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三塑强汉 > 第16章 开办医堂(2)

第16章 开办医堂(2)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三塑强汉!

外科和药科学制三年,内科学制五年。

最让人吃惊的是,大医堂还在每县国特招稳婆十人,共一百二十人,学习三月。

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这是要提升稳婆的技能,从而降低生育的风险。

要知道,在汉代,生孩子无异于在鬼门关走上一遭。

稳婆就是负责给女子接生的,通常都是三十岁以上,起码生过两个孩子的妇人。因为她们有经验。

可再有经验,也比不上经过两位神医亲自传授的人。

可见,大医堂就是为了造福一方而设。

郡府功曹谢方(字贤授)谢大人,兼任大医堂主使。

两位神医都是副主使,分别兼任内外两科主管,同时张神医还兼任药科主管。

所有学徒均为两位神医的挂名弟子。

如果学制期内表现优秀,不仅可以继续在医堂内深造,不收任何学费,还有机会成为两位神医的正式门徒。

所有士族、寒门、乡绅,都激动了起来。

自从盘古开天地,哪有可以公开学医的机会?

任何一族,家中如果有人懂医术,对整个家族意味着什么,那是不言而喻的。

关键是学费便宜的让人吃惊。对于富足一些的人家,这点学费刚刚只够一个人一年所耗。

各县府官吏也跟着激动了起来。

汉代官吏的俸禄不高,大概只比明朝好上一些。如果没有其他补贴,官吏家中的生活就会比较拮据。

如果家中有人懂医,而且还是两大神医的挂名弟子,可能不用其他补贴,家中的生计就会好起来。

关键是医术是可以传家的。

只要家中子弟能够进入大医堂,哪怕是勒紧裤带,甚至是向士族借钱粮,也在所不惜了。

有的官吏在激动之余,注意到了公告中,还有一项通知:

各县府全力搜寻辖内十八岁以下的孤儿,无论男女和健康情况,全部送往黄县郡府,而且要保证途中安全。

似乎郡府早知道县府会忽略此项,所以,在通知之后,还有一句:

如果哪个县府不全力搜寻孤儿,则该县无论是士族、寒门、乡绅,是官吏之家,医堂都将拒绝收徒。日后发现该县还有较多孤儿,哪怕已经进入医堂的学徒,也会被驱逐回家。

县令看懂了这条限制条件。

这是让所有的豪门一起参与搜寻孤儿。

要知道,多数孤儿都活不到成年,少数孤儿都被豪门买去为奴为仆。

公告上没说,要豪门贵族交出已经为奴仆的孤儿,县令自然不敢把目光放在这群人身上。

但即便如此,各县的孤儿也不在少数吧,起码近千,甚至过千。

如此一来,共能搜寻到一万多孤儿,郡府能养得起吗?

不过,第二天,又一通告到达了各县国:

郡府缺钱少粮,无法抚养这些孤儿,特此向全郡大户借粮,年利一分,三年后由郡府偿还。

各大户可按自身实际情况,自愿借出。郡府不仅记录在案,还会为借出粮食的大户发放功德牌。如果借粮数量达万石以上,保证族中子弟至少一人进入大医堂。

五日后,各县国浩浩荡荡的车队,开始向黄县进发。

车队中,有前往大医堂报名的,有押运借给郡府粮食的,还有县府组织的装运孤儿的车队。

其实,装运孤儿的车队最为壮观。

为了保证孤儿在途中不会被冻饿而死,每辆车都加上了车篷,每天孤儿还能喝上两碗热粥,并由应召而来的稳婆负责照应。

至于米粥所耗费的粮食,则在秋收时,从各县国的粮税中扣除。

郡府往每县都派出三个郡吏,监管各县是否尽心搜寻孤儿,是否确保孤儿的运送。

各路人马在前往黄县的途中,热议之事可不是大医堂,也不是自家子弟能否进入大医堂,更不是两位神医,而是郡守蔡立的嫡子蔡成。

据前来监管的郡吏所言,蔡家嫡子三年前突然消失,连蔡家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蔡立只得到一根竹简,说是被山中客收为入室弟子,也是关门弟子。

前几天,蔡成突然返家,而且还带回了两位神医。

普通百姓可能不知,但世家大族却是知道,华佗华元化,张机张仲景,医术高绝,近乎生死人,肉白骨。

只不过,如果想找到这两人,可是不容易。

因为两人常年带着弟子在外走方,行踪不定,只有传说。

这蔡家嫡子何德何能,能同时把两位神医都招揽到黄县?而且,这蔡家嫡子还不满十三岁。

于是,众人肯定,能同时招揽两位神医,必然是其师山中客之功。

可山中客又是谁?住在哪里?出自哪个世家?是什么背景?有什么名望?是否有功名?……

众人说了一路,还是云山雾罩,莫衷一是。

就连一些着名的隐士高人,也没有听说过自号为“山中客”的。

于是,众人猜测,山中客是某位隐士高人,自立的名号,在收蔡成为弟子之前,还不为世人所知。

至于山中客是哪位高人,只能凭个人臆断。

黄县这些天也是热闹非凡。

一是各家各户都在想方设法,让自己家的子弟进入大医堂。蔡立、蔡正、大医堂主使谢大人、华佗、张机等人,都受到各种拜访。

蔡家倒是公开宣称,蔡家子弟暂时都不进入大医堂。

可这有什么用?

大医堂就是蔡家和两位神医共同开办的,蔡家子弟什么时候想进不能进?

至于华佗、张机两人,统统是闭门谢客,说是在收取学徒前,不见任何人,连出诊都免了。

二是黄县的匠人都在往城外的一处贫瘠荒地集中,说那里要大兴土木。

有人询问,则告知是在建造孤儿院。而且随后还要征召整个东莱的匠人,修建蔡家工坊。

没有人相信。蔡家能修多大的工坊,还需要征召全郡的工匠?

也没有人相信修建孤儿院。

在建的明明是茅草屋。这大冬天的,让孤儿居住茅草屋,在缺衣少食的情况下,起码要冻死一半。若真是这样,那搜寻这些孤儿又有什么意义?

要知道,包括黄县自身在内,一共十二个县国,起码能搜寻上万孤儿。

如果在孤儿院半数冻饿而死,那蔡立包括东莱郡府的名声,那可就能顶风臭百里。甚至朝廷都可能问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