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灵魂错位之风云三国 > 第32章 内部矛盾

第32章 内部矛盾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灵魂错位之风云三国!

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如同一颗璀璨的流星,在划过天际后,留下的光芒逐渐黯淡。在东吴,一些将领对周瑜的战略产生了质疑,认为他过于谨慎。这种声音起初只是在营帐的角落里窃窃私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得公开而强烈。

在一次军事会议上,一位名叫程普的老将率先发难。他身材魁梧,满脸胡须,眼神中透着不满和质疑。“周都督,曹操新败,正是我们乘胜追击的大好时机,为何您却按兵不动,只是一味地加强防线?如此谨慎,岂不是白白错失良机?”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在营帐中回荡,引起了一阵骚动。程普是东吴的元老级将领,战功赫赫,在军中颇有威望,他的发难让许多将领纷纷侧目。

周瑜坐在主位上,脸色平静,但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悦。“程将军,曹操虽败,但其根基未损,实力仍不可小觑。此时贸然出击,恐中其埋伏。”他的声音沉稳有力,试图平息众人的质疑。周瑜心中明白,程普的质疑并非毫无道理,但他作为都督,必须从全局考虑,不能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

“哼!”程普冷哼一声,“都督太过小心了。我东吴将士英勇善战,何惧曹操?如今您这样畏首畏尾,如何能成就大业?”他的话语充满了挑衅,让气氛变得更加紧张。程普的性格向来直率,他认为战争就应该勇往直前,趁胜追击。他心中想着过往自己在战场上的英勇事迹,坚信只要大军出击,必能再获大捷。

“程将军莫要冲动。”鲁肃站了出来,试图缓和局面,“都督的战略自有其深意,我们应当相信他的判断。”鲁肃一向以沉稳和善于调和矛盾着称,他深知此时内部的团结至关重要。他看着程普,眼神中带着诚恳和劝解。

“鲁肃,你总是帮着周瑜说话。”程普瞪了鲁肃一眼,“难道你也认为我们应该坐以待毙?”程普对鲁肃的劝解并不买账,他觉得鲁肃是在偏袒周瑜。他的声音愈发高亢,情绪也越发激动,“我程普跟随孙将军多年,大大小小的战役经历无数,难道还不如你这个文弱书生懂得战机?”

此时,营帐内陷入了一片混乱,将领们纷纷交头接耳,有的支持程普,有的则保持沉默。韩当站在一旁,眉头紧锁,他心中也认为应该主动出击,但碍于周瑜的权威,不敢轻易表态。他暗自思忖着:“程将军所言不无道理,曹操新败,士气低落,此时出击或许真能取得更大的战果。但都督向来谋略过人,他如此谨慎想必也有其考量。”

黄盖则沉默不语,他经历过赤壁之战的惨烈,对曹操的实力有所忌惮,所以对于周瑜的谨慎能够理解。他回想起赤壁战场上那漫天的火光和惨烈的厮杀,心中不禁一阵后怕:“曹操的大军并非等闲之辈,虽遭此大败,但仍有卷土重来的实力。都督的谨慎不无道理,切不可因一时冲动而误了大事。”

“诸位!”周瑜猛地站起身来,“曹操的实力绝非我们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他在北方经营多年,根基深厚。我们虽然在赤壁取得胜利,但那只是一场局部的胜利。如果此时盲目出击,一旦陷入曹操的陷阱,后果不堪设想。”周瑜的声音铿锵有力,试图让将领们明白他的苦心。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位将领,希望他们能冷静思考。

“都督,难道我们就这样看着曹操恢复元气?”程普依然不依不饶。他向前跨出一步,直视着周瑜,“我们东吴儿郎从来不怕死,只要都督一声令下,我程普愿为先锋,杀他个片甲不留!”

“程将军,我并非不想进攻,只是需要等待时机。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一击必中。”周瑜说道。他走到程普面前,“我理解将军的急切心情,但战争不是仅凭勇气就能取胜的。我们必须谋定而后动。”

“准备?还要准备到什么时候?”程普质问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焦急和不满,“每拖延一日,曹操就多一分恢复的机会。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就在这时,吕蒙站了出来。“程将军,都督的考虑是周全的。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胜利,而忽略了潜在的危险。”吕蒙一直钦佩周瑜的智谋,他认为周瑜的谨慎是有道理的。吕蒙虽然年轻,但在战争中也逐渐成长,明白了战略谋划的重要性。

程普看了吕蒙一眼,“你一个小辈,懂什么?”他对吕蒙的发言嗤之以鼻,觉得吕蒙资历尚浅,不足以参与这样的讨论。

吕蒙并不生气,“程将军,晚辈虽资历尚浅,但也明白战争的胜负不能只靠一时的勇气。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敌我双方的实力、地形、粮草等诸多因素。都督的谨慎是为了东吴的长远利益。”

