铎的力量,最好的办法就是处死大妃。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和几个贝勒谎称先汗有遗言,让大福晋殉葬。在皇太极等四大贝勒的威逼下,她自缢而死(一说被用弓弦勒死)。阿巴亥死后,多尔衮、多铎年幼,失去依靠,没有力量同皇太极争夺大位。据《清史稿·索尼传》记载,多铎曾说:“当立我,我名在太祖遗诏。”由此可见,努尔哈赤生前或有遗诏,可是至今没有见到。多尔衮死后议罪,一大罪名就是曾说:“太宗文皇帝之继位,原系夺立。”所以,皇太极到底是继位还是夺位?亦是千古之谜。

代善失势、多尔衮失母,皇太极在大位争夺中处于有利地位。新汗的推举议商,在庙堂之外进行。大贝勒代善的儿子贝勒岳、萨哈璘到其父代善的住所,说:“四大贝勒(皇太极)才德冠世,深契先帝圣心,众皆悦服,当速继大位。”代善说:“这是我的夙愿!你们所说,天人允协,谁不赞同。”这样,父子三人嵌宝石莲瓣纹金帽饰议定。第二天,诸王、贝勒、贝子聚于朝。代善将他们的意见告诉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及诸贝勒。没有生争议就取得共识。皇太极经过长达15年的精心谋划,终于登上大位。皇太极初登新汗宝座时,四大贝勒并肩而坐,处理军政大事,四人轮流分值。尔后,皇太极除掉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胁服大贝勒代善,终于“南面独坐”,建立了君主专制体制。

2)、皇太极借刀杀袁崇焕

明天启六年(1626年,后金天命十一年)八月,努尔哈赤病死后,他的第八子皇太极,以军功、谋略及个人威望均在众兄弟贝勒之上,被推举为继承人。同年九月,皇太极祭一盟誓即后金大汗位,并宣布第二年为天聪元年。

努尔哈赤受重伤死去以后,袁崇焕为了探听后金的动静,特地派使者到沈阳去吊丧。皇太极对袁崇焕窝了一肚子的怨恨,但是因为后金刚打败仗,需要休整,再说也想试探一下明朝的态度;所以,不但接待了袁崇焕的使者,还派使者到宁远去表示答谢。双方表面上缓和下来,背地里都在加紧准备下一步的战斗。

皇太极像努尔哈赤一样骁勇善战,但在谋略上却高他父亲一筹。先借袁崇焕之剑斩毛文龙,随后又借明崇祯之刀杀袁崇焕,巧施妙计除敌手,这便是皇太极一手导演的“杰作”。

毛文龙是明末杭州籍的抗金将领,原是明东北边将李成梁的部下,后在广宁巡抚王化贞手下担任军职。后金努尔哈赤攻占辽东时,他下海占据了辽东沿海岛屿,从逃散的辽民中选招数万士兵,多次袭击后金后方,为明朝立下汗马功劳,对后金军的西进、南下,起到了一定的牵制作用。而后金士兵不习海战,加上渡海船只缺乏,对毛文龙部则无可奈何。因此明朝皇帝很看重毛文龙,一再封赏提职,官居总兵却挂将军印。对这些皇太极一一看在眼里,忧在心头。至于袁崇焕,皇太极当然记得父亲兴兵以来,次受重创是在袁崇焕坚守的宁远城;自己即汗位后,率大军进军辽西,宁远、锦州之战,后金军威受挫,就是因为面前屹立着一个袁崇焕。皇太极心中对毛文龙和袁崇焕的痛恨,达到了咬牙切齿地步,经过反复思考,一个“借刀杀人”巧除敌手的构想,很快在皇太极头脑中形成。

原籍是广东东莞的袁崇焕,明万历年间中进士,本来是个文人,但在明东北边防吃紧之时,心思报国,单骑出山海关考察形势,自请守辽,筑宁远城(今辽宁兴城),并在宁远、锦州地区,先后取得重挫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两次胜利。就在他宁锦之战一周年之际,新登帝位的明思宗朱由检(崇祯皇帝),于崇祯元年(1628年,后金天聪二年)七月十四日在北京召见了他。崇祯问这位新任命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的将领说:“女真人作乱已10年,东北大片的疆土陷于敌手,你不辞长途跋涉应朕的召见,有什么好的建议与打算要讲吗?”袁崇焕回奏道:“如果皇上绝对信任我这个臣子,并给我以全权,我保证在5年之内,平定作乱的女真人,收复整个辽东失地。”崇祯高兴地称赞:“5年内平定女真作乱,到时朕一定不吝封侯重赏!”接见中间,崇祯曾退到别室休息,给事中许誉卿担心5年收复辽东的保证兑现不了,小声地请袁崇焕谈一下他复辽的具体计划。袁崇焕颇不耐烦地说:“看到皇上因辽东事焦虑不安,我说5年内能复辽.不过是为了安慰一下皇上罢了,你又何必钻牛角尖呢?”许誉卿听后马上面色严肃起来;“当今皇上是很英明的,你怎么能这样随便许愿呢?5年到期你兑现不了许下的诺言,你怎么办?”直到此时袁崇焕才突然感到失言了,他一言既出,就有如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啊!袁崇焕就是带着“后悔不迭”的心情,匆匆赶回到了山海关宁远前线。

