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爹爹开门,我帮你把外室接回来了 > 第106章 我好像有法子了

第106章 我好像有法子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爹爹开门,我帮你把外室接回来了!

“墨家小姐还是宫里娘娘呢,怕他作甚?”

沈初凝的话音刚落,云子安的脸色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黑了两个度。

沈初凝暗暗吐了吐舌头。

墨管家在一旁解释道:“沈小姐有所不知,当初小姐就是为了救狱中的老爷才被迫进的宫,所以老爷一直觉得亏欠了小姐,所以轻易不想打着宫里惠妃娘娘的名号行事,怕给娘娘惹麻烦。”

沈承梧叹了口气,“那按盐使叫什么,我试试从京城那边找关系试试。”

“等一下,墨管家刚才说大皇子身边的宠妃?那按盐使姓什么?”沈初凝突然出声问道。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冯玉才的长姐好像也是大皇子身边的宠妃,这大皇子这么爱宠人的吗。

“按察使姓冯。”墨管家答道。

“兵部侍郎冯大人家。”沈承梧反应了过来。

……

“冯大人,我们是墨家通海盐场的人。”

“你们的人我已经放回去了,把人看紧着点儿,下次再犯,或者让上边的人抓到,可就不会那么轻易饶了你们了。”

“是,是,我们一定注意,一定注意,只是通海盐场十几年不生产,现在也是哪哪都不顺,您当按盐使这么多年,还请您给通海盐场指条活路。”云子安说着递给冯大人几张银票。

冯大人打开银票看了看上面的面额,满意地塞进了袖口里。

“要我说,关门就是最好的出路。”冯大人咂了咂嘴。

“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到了年底要是交不上盐,我们可是要吃官司的。”

冯大人转动着手上的扳指,扯了扯嘴角,“交不上盐?好说啊,从我这买精盐,45两银子一桶,又能让你交的上盐,有不用担心手下的人偷偷贩卖私盐。”

云子安心下了然,这冯大人恐怕才是最大的私盐贩子。

墨管家还想开口说什么,云子安却冲他摇了摇头。

“冯大人,不知道能否问您一些问题?”沈初凝突然开口说道。

冯大人瞥了一眼沈初凝,不耐烦的说道:“哪来的小女娃,毛长齐了没,就来掺和大人的事,快回家绣花去吧。”

沈承梧看到冯大人对沈初凝语气不敬,握紧拳头准备理论。

沈初凝却从旁拉住了她。

“小女子这儿有块玉佩,觉得与冯大人十分相配,想送给你。”沈初凝从荷包里取出一块云纹玉佩。

冯大人看到沈初凝手上的玉佩,温润无瑕,眼睛亮了亮,连忙命人从沈初凝手中取了过来。

待他仔细看时,笑容却僵在了脸上,“你……你怎么会有我冯家嫡系子弟的玉佩?”

沈初凝拂了拂身上的尘土,“当然是别人给的,不然还能是我抢来的不成,不知冯大人现在可以回答我一些疑问了吗?”

“当然可以,小姐您请问,在下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冯大人恭敬说道,说完还把那玉佩又还给了沈初凝。

沈承梧看到冯大人前后态度的转变,若有所思地看了沈初凝一眼。

“冯大人,请问您此次抓捕贩卖私盐的人,是否是有人找您通风报信?”沈初凝问道。

“哪有什么人通风报信,就是日常巡查查到的。”冯大人虽说的理直气壮,可眼神却有些躲闪。

“哦?”沈初凝把玩着手中的玉佩。

“唉,我就这么说吧,有人不希望你们在这开盐场。”冯大人叹气道,“这通海盐场这么多年都是通海县的古家在经营,那些灶丁大多也是跟古家签了身契的,你们贸然接管,他们当然要闹事了。”

“可我们拿到了通海盐场的盐引,不是说这通海盐场的盐引已经十几年没卖出去了,怎么会是什么古家在经营?”沈初凝说道。

“小姐你有所不知,这古家可是盐运副使的老丈人家,就算没有盐引,也能从中挣这份钱。”

沈初凝想到了刚才这冯大人说他这有盐买,“冯大人,您在里边也不干净吧。”

“嘿……嘿嘿……就是挣点小钱,没办法,都是上司,不同流合污,要么丢官职,要么掉脑袋的。”冯大人尴尬地说道。

“谢谢冯大人告知这些。”

“听本官一句劝,这通海盐场就是块烫手的山芋,能丢就丢了吧。”

“这盐引已经子啊手里了,有什么办法。”沈初凝无奈道。

“也是,那就尽快用自己的人把那些灶丁换掉,不然迟早还要出事,这次的事本官能给你兜得住,换个人可就没有本官这么好说话了。”

……

几人愁容满面地回到通海盐场。

沈初凝仔细观察着制盐的过程,忍不住问:“一定要用这种晒灰淋卤、蓄草煎盐的方法吗?看起来很费时又费力,还极度依赖灶丁,马上换人,只怕短时间内也无法上手。”

云子安苦笑着回答:“按照这种方法制盐,每桶的成本高达四十两银子,而盐政只愿意以每桶二十两银子的价格收购。”

听到这个数字,沈初凝惊讶得张大了嘴,难以置信地问道:“盐政这不是在抢钱吗?其他盐场怎么可能同意这样的价格?”

“没办法,只有通海盐场的制盐成本这么高,附近的北淮盐场一桶成本才不到三两银子。”云子安语气充满了无奈和叹息。

沈初凝皱着眉头问:“那通海通常不能借用北淮盐场的制盐方法吗?”

云子安叹了口气,“之前尝试过了,效仿了他们扩土淋卤的工艺,但结果并不理想。做出的卤汤浑浊,盐的颜色也十分暗淡,无法达到标准。”

沈初凝皱起眉头,“我记得山东那边也是产盐的。”

云子安无奈地摇摇头,“你能想到的法子,墨家都试过了,他们效仿山东筑起了土池,但由于这里的土质疏松,土池总是会渗漏,无法盛装卤水。即使改为修筑砖池,仍然存在同样的问题,所以现在只能暂时延用旧有的制盐方法。”

沈初凝思考片刻后,安慰道:“不过好在墨家伯父已经前往东瀛学习新的制盐技术。我从山河志上看到过,东瀛地区的土质与这里相似,他们的制盐方法可能对我们有所帮助。”

云子安叹息一声,点点头表示认同:“希望如此吧。”

“我好像有法子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