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不朽从二零一四开始 > 第160章 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第160章 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不朽从二零一四开始!

按理说这么一堆掌握了国家级力量甚至超越国家力量的工业复合体却不掌握在国家的手中。

本身就是m国国家最大的悲哀。

这么一群将利益完全凌驾于国家之上的复合体。

不光是盘踞在m国国家上面以民众为养料疯狂吸血。

很多时候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世界的未来。

真可谓是世界大舞台,有野心民众就来。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而具体到m国这种情况,

一个超级复合体很糟糕,

两个超级复合体也局面不太好,

一堆这种复合体搞出来,按理应该更糟糕才对。

但实际情况是这些超级集团的影响力似乎中和了,

林枫甚至开始臆测,莫非是传说中的负负得正?

不得不说m国养蛊是有经验的。

这些超级复合体也不是一天形成的。

这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

能源化工复合体和军工复合体历史要最悠久。

尤其是军工复合体其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

那时,m国凭借快速的工业化进程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然而,真正推动军工复合体发展壮大的,是两次大战。

战争期间,武器制造业迅速扩张,大量资源向这一领域倾斜,军火公司不仅获得了巨额利润,还与政府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到了“非热战”时期,“军事凯恩斯主义”使得军工复合体进一步巩固了其地位,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和全球军火市场的扩展,这一体系日渐成为m国经济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

而医药复合体的崛起则与20世纪初的公共卫生运动密切相关。

从消灭天花到抗生素的发明,医疗技术的进步确实拯救了无数生命。

然而,随着20世纪中叶医药行业的资本化进程加速,企业逐渐从公共卫生的角色中转型,开始追求最大化的利润。

二战后,政府大量投资医学研究,并通过专利法保护制药公司,这使得一些大型药企迅速崛起,形成垄断态势。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保险和医药体系的复杂化,m国普通民众逐渐沦为药企利益链中的被动消费者。

20世纪末的互联网革命催生了It复合体的崛起。

最初的科技公司,如苹果、微软和Ibm,通过硬件和软件技术的突破占据市场先机,而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一代巨头如谷歌、亚马逊、脸书相继登场。

技术进步使它们迅速掌控了信息传播、电子商务和社交网络等关键领域,而通过不断整合上下游资源和收购潜在竞争对手,这些巨头形成了难以撼动的市场垄断。

按理说这么多复合体出现应该给国家带来很多麻烦才对。

但这么几个复合体互相竞争之下一切还搞得挺平衡似的?

不由得不让人直呼Amazing。

甚至很多普通m国民众都感受不到巨头的存在更是神奇得很。

可能因为思考被疯狂强化。

林枫的思维早就不在乎什么莱文森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

或许放在现在看莱文森或许是个人物,但如果以大历史观强大宏大叙事的角度来说。

这种人物甚至都不值得史官动笔写上名字。

林枫现在更好奇的问题是明明那些巨无霸复合体一直存在。

为什么那些m国民众却几乎感受不到这些超级巨头的存在了呢?

毕竟,从表面上看,这些工业复合体无处不在,掌握着社会运作的核心资源,似乎应该对普通人的生活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才对啊。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大部分m国民众对此毫无实感。

林枫感觉这种“隐形存在”实际上并非偶然,而是这些超级巨头刻意经营的结果。

仔细思考这其实反映了m国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深层问题。

超级工业复合体的影响力,并不是直接通过大规模的民众动员或福利发放体现的,而是通过复杂的利益分配网络逐层传递。

举例来说,医药工业复合体通过医疗保险体系、m国政府补贴和制药行业的高额利润维持运转,但对普通人而言,这些巨大的财富流动被后面的医疗体系的“中间环节”掩盖了。

当一个普通人去药房买药,他可能抱怨药价高昂,却很少能直接把这种感受归因于医药工业复合体的垄断。

相反,他看到的只是保险公司、药房、医生这些“看得见的”机构,而不是背后推动这一切的超级巨头。

这种层层分散的结构,让m国的一众超级巨头们从公众视野中“隐身”,只留下复杂而又模糊的系统来面对大众的抱怨。

另外技术的魔术与消费主义的缓冲也是一大因素。

这方面要以It工业复合体的操作手法更加隐秘且高效。

像苹果、谷歌、亚马逊这样的巨头,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几乎渗透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中,但它们通过技术的“魔术”赋予了这些消费体验以高度的便利性和娱乐性。

消费者被吸引到这些企业构建的生态系统中,逐渐习惯甚至依赖这些科技产品,却很少对其背后的垄断行为或者数据问题产生质疑。

更重要的是,这些巨头通过不断创新,营造出一种“无形的恩惠感”。

当民众用谷歌搜索、用亚马逊的送货服务、用苹果的智能设备时,民众会觉得这些产品“提升了生活质量”,但民众很少会联想到,正是这些巨头控制着几乎所有的信息渠道、消费平台以及数据流动,精准打造信息茧房,从而直接塑造了民众的选择和偏好。

换句话说,技术的魅力和消费主义的舒适感,掩盖了这些巨头对原本属于大众权益的事实性攫取。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m国政府在超级工业复合体中的角色。

虽然这些巨头已经超越了国家的力量,但它们和m国政府之间并非完全对立,而是一种相对博弈的关系。

m国政府并不希望这些巨头直接压榨底层民众,而是希望通过某种看不见的大手,在民众和巨头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

