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闲唐 > 闲唐 第194节

闲唐 第194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闲唐!

众人都服气了,又把目光聚集到魏征身上。这一次,魏征是不是还会袒护他孙女婿?这种行径,和强抢人家的钱财有什么不同?断没有修个行宫还让百姓掏钱的!

魏征每天接受众人的注目礼,愣是一声没吭。这事一没动国库的钱,二没胡乱征调民夫,三也没有任何人往上申冤叫屈,他又不是傻子,为什么要出头?

事实上李元婴想出这个计划之初,就给魏征讲过这些想法,李元婴说要是行宫修的好,益处很多,反正这次出血的是豪强富户,受益的是工匠和百姓,等整个鄠县都带动起来了,大伙能干的营生就多了。

将来鄠县可以当成对外展示的示范县来搞,吐蕃人来了,突厥人来了,都把他们往这边领,好叫他们领略领略大唐都有哪些好吃好玩的东西。

提到这个,李元婴还挺遗憾,说他三侄子才去吐蕃走那么几天就回来了,哪里能玩得尽兴?可惜了皇兄不让他去,要不然他一准把吐蕃跑个遍!

魏征觉得还是找个地方拴着这小子为好,要不他指不定连吐蕃那连片的雪山都能翻过去,再跑尼婆罗那边玩一圈。

所以,魏征决定对李元婴的胡作非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看不见。

魏征不动如山,其他人心里十分唾弃。呸!就知道你个老魏是最狡猾的,专挑圣人能接纳的来喷,骂完圣人还能得赏!真触雷的,你全避得远远的,压根不吭声!

李元婴怂恿鄠县人出资修行宫的事,李二陛下也有所耳闻,他虽觉得此法有点……不怎么体面,但要是能朝廷能白得一处修缮一新的避暑行宫,那也是件好事不是吗?此事若成了,李元婴所说的“不花朝廷一文去泰山”不也有望成真?到那时,魏征怕也不好反对了!

各方怀揣着各自的想法按兵不动,李元婴的折子便在一片风平浪静中如期送到长安。

作者有话要说:小王爷:搞事搞事!

既然大家都说西瓜不红!那就换个红的!(不)

关于行宫大不大,其实按照历史记载,它两个月就建成了……嗯……所以……

138、第 138 章

李元婴这折子一石激起千层浪。

李元婴画得如何就不说了, 要紧的是, 后头还附上了鄠县出资者的名单, 等同于提前让他们在李二陛下等人那边露了把小脸。若是寻常县令,即便上书也不一定能上达天听, 但李元婴不一样, 他可是李二陛下的亲弟弟, 还是李二陛下最偏爱的那个, 他的折子哪怕是废话李二陛下都会单独拎出来看看。

事实证明, 这确实全是废话,李元婴在折子上说的事朝廷上下有耳朵的人都听说了, 剩下的部分全是“陛下您怎么怎么牛逼, 百姓怎么怎么爱戴您”,全篇都在诠释一件事:如何把马屁拍得浑然天成。

但凡经手过的人,没有一个没被李元婴恶心到的。这小子怎么就能这么无耻呢?别人说出来会臊红脸的话, 他不要钱一样往折子上堆,还换了好几拨人的名义一通瞎夸,直把他皇兄吹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是千万年来独一份的英明君主!最要紧的是, 他还不用自己的话来夸, 他为表真实,把乡老的口音都写进折子里了,把一干百姓夸人的淳朴口吻写得活灵活现。

李元婴不要脸也罢了,可怕的是,长孙无忌他们发现, 李二陛下竟很是受用,他甚至还比李元婴想得更长远。因为他无意间和长孙无忌露了口风:“不知他说把路修到泰山,是不是也是打这个主意。”

这可真的把长孙无忌惊到了,李元婴还好说,他还小,觉得钱就是用来花着玩的,撺掇起别人花钱来那是一点都没有负罪感,事情办成了心里美得很。但是李二陛下可是一国之君,他怎么能打别人钱袋子的主意?还想着叫人给他修路铺桥到泰山,那得多少个鄠县才能凑起来?又不是天底下的县城都像京畿这些富县一样富庶,真当哪儿的人都能眼也不眨地拿出一笔钱来给你修路铺桥造行宫?

见苗头不对,长孙无忌赶紧劝李二陛下不能做这种落人口实的事。你这么辛苦才立起来的明君形象,不能因为这些小钱小利让后人笑话。

李二陛下没说什么,只说自己心里有数。

长孙无忌瞧着觉得李二陛下心里是一点数都没有。

长孙无忌寻了个由头去找魏征,隐晦地提及李二陛下可怕的想法。

魏征慢腾腾地道:“我年初病了一场。”

长孙无忌道:“不是已经好了吗?”

魏征还是慢腾腾地回应:“时好时不好,人老了就是这样,病起来容易,好起来难,我也没法子。”

长孙无忌气结。

这老魏自打有了那么一个孙女婿,行事越来越令人牙痒了。

早些年他女儿也嫁给了宗室亲王,怎么没见他这样护着?!