会议在激烈的争论中结束,却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将领们各自带着满腹的心思离开了营帐。

在蜀汉,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诸葛亮。他的扩张计划引起了内部的担忧,尤其是一些文官,他们担心过度的军事行动会消耗大量的国力,影响百姓的生计。

在朝堂上,一位名叫杨仪的文官站了出来。“丞相,如今刚刚经历大战,百姓疲惫,国力空虚。此时推行扩张计划,是否过于急切?”他的语气委婉,但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杨仪是蜀汉的一位资深文官,一向以谨慎和稳重着称。他深知国家的财政状况和百姓的负担,担心扩张计划会带来不可承受的后果。

诸葛亮微微皱眉,“杨大人,此时若不抓住时机,扩大领土,待曹操恢复元气,我们将更加被动。”诸葛亮心中清楚,蜀汉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资源和土地。他望着杨仪,目光坚定而执着,“我们不能总是处于守势,必须主动出击,为蜀汉的未来谋取更多的发展空间。”

“可是丞相,战争所需的粮草、兵力从何而来?若强行扩张,恐怕会引发民怨。”另一位文官王连也附和道。王连一直负责蜀汉的内政,对国家的财政状况了如指掌,他深知扩张计划可能带来的负担。“如今百姓刚刚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需要休养生息。如果再次大规模征兵征粮,恐怕会引起社会的动荡。”

“诸位大人,”赵云挺身而出,“我等在战场上拼杀,为的就是蜀汉的未来。丞相的计划乃是为了长远考虑,我们应当支持。”赵云作为蜀汉的猛将,一心想要为国家开疆拓土。他的声音洪亮,充满了决心,“战争固然会带来牺牲,但如果我们因畏惧困难而退缩,蜀汉将永无出头之日。”

“赵将军,您只知征战,却不知民生之艰难。”杨仪反驳道。“百姓是国家的根基,如果因为战争而让百姓受苦,那我们又如何对得起他们?”

“杨大人,若不征战,如何能保百姓长久的安宁?”赵云说道。“只有扩大领土,增强国力,才能让百姓真正过上太平日子。”

一时间,朝堂上争论不休,分成了支持和反对两派。姜维站在一旁,默默思考着,他理解诸葛亮的战略意图,但也明白文官们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他暗自琢磨着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的解决方案。

夜晚,周瑜独自在营帐中踱步,心中充满了忧虑。“这些将领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却不明白战争的复杂性。”他自言自语道。帐外的风声呼啸,仿佛也在诉说着他的无奈。他回想起自己与孙策一同打拼的日子,深知东吴的江山来之不易,如今面临这样的内部矛盾,让他倍感压力。

鲁肃走了进来,“都督,不必太过烦恼。程将军也是一心为了东吴,只是有些急躁。”鲁肃的脸上带着关切和忧虑,他深知周瑜此时的处境艰难。

周瑜停下脚步,“我知道他的心思,但此时内部不团结,如何对抗曹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和担忧,“我们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否则东吴危矣。”

鲁肃说道:“我会再去与程将军沟通,相信他会明白都督的苦心。”鲁肃心中已经有了一个计划,他决定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让程普理解周瑜的战略。

而在蜀汉,诸葛亮也望着窗外的明月,陷入了沉思。“如何才能让众人理解我的苦心呢?”他长叹一口气。月光洒在他的脸上,映出他深深的皱纹,那是岁月和忧虑留下的痕迹。

马良走了进来,“丞相,莫要太过忧心。众人只是一时不理解,等他们看到计划的成效,自然会支持。”马良的声音轻柔而温和,试图安慰诸葛亮。

诸葛亮摇了摇头,“时间紧迫,我们不能等他们慢慢理解。必须想办法尽快统一意见。”他深知曹操不会给他们太多的时间,必须尽快行动。

接下来的日子里,周瑜多次与将领们单独谈话,解释自己的战略。他耐心地为程普分析曹操的兵力分布、可能的战术以及东吴目前的优势和劣势。程普虽然心中仍有不满,但也开始冷静思考。在一次深入的交谈后,程普终于有所松动:“都督,或许您是对的,但我还是担心我们会失去这难得的战机。”

周瑜拍了拍程普的肩膀,“程将军,我明白您的担忧,但我们要的是一场必胜的战争,而不是一场冒险的赌博。”

在蜀汉,诸葛亮召开了多次会议,详细阐述扩张计划的步骤和好处。他向文官们展示了详细的资源规划和后续的发展蓝图,文官们的态度逐渐有所松动。杨仪说道:“丞相,如果能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并且尽量减少对百姓的影响,我愿意支持。”

然而,内部的矛盾并未完全消除,两国的未来依然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东吴的一些将领仍然对周瑜的战略持保留态度,而蜀汉的文官们也在密切关注着扩张计划的执行情况。但无论如何,周瑜和诸葛亮都在努力地解决内部矛盾,为了国家的未来而不懈奋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