例如,装备军工复合体的资金来源几乎完全依赖m国政府,而这些军火巨头反过来也成为m国政府全球战略的重要工具。

同样,能源化工复合体虽然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但仍需遵循环保法规等政策限制。

在这些互动中,m国政府实际上扮演了一个“中间缓冲”的角色,既向民众展现“监管存在”,又在关键时刻保证超级巨头的利益。

这种动态平衡,让普通人即便有所不满,也大多指向m国政府,而非直接质疑超级复合体本身。

在2014年这个时间背景下,全球化仍是世界经济的主旋律,而m国的超级工业复合体也正通过全球化的浪潮获取巨额利润。

对于普通m国人来说,这种利益流动更多体现在国外的产业扩张和技术输出上,而不是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能源化工复合体通过与中东等地的合作控制全球石油价格,但油价波动对普通人来说似乎更像是市场规律的结果,而非某些巨头“操控”的体现。

更重要的是,在全球竞争中,这些超级复合体的资源和注意力更多倾向于国际市场,而非国内的普通消费者。

例如,军工复合体通过对外战争或军火出口赚取利润,It工业复合体通过技术优势获取国际市场份额。

这种全球化的布局,让它们的主要行为和影响都被转移到普通民众的视线之外。

不过,当“增量经济”转向“存量经济”之后呢?

林枫不由得心里冷笑,眼下的这种平衡无非就是建立在全球经济增量和技术红利上的。

当蛋糕足够大时,超级工业复合体可以忙于抢占新增市场,无暇过度压榨底层民众。

但一旦增量经济转向存量经济,全球增长放缓,普通民众对资源分配的敏感度会显着提高。

届时,这些超级巨头无疑会把注意力更多转向国内市场的“深度开发”,这势必会导致底层民众对它们的存在感急剧增强。

例如,当医疗成本进一步攀升、科技产品的隐私问题愈演愈烈、能源价格因全球竞争而高涨时。

民众可能会第一次真正意识到,这些无所不在的巨头,其实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并攫取了属于他们的一切的时候。

“深层政府”的说法就会不胫而走。

而且受众还会很广,迎合民意的反而很容易获得政治上的红利。

这些并非林枫一厢情愿的揣测,而是真真切切发生在十年之后m国大选年的场景。

而当林枫想明白这些之后,世界就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这个念头突然浮现在他脑海里,带着一种荒诞的清晰感。

是啊,草台班子,一场看似恢宏、实则脆弱的表演,表演者们各怀心思,观众却全然不觉,只看到表面光鲜的布景和紧凑的情节,却不知道整个舞台随时可能坍塌。

超级工业复合体表面上是现代资本主义最精密的齿轮,背后却隐藏着一套混乱的、甚至带有原始丛林法则的运作逻辑。

他们的合作与竞争,不是为了某种高尚的目标,而是出于对利益和权力的无尽追逐。

这种追逐虽然包装得高明,但本质上并无多少区别于旧时代的领主割据。

只是领主的盔甲换成了数据、专利和游说团队,割据的土地变成了全球市场。

更可笑的是,这些巨头并不是单纯的主宰者,它们本身也被巨大的、不受控的系统裹挟着。

像装备军工复合体、能源化工复合体、医药工业复合体以及It工业复合体这四个都是工业复合体。

而在此之外,m国还有一个以摩根大通、m国银行、花旗银行、伯克希尔·哈撒韦、黑石、KKR……等组成的一个金融服务业复合体。

m国多年以来的制造业空心化以及各种产业外流很大程度上就是拜金融服务业服务体所赐。

林枫深知,这些超级复合体并非有一个清晰的“最高意志”在运筹帷幄。

相反,它们的每一步扩张,既是主动选择,又是被形势推动的结果。

资本市场、政策环境、技术竞争……这些看似有序的规则,其实只是无数次临时妥协的产物,像是班子成员随手搭起的支架,牢靠与否完全看运气。

草台班子的荒诞还体现在,它的“观众”从不认为这是一场表演。

m国普通民众的生活深受这些复合体的影响,但几乎没有人意识到他们的生活模式早已被定义。

他们看到的,是医药公司推出“救命药”、是科技公司“颠覆创新”、是军工企业“保卫和平”。

这一切的叙事都经过精心策划,就像戏台上的故事,激发着人们的情绪,却从不揭示背后的真相。

演员们卖力演出,观众却丝毫不明白,舞台的灯光、布景和情节,全都为了让他们持续掏钱买票——不,甚至根本不是自愿买票,而是他们的钱已经被纳入了戏台的预算。

而更深层次的荒谬,则在于草台班子本身的脆弱性。

林枫清楚,m国引以为傲的这些超级复合体,表面上强大无比,但实际就像搭在深海上的浮桥。

它们的体系复杂到连内部都无法完全理解,任何一点意外的外部冲击,比如全球供应链中断、技术失灵、政策失误,都会引发系统性危机。

然而,这种危机的责任,从来不会由巨头们承担,而是通过政府或者普通人的牺牲被迫化解。

就像草台班子塌了,演员们拍拍身上的灰可以换个地方继续表演,而被砸到的,却永远是底层的观众。

林枫感到一种隐隐的不安。

如果世界是个草台班子,那么支撑这一切的,不是科学,也不是技术,而是信任。

而这种信任并非来自透明,而是来自刻意营造的错觉。

所有人都假装舞台下有坚固的地基,假装这些巨头所做的一切是理性的、可控的,是为了推动人类进步。

但林枫明白,真相可能恰恰相反——支撑这个草台班子的,是对失控的纵容,是对危险的默认。

如果有一天,这套表演无法继续,舞台坍塌,巨头们抽身离去,留下的将是满地狼藉。

观众会醒悟吗?

恐怕不会,他们只会惊讶地问:“what happened?”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