魏征慢腾腾地走了,留长孙无忌一个人在那生气。这事魏征才不掺和,李元婴是在宰大户,又不是在宰百姓,要是有人把这事转嫁到百姓头上,他自然会站出来弹劾。至于长孙无忌这些人会不会被宰,那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了。

李元婴那边写完折子就抛诸脑后,还不晓得他皇兄因为他逼捐行宫的创举又把心思转到了泰山上。能搞的事都搞完了,李元婴又开始到底下去体察民风民情,有上回吴家村的案子在前,这次他没碰上什么糟心事,倒是天天被热情的百姓邀请去吃好吃的,吃得肚皮滚圆。

转眼到了热夏,李元婴觉得天气太热,便叫人把县衙事务送到渼陂湖边,自己每天临水办公,十分清凉。兴致来了,他还叫上三两善划船的儿郎带他泛舟湖上,聊度炎炎夏日。

太和宫的翻修工作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李元婴只征调了一批人给他建滕王阁,其他建筑的翻修工作需要的人手全由出资的人自己想办法抽调。事实上给钱让人干活效率一点都不低,李元婴的滕王阁本是先开始建,要当示范用的,建着建着就落后了,别的亭台楼阁全都翻修得七七八八,他的滕王阁还在慢腾腾地建第三层。

人家滕王阁还没建好,众人自然也没好意思早早撤离,至少来干活的人都想多拿点钱,便又前前后后地想出不少新主意,看看能不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创新创新,把自己主家认领的亭台楼阁建得更有特色、更引人注目。

于是一干工匠全较上劲了,修了又修,改了又改,无一处不细致,无一处不精美。各家也没意见,钱都花了,谁不想画得更值当?既然已经出了大头,他们就不省这一两天的工钱,绝不能叫别人抢了风头去,显得自己不尽心!

到夏天接近尾声时,李元婴的两种西瓜都能吃了,先种的个头大些,后种的个头小些。没人敢先切,按着戴亭教的方法每天扣一扣看熟透了没,等确定熟透了便摘下来送到李元婴面前让他切。

李元婴听说两边的瓜一起熟了,非常高兴,叫齐所有小伙伴一起来看他切瓜。县衙里的衙役佐史们与李元婴相处久了,都不怕这位传言中的混世小魔王了,派了个代表腆着脸凑上来问:“殿下,我们能看不?”

李元婴道:“有什么不能看的,都来!”

李元婴如今就住在湖边的宅子里,每日都在湖边的长亭内办公,切瓜自也在长亭里切。闻讯而来的衙役佐史、邻近百姓里三重外三重地把长亭围了起来,纷纷伸长脖子往里看,想瞧瞧李元婴特意叫人种的瓜到底是什么样的。听人说,那是从西边很远很远的地方带回来的,叫西瓜!

李元婴没想到会闹这么大动静,不过他向来喜热闹,见人那么多心里可高兴了,兴致勃勃地给众人介绍了一番,说这瓜自西域那边传过来的,叫西瓜,听说它汁多消暑,西边的人又叫它寒瓜!眼下虽然没那么热了,但是今年种出来了,明年一定也能种出来,到时大家夏天吃西瓜,舒服!

李元婴说得眉飞色舞,其他人也听得津津有味,再瞧向那两个又大又圆的奇瓜,简直要流口水了!

李元婴没卖太久关子,见众人都翘首以盼,他便在所有人的注目下拿起刀,亲自在其中一个圆溜溜的大西瓜上头切了一刀。他这一刀下得有点浅了,没把它彻底切开,不过他再稍稍使劲就听咔嚓一声,瓜分成了两半。

令人失望的是,这瓜果然不怎么红,只有中间藏着几块婴儿拳头大的红瓢。汁水倒是挺多,随着断口处肆意流淌,瞧着也不差!

李元婴一看就晓得了,这是戴亭从吐蕃西北边带回来的瓜种,先前那几株长着长着没长好,瓜没熟就没了,还是靠种子种出来的。他没急着尝味儿,只笑嘻嘻地和左右的魏姝几人说道:“它的红瓢少,我们叫它‘一点红’好了。”

给这西瓜品种命了名,李元婴又动手去切另一个西瓜。刚才那瓜个头虽大,视觉上却没什么冲击力,大伙只觉得它是个比较大的甜瓜,倒没有特别想吃的感觉。但是李元婴这次一刀下去,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气!

这瓜,太漂亮了吧!

里面的瓢红得叫人一看就生出万般喜爱来,红色的瓢、黑色的子,再加上白绿相间的皮!不仅颜色艳丽得叫人移不开眼,那看着就甜美无比的鲜红汁水更是流得让人惋惜——别让它白流啊,给他们尝尝味儿多好!

世上竟然有这样的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