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文韬——学治国用人之道 (2)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六韬·鬼谷子谋略全本!
虽然有了启动资金,但公司的前期展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运营和周转资金。西枝一江就用自己的住宅为稻盛和夫向银行作担保贷了一笔钱,这让稻盛和夫非常感动。新公司成立的那一天,为了表示自己办好公司的决心和感激之情,稻盛和夫与青山政次以及其他六个年轻人签订了血誓。这些人有着强烈的创业激情和对稻盛和夫的喜爱,他们表示,就算是公司失败,出去打零工,也要支持稻盛和夫将新型陶瓷的开研究进行下去。和这样一群肝胆相照的人一起创业,稻盛和夫感到很荣幸。事实最终证明,跟着稻盛和夫干是正确的。27岁时,他创办了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ra),52岁时,他又创办了第二电电(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而曾经和他一起出来创业的青山政次也在两家公司担任要职,成为公司的精英,其他和稻盛和夫一起从松风出来的人,也为稻盛和夫的公司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盈虚第二: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
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
文王问太公曰:“天下熙熙①,一盈一虚,一治一乱。所以然者,何也?其君贤不肖不等乎?其天时变化自然乎?”
太公曰:“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
文王曰:“古之贤圣,可得闻乎?”
太公曰:“昔者,帝尧之王天下,上世所谓贤君也。”
文王曰:“其治如何?”
太公曰:“帝尧王天下之时,金银珠玉不饰,锦绣文绮②不衣,奇怪珍异不视,玩好③之器不宝,淫佚之乐不听,宫垣屋室不垩④,甍桷椽楹⑤不斫,茅茨遍庭不剪。鹿裘御寒,布衣掩形。粝粱⑥之饭,藜藿⑦之羹。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绩之时,削心约志,从事乎无为。吏忠正奉法者,尊其位;廉洁爱人者,厚其禄。民有孝慈者,爱敬之;尽力农桑者,慰勉之。旌别淑⑧德,表其门闾。平心正节,以法度禁邪伪。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养天下鳏寡孤独,赈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亲其君如父母。”
文王曰:“大哉!贤君之德矣。”
①熙熙:纷扰杂乱的样子。
②锦绣文绮:指做工精细、华丽漂亮的丝织品。
③玩好:供欣赏玩乐的奢侈品。
④垩(è):可供粉刷用的白土。此处意为粉刷。
⑤甍(éng):屋脊。桷(jué),横排在屋梁上的木条,方形。椽,椽子。楹,大厅前部的大柱子。
⑥粝(lì)粱:粗劣的粮食。
⑦藜藿(huò):野生粗劣的菜蔬。
⑧淑:美好,善良。
周文王问太公:“天下纷杂熙攘,有时强大,有时弱小,有时稳定,有时混乱。之所以会这样,是什么原因呢?是由于君主贤明或不肖导致的吗?还是天命变化自然递嬗的结果呢?”
太公回答说:“如果君主不贤明,那么国家危亡而民众变乱;如果君主贤明,国家就会安定,民众就会顺服。所以,国家的祸福在于君主的贤与不贤,而不在于天命的变化。”
周文王问道:“古时贤君的事迹,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太公回答说:“从前帝尧统治天下,上古的人都称道他为贤君。”
周文王问道:“他是怎样治理国家的?”
太公回答说:“帝尧统治天下的时候,不用金银珠玉做饰品,不穿锦绣华贵的衣服,不观赏珍贵奇特的物品,不珍视古玩宝器,不听荒淫的乐曲,不粉刷宫中墙垣,不雕饰甍桷椽楹,不修剪庭院中的茅草。以鹿裘御寒,以粗布蔽体。吃的是粗粮饭,喝的是野菜汤。不会因为征劳役而耽误民众的耕织,反而会约束自己的欲望,抑制自己的贪念,以清静无为来治理国家。忠正守法的官吏,就升迁其爵位;廉洁爱民的官吏,就增加其俸禄。民众中孝敬长辈、爱护晚辈的,就给予敬重;尽力农桑的,就予以慰勉。区别善恶良莠,表扬善良的人家。提倡心志公平,端正品德节操,将邪恶诈伪用法制禁止。对自己所厌恶的人,如果建立功勋也会给予奖赏;对自己所喜爱的人,如果犯有罪行也一定会进行惩罚。赡养鳏寡孤独,赈济遭受天灾人祸的人家。至于帝尧自己的生活,十分俭朴,征用赋税劳役很少,因此,天下民众都会过上富足安乐的生活,脸上不会再有饥寒之色。百姓拥戴帝尧如同景仰日月,亲近他如同亲近自己的父母。”
周文王说:“帝尧这位贤君的德行真是伟大啊!”
