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科举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妾若安好那还得了!
从恒王府回到温家后,温夫人没回自己的正院,而是先去了老太君所居的松鹤院。
温老太君正半靠在躺椅上看几个小丫头做针线活,听她们叽叽喳喳的说笑。
“母亲。”温夫人朝老太君福了一礼,而后坐在了侍女搬过来的绣墩之上。
老太君把室内的小丫头们都打发了,只留一个心腹妈妈从旁伺候着。
“说说吧,去王府这一趟感觉如何?”温老太君稍微直了下身体,面色和蔼的看着正捧着茶盏的温夫人。
温夫人吃了口茶,这才回应婆母的询问:“儿媳自认为见过的人也不少了,像梅娘子这样的妾儿媳还是头一次见。儿媳可以窥见此女子绝非池中物,恒王妃瞧着是个景明的,却是个眼皮子浅的。她能在王妃之位上过的如此舒坦,说白了恒王不好声色,那生了长子的胡孺人是个棒槌。那位得宠多年跟恒王有长久情分的李娘子出身不行,手段不行。”
温老太君微微颔首:“高矿为了一个美妾去动用公使钱,这样的人能养出多有手段有格局的闺女?老大家的,我只能说梅娘子的身份绝非大家以为的,咱们温家如今的富贵靠皇后娘娘,往后的富贵要靠跟这位梅娘子的交情。梅娘子具体是何身份我暂时不能同你说,免得节外生枝。咱们温家好歹书香门第出身,娘娘希望我们扶持一个妾绝对不光是为了延续富贵。”
温皇后也好,温老太君也罢她们都是玉出名门,自然有那么一点儿目下无尘。
她们既希望温家能延续至少数十年的富贵,同时还想昂着高贵的头。
若梅蕊就只是个普通商女,恒王未必这么轻易就能说服温皇后,哪怕温皇后知恒王的偏爱,以及梅蕊的才能。
温皇后跟温老太君知晓了梅蕊真实身份,她们震惊之余便是义无反顾的替恒王保守秘密,从而暗中扶持梅蕊。
如此一来恒王同温家,梅蕊同温家就彻底绑在一起,温家往后几十年的富贵也就稳了。
温家也可以向皇帝告发恒王窝藏“罪臣”木鹏举的女儿,如此恒王可能就彻底完了。
如此温家就能扶持寿王东山再起,温家照旧有从龙之功。
恒王跟寿王都是温皇后的便宜儿子,她对两个都没甚感情,稍一权衡温皇后就选择继续扶持恒王,因为她知道恒王更适合坐那个位置。
她也崇拜被冤杀的木大帅。
还有恒王主动选择投靠温家,而当初寿王依附于刘氏,助长了刘氏的嚣张气焰,温皇后可没少被刘氏挑衅,添堵。
时间一晃就到了三年一次的大考之时。
科举制度开启与隋,已经持续了数百年,到了本朝科举制度趋于完善。
本朝重文轻武,读书人备受礼遇,优待,无数寒门学子靠读书实现了阶层跨越。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真宗皇帝为了鼓励天下人好好读书,学而优则仕更是亲自做了《劝学》诗。
从那以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家喻户晓。
多少人为了得到黄金屋,颜如玉发愤图强去读书,只待一朝成名天下知,从此金钱美人入我怀。
这次大考胡佩瑶的二哥胡承平也要参加,当初胡父故去胡家大朗胡承恩得了恩荫,入职禁卫军,如今已是千户。
除了胡大朗外,胡家还可以出一个子孙靠恩荫做官的,胡父去世时职位已三品,而且胡家还出了一位孺人娘子。
胡二郎却把剩下的恩荫机会给了同父异母的弟弟胡三郎,他则要靠自己的本事某个前程。
恒王对胡二郎很欣赏,曾亲自指点过胡二郎的文章。
天下举子云集贡院考试,持续三天,这三天考生以及主持科举考试的礼部尚书等人都不能离开贡院。
恒王拿到了详细的参加科举的举子名单,从府衙回来他就拿着这份名单去梅蕊那与她一起探讨。
皇帝日渐老迈了,对于恒王而言如今这一届科举走入仕途的将来势必有那么几个人成为自己的栋梁,所以他对这一届科举很是关注。
这次科举老贼王桂最器重的长房长孙王续因为得替父亲王伦守孝,故而不能参加考试。
老贼的孙子可不光王续一个啊,二房王从的长子王准也在举子之列。
梅蕊的纤纤素手落在了越州山阴县举子路子由名字上。
恒王顺着梅蕊的手指看过去:“梅儿,这路子由——”
恒王瞬间明白了梅蕊为何在这个人名上过多关注的原因了。
去年这越州山阴县路子由也曾来过汴京,他是来参加专门针对高干子弟考试,若考试名列前茅的前途也就明朗了。
本朝科举分好几类,三年一次的春闱大考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不问出身门第。
另外还有针对高干子弟的考试,这个规模要小很多,题目也相对简单,其分量自然跟通过贡举金榜题名的更加有分量。
除了这两类考试外朝廷还不定期针对一些有某类专长的考试,比如翰林院的画待招,书法待招,太医院的太医等都是参加这类考试入了天子堂。
去年越州人路子由来汴京参加针对官宦子弟的考试,他成绩斐然,当时的礼部尚书直接把路子由点为头名。
当时参加考试的还有王桂之妻秦氏的侄孙秦锡。
秦锡是秦氏娘家唯一的男丁,他在丞相府长大。
礼部尚书陈亮没有点秦锡为头名,而是把老贼的亲信秦锡定为第二名,这让王桂很是不满。
很快主考官陈亮就被罢官撵出朝廷,抢了秦锡头名的路子由被取消名次灰溜溜的回了老家。
老贼王桂操控科考也不是头一次了,宫里那位知道吗?当然知道了,只是他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
没想到去年遭王桂打压的山阴举子路子由再次出现在汴京参加考试。
恒王同梅蕊对视一眼,他这才开口:“老东西另一个孙子王准也在这次科举内,老东西自会故技重施,除非这位礼部尚书是个知趣的。”
梅蕊轻笑出声:“太祖爷当撵集思广益定下科举糊名的制度,为的就是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若太祖皇帝知道糊名制度已经形同虚设了,不知他老人家会不会气的从棺材里爬出来。”
考试是三月中旬,下旬会先出会试排名,而后礼部尚书拿着名单以及考生的卷子入宫由皇帝最终裁决,也就是进入殿试这个环节。
本朝殿试皇帝不再亲自出题,而是对考生的成绩做最终排名,皇帝也就是抽看一下会试成绩不错的一些文章,然后裁决。
皇帝最终裁决后,皇榜很快就会在汴京大街小巷张贴出来,上榜的就是考中了,榜上无名的只得回去继续发奋,只待下一次春闱。
这一等又得三年,年华易逝,人生又有多少个三年经得起辜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