皇太极对明的情报工作是出色的,崇祯同袁崇焕的那番谈话皇太极很快就知道了。他审时度势,觉得这将是实施他“借刀杀人”,除掉自己眼中钉,肉中刺的敌对强手的大好机会,于是在明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天聪三年)正月,主动给袁崇焕写信提出明金和谈,企图借袁崇焕之手先除掉毛文龙,以解决日后南下征明,毛文龙在身后牵制之忧。

正如皇太极所料,袁崇焕求和的心理是迫切的,他深知上一年向崇祯许下的“5年复辽”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幻想通过跟皇太极和谈,诱使后金退还已被攻占的辽东。经过皇太极与袁崇焕之间,信使的多次往返,公开或秘密的几度和谈,皇太极“佯许还辽”,“使杀文龙”,终于得到袁崇焕的“答书密允”,袁崇焕萌动了对毛文龙的杀机。明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天聪三年)六月,袁崇焕借前往辽阳前线视察之机,亲率一支由水手和甲士组成的小分队,渡海来到毛文龙所在的海岛营寨,他以慰问为名向毛文龙的部众放了10万两饷银,并在毛文龙的陪同下检阅军队和表讲话。许多听者都被袁崇焕慷慨激昂的演说感动了,讲台下一片涕泣声。突然袁崇焕的话锋一转,面向站在身旁的毛文龙列举了12项该问斩的罪状,随即对环列自己左右的亲兵一声大喝:“还不给我动手!”一名手捧崇祯所赐尚方宝剑的魁梧甲士,乘毛文龙正惊愕不备,挥剑将他斩于阅兵台前。崇祯帝在接到袁崇焕斩毛文龙的奏报后,十分震惊,但事已至此,又正是要用他抵抗后金的时候,只好对他先斩后奏的行为表示赞同,不过在内心里却从此对这位袁大将军产生了疑忌,因为当时的京师正盛传一种流言:毛文龙了解袁崇焕同皇太极不少和谈机密,毛文龙的被斩同袁崇焕杀人灭口有联系。

皇太极听到毛文龙被杀,高兴得了不得,不仅对袁崇焕只字不提“归还辽东”之事,并大胆构思了一个置袁崇焕于死地的反间计。就在毛文龙死后不到4个月,皇太极亲统10万大军,避开明军重兵设防的宁、锦一线,向山海关以西绕道内蒙,从喜峰口进入关内,接着攻占遵化,围攻蓟州,这一年的十一月中旬,后金兵的前锋进抵北京城下。

崇祯帝更是急得心慌意乱,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后来听说袁崇焕带兵赶到,心才定了一些。他亲自召见袁崇焕,慰劳了一番。但是一些魏忠贤的余党却散布谣言,说这次后金兵绕道进京,完全是袁崇焕引进来的,说不定里面还有什么阴谋呢。

崇祯帝是个猜疑心极重的人,听了这些谣言,也有些怀疑起来。正在这个时候,有一个被金兵俘虏去的太监从金营逃了回来,向崇祯帝密告,说袁崇焕和皇太极已经订下密约,要出卖北京。这个消息简直像晴天霹雳,把崇祯帝惊呆了。

原来,明朝有两个太监被后金军俘虏去以后,被关在金营里。有天晚上,一个姓杨的太监半夜醒来,听见两个看守他们的金兵在外面轻声地谈话。

一个金兵说:“今天咱们临阵退兵,完全是皇上(指皇太极)的意思,你可知道?”

另一个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一个又说:“刚才我就看到皇上一个人骑着马朝着明营走,明营里也有两个人骑马过来,跟皇上谈了好半天话才回去。听说那两人就是袁将军派来的,他已经跟皇上有密约,眼看大事就要成功啦……”

姓杨的太监偷听了这番对话,趁看守他的金兵不注意,偷偷地逃了出来,赶快跑回皇宫,向崇祯帝报告。崇祯帝听了也信以为真。他哪里知道,这个情报完全是假的。两个金兵的谈话是皇太极预先布置的。

崇祯帝命令袁崇焕马上进宫。袁崇焕接到命令,也不知道生了什么事,匆忙进了宫。崇祯帝拉长了脸,责问说:“袁崇焕,你为什么要擅自杀死大将毛文龙?为什么金兵到了北京,你的援兵还迟迟不来?”

袁崇焕不禁怔了一下,这些话都是从哪儿说起?他正想答辩,崇祯帝已经喝令锦衣卫把袁崇焕捆绑起来,押进大牢。

有个大臣知道袁崇焕平日忠心为国,觉得事情蹊跷,劝崇祯帝说:“请陛下慎重考虑啊!”

崇祯帝说:“什么慎重不慎重?慎重只会误事。”

崇祯帝拒绝大臣的劝告,一些魏忠贤余党又趁机诬陷。第二年八月,以叛国罪将袁崇焕凌迟处死。据目击者说,当时刑场围观的群众恨透了卖国贼,袁崇焕处死后人们争食其肉。其实这是一桩大冤案,直到清乾隆修编国史时,真相才大白于天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