所谓盈虚,本意为表示满缺的程度词语,“盈”即充满,“虚”即空虚,“盈虚”在这里又引申为盛衰之意。“盈虚”这一节阐明了国家的治乱兴衰,在于国君的贤明与否,而不是由天命决定的。如果国君贤明,就会“国安而民治”,反之则会“国危而民乱”。文章还以帝尧为例,论证要达到“国安而民治”的目的,身为国君必须做到轻徭薄赋、奖励农桑、赏功罚罪、生活俭朴、存养孤苦等。夏朝的灭亡和商朝的建立就是这一论断的最好例证。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王朝,它建于公元前2070年,消亡于公元前1600年。前期的夏朝是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但是到了末期,夏朝的统治腐败,国家日益衰落。到了夏桀在位的时候,政治也变得十分黑暗。那个时候,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夏朝内忧外患不断,阶级矛盾尖锐。夏桀更是不思进取,荒淫无度,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为了满足自己的侈淫欲望,他动用了大批人力物力,不分日夜地“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不仅如此,他还从各地搜罗美女,藏于后宫之中,日夜贪欢。同时,他还任用小人,排斥忠良,这更加速了夏朝的灭亡。
此时,夏朝的附属国正在生剧烈的变化。当时商的领汤,是个抱负远大、精明强干的人。看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决定推翻夏朝。他重用德才兼备的伊尹为师,暗地里与夏都中的反夏同盟祝融氏结盟,终于动了讨伐夏桀的战争。夏桀的暴虐统治使他早已众叛亲离,夏军一击即溃。
击败夏军后,汤很快便任命奴隶出身的伊尹和仲成为左右相,辅佐朝政,同时对内下令减轻百姓负担,鼓励生产,展经济,加强国力,积蓄力量,对外则逐一剪除夏朝的羽翼,削弱夏朝的力量。不久,历时四百多年的夏朝就彻底灭亡了,新的王朝商汤建立起来。
朝代的更迭是历史的必然。其实,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君主要懂得施行贤明的政策措施对国家兴衰的重要性,就连一个企业、一个学校,甚至一个家庭,这些任一形态的组织的领导者都需要施行贤明的政策措施。这样才能维持一个组织的正常运行,否则就会葬送组织的前途。昏庸的君主是一个朝代的终结者,兼听不明的企业管理者是一个企业的扼杀者,无策的家庭成员则是一个家庭的破坏者。
李嘉诚就是一个十分成功的企业管理者。作为一个管理者,他清楚,管理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他在公司里施行了透明公正的企业管理制度。他认为,传统的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非常单一,只是单纯的以从上到下为主。很多企业失败的原因在于决策者放不下自己的架子,听不进下属的意见。实施展战略的时候,因为缺少沟通而导致决策缺乏理性,最终葬送了一个企业的前程。所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沟通和公平公正极为重要,而李嘉诚实施的措施也深刻地抓住了这两点。
贤明的管理和良好的沟通管理可以让下属和领导同心协力。李嘉诚认为,言行一致、上下一心的集体才能创造出良好的销售业绩和竞争优势。如果不能上下齐心,那么整个企业就会士气低落,员工见异思迁,进一步影响公司的整体表现和业绩。如果想留住优秀的员工,并且让公司广进贤才,就需要创造一个开放、合作、信任的工作环境。在一次行政会议上,李嘉诚两分钟之内就批准了一个下属所提出的建议。“全世界没有一个行政人员能那么快取得总裁的批准。”李嘉诚自己打趣地说。他是个开明的领导者,对待下属十分和蔼,很少用上对下那种命令的口气,对于下属的建议,他会仔细研究。如果建议有用,他会很快接纳和认可。下属在给他提出意见的时候,没有丝毫压力,大家谈得相当愉快。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正确的看法会被他采用,从而避免了许多错误的决策。
