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戴森云建造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人类完蛋了,我带着人类火种跑路!
原来,巨蟹座 55f 星球内部温度在经过将近两个月的抽取后,终于迎来了显着的下降。此刻,这颗星球的温度已经降到了大约 47 摄氏度,与最初高达96度的高温相比,足足降低了 49 度!这个数字让人不禁惊叹于科技的力量。
与此同时,其他各种气体的比例也悄然发生着微妙的改变。比如,二氧化碳的含量从最初的 85%一路下滑至 73%。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气体的比例也都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些波动,呈现出一种五彩斑斓、变化万千的趋势。
随着温度的不断下降,地底下的热量被源源不断地抽走,地幔失去了原本的活力,不再有岩浆涌出地表。
不仅如此,火山活动也渐渐平息下来,滚滚浓烟和尘埃也逐渐消散殆尽。而这颗星球的表面也因此变得崎岖不平,布满了大小不一的陨石坑洞。
面对眼前的数据,君逸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巨蟹座 55f 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是时候展开下一阶段的改造计划了。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君逸下达了一系列命令。首先,他指示机器人拆除热辐射设备,并停止采集飞船继续抽取气体和烟尘。
接着,他要求五十艘运输飞船运载各种机器人和设备以及之前采集飞船分离出的火山,通过太空电梯送回到星球内部,用来改造地貌以及填补那些较为浅显的撞击坑。
君逸安排妥当后,再次发出指令,要求十艘饕餮级运输飞船携带采矿型纳米蜂群前往巨蟹座 55f 的星球内部。它们的任务包括填充撞击坑、改变地形地貌以及顺便采集珍贵的矿物质资源。
同时他要求太空电梯子程序利用纳米蜂群在星球内部开采的矿石,在太空电梯底座附近建造自动化工厂生产各种机器人和设备,这些生产出来的机器人和设备主要用于改造地貌。
随着指令的下达,55f 星球轨道外原本抽取烟尘等的三十艘飞船开始停止工作,飞船内部的原子分离器开始工作,发射出高能粒子。这些粒子如同汹涌澎湃的洪流一般,迅速向纳米管道底部射去。
这些粒子的作用就是分解纳米管道,把管道分解成原子。在星球内部原本直达外太空的一百八十条纳米管道开始一点点的在底部消散,变成原子消散在星球内部。这一过程就像是一场无声的风暴。
内部的机器人在收到指令之后,则是开始在热辐射设备上按下回收按钮,它们原本展开的帆板和深入地下的纳米管道开始回收。这个过程就像一个精密的舞蹈,每一步都恰到好处,既不浪费时间也不浪费能量。
太空中运输纳米蜂群和火山灰的飞船开始朝着太空电梯靠近,采矿型纳米蜂群将会通过太空电梯到达星球内部按照指令改造地貌等。
而之前被收集起来的火山则会被星球内部的机器人搭载运输无人机进行回填,新运送过来的机器人和设备将会和纳米蜂群一起改造星球面貌。
太空电梯子程序这边则是在等待着纳米蜂群开采矿石,它们好建造自动化工厂生产机器人和设备。
君逸在通过舰载 AI 和控制程序传来的数据观察了一会儿后,便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毕竟,改变地貌并非一蹴而就之事,需要时间和耐心。
就在这时,他突然想起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对了,那三十艘采集飞船可不能闲着啊!必须让它们前往气态行星继续采集资源!”刚刚准备回到数据海中继续工作的他,意识到自己竟然忽略了这些飞船。
于是,他迅速向三十艘飞船的舰载 AI 发送指令,指示它们返回分基地接受改造,并随后前往三颗气态行星采集所需的资源。
作为“老板”的主脑正在全力以赴地工作,那些身为“员工”的采集飞船自然也不应该无所事事。
……
就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直到 2322 年 4 月 10 日,君逸所要求制造的一千万颗卫星,在各个分基地的自动工厂里已经全部制造完成。
分基地的子程序立刻把这个消息用数据发给了他,全息投影中的他在看完数据之后露出了一丝笑意:“一年多了,终于制造好了!戴森云终于可以进行组装了……”
他之所以发出这种感慨,是因为早在去年 12 月,一万座太空站和各个分基地的能量接收装置就已经制造完成,现在只等这一千万颗卫星进行组装。
君逸在感慨完后便向各个分基地的子程序发送指令,要求它们向巨蟹座 55a 恒星释放一千万颗卫星。
接到指令后的各个分基地,立即着手行动,他们指挥着各类型机器人将卫星通过机械设备运往基地飞船停泊区。
从太空高处俯瞰,这些运送卫星的机器人犹如成群结队的钢铁洪流,正源源不断地汇聚在一起。
当卫星抵达基地飞船停泊区后,卫星的控制程序自动启动,点燃引擎,如同一颗颗流星划过太空,拖着长长的尾巴,直奔主恒星而去。
君逸通过全息投影观看着子程序发来的视频影像,他的脸上流露出复杂的神情喃喃自语道:“好似过年时烟花升空时的尾焰……”
一千万颗卫星先后点火升空,引擎喷射出耀眼的蓝色火焰,照亮了各个分基地,它们如同汹涌的银色浪潮,从小行星代、卫星基地,一颗接一颗地冲向浩瀚宇宙,每股卫星洪流像是一条由璀璨星辰组成的光带,蜿蜒曲折地向着黄矮星延伸。
它们沿途碰见的小行星它们会自动的避难,在太空中忙碌的运输飞船以及战舰在遇到卫星时舰载ai们不是减速就是避让……
与此同时,在黄矮星的周围,一万座六边形的空间站早已静静守候。这些空间站宛如宇宙中的钢铁巨兽,每一座都有着令人惊叹的规模。六边形的主体结构由超强的耀金材料构成,能够承受恒星辐射和宇宙射线的冲击。
空间站的表面布满了各种各样的设备。巨大的能量收集面板如同翅膀一般展开,它们是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能量盛宴而准备的。
这些纳米帆板由无数个小型的能量转换单元组成,能够将恒星的光能高效地转化为可用的能源。
在空间站的边缘,是一圈圈的对接装置,这些装置如同章鱼的触手,等待着卫星的到来。
在空间站内部,是一个忙碌而有序的世界。智能机器人穿梭在错综复杂的通道中,它们负责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进行各种数据监测。
中央控制室内,巨大的显示屏上闪烁着各种数据和图像,子程序正在分析卫星的数据,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