李嘉诚的管理模式是一种有效沟通、互动管理的模式,彻底改变了单向沟通的弊端,架起了富有活力的双向沟通渠道,让企业焕出蓬勃的活力。一个企业如果缺乏沟通,也没有互动,那么,这个企业就如同人的身体各部位的零件没有相互磨合好,不能正常运转,久而久之,便会退化死亡。
在一次对中层员工进行的演讲中,李嘉诚说:“如果在一次互动中,有人提出一些与你不同的意见,你粗鲁地警告别人不要自大,甚至打断对方说话,那么几次之后,所有的人都不会再有勇气对你的意见进行反驳,连正直的人也会冷眼旁观,你就变成了孤家寡人。大家言时都会只看你的态度,所谓的互动就变成了你的‘一言堂’。正确的做法是,他应该告诉那个提出批评的人:好,让我们仔细讨论你的意见,先听听大家的意见,然后我们再进行选择。”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理念的指导,李嘉诚才能把自己的企业越做越大。他相信只要让员工参与进来,与员工保持良好的沟通,在企业内部形成由上而下,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运行机制,就可以实现真正的管理。“君圣贤,则国安而民治。”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这句话有实际而深远的影响;对于任何一个组织而言,这句话也有着十分有益的借鉴意义。
国务第三:驭民如父母之爱子
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己物。此爱民之道也。
文王问太公曰:“愿闻为国之大务①。欲使主尊人安,为之奈何?”
太公曰:“爱民而已。”
文王曰:“爱民奈何?”
太公曰:“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
文王曰:“敢请释其故。”
太公曰:“民不失务则利之,农不失时则成之,省刑罚则生之,薄赋敛则与之,俭宫室台榭②则乐之,吏清不苛扰则喜之。民失其务则害之,农失其时则败之,无罪而罚则杀之,重赋敛则夺之,多营宫室台榭以疲民力则苦之,吏浊苛扰则怒之。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己物。此爱民之道也。”
①大务:大事,要事。
②台榭:台,高且平的建筑。榭,建筑在台上的高大房屋。
文王问太公说:“我很想听听治理国家的关键,要想国君尊贵百姓安定,应该怎么做呢?”
太公回答说:“爱护百姓就行了。”
文王问道:“怎么做才算爱民呢?”
太公说:“要使民众得到利益而不损害他们,使民众取得好收成而不耽搁他们的农时,让民众好好生存而不残害他们,给予民众实惠而不向他们掠夺,让民众快乐地生活而不给他们带来苦难,让民众开心而不让他们怒。”
文王说:“请解释一下这样做的原因。”
太公说:“民众不失去养家糊口的事务,就对他们有利;农事不失去农时,就会让他们有好的收获;减少刑罚,就能让民众好好地生活,减少赋税,就是给予民众;不建造那么多宫室楼台,就会让民众得到安乐;官吏廉洁不严苛盘剥,就会让民众高兴。反之,如果民众失去养家糊口的事务,就是损害了民众的利益;如果农事违背了气节时令,就会受到损害;惩罚没有罪的民众,就是杀害他们;加重赋税,就是抢夺他们;多造宫室楼台使民力疲惫,就会让民众痛苦;官吏贪污严苛扰乱民众,就会让民众愤怒。所以善于治理国家的人,统御民众就如同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兄长爱护弟妹一样。看到他们饥饿寒冷,就会为他们担忧;看到他们辛劳受苦,就会为他们感到悲伤;奖赏惩罚,就如同施加到自己的身上;缴纳赋税,就如同取走自己的财物一样。这就是爱民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