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谏臣魏征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在大唐皇宫种土豆!
甘露殿。
甘露殿虽然是李世民的寝宫,但是,李世民睡在这里的时间并不多。
但下朝之后,处理政务之事,都是在甘露殿进行。
除了处理政务之事外,甘露殿更像是一个小朝廷,遇到国家大事时,李世民便会在甘露殿中,召见大唐官员。
不过,能来甘露殿的大唐官员,无一不是大唐国公侯爵,无一不是位高权重之人,也深的李世民信任之人。
李世民看过林雨写得报告之后,并没有在长孙皇后那里待多久。
很快,李世民就带着这份报告,回到了甘露殿。
之后,李世民便让张阿难传令,派人去前朝召见几位国公来甘露殿。
李世民也是一个心急之人,看过林雨的报告之后,李世民对这样一个利国利民的国家大计,不可能做到无动于衷。
不过,林雨报告内容中的计划,也太过于庞大,牵扯到几十万百姓生计。
事关几十万百姓生计,这么大的事,可以说事关国本。
如果真的要实施计划,多少也让李世民有些心中没底。
也还是林雨的年纪太过于年轻,年轻就会给李世民一种不牢靠的想法。
所以,李世民要实施计划之前,需要征求一下意见,看一看林雨的报告计划,是否可行。
李世民召见重臣之时,还是当值时间。
所以很快,被李世民召见的几位重臣,便出现在甘露殿。
这一次,李世民召见了五位重臣,这五位中,有一位是郡王,另外四位是国公身份。
分别是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恭,还有就是宗室郡王李孝恭。
这五位,有文官,有军方,有宗室,各自势力中都是佼佼者。
要在大唐推行某个国策,就绕不开几人,需要他们的鼎力支持,也需要这几人的出谋划策。
这五人被突然叫到甘露殿中,心中也是有些好奇。
毕竟,最近有没有什么大事,好端端的一下子召见他们五个,而且还是快要下朝的时间点。
这时候被召见,肯定是李世民临时起意的。
莫不是,宫中出了什么大事?
还是说,太子李承乾那边真出了问题?
伴君如伴虎。
虽然李世民不是什么昏君,也不是什么暴君,但是,能作为皇帝的亲信,哪一个不是极其聪明之辈。
越是聪明,就越喜欢猜测其他人的想法。
到了他们这种地位,能让他们猜测的人,也只有李世民了。
这五人中,除了魏征还不知道李承乾摔断腿的消息。
其他四个,早已经知道这个消息了。
只不过,他们就还未亲眼目睹而已。
除了魏征之外,其他四人到了甘露殿后,脑海里面都不由得同时想到,李世民突然召见他们,可能事关太子李承乾。
从这四个人,踏进甘露殿中的表情,就可以看出,对于太子李承乾,四人各人心思都不同。
长孙无忌踏进甘露殿中时,眼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冷。
高士廉踏进甘露殿时,眼神之中带着一丝可惜之色。
而李孝恭,房玄龄二人,踏进甘露殿中时,眼神闪过一丝凝重。
唯独魏征,毫不知情,走进甘露殿中时,堂堂正正,目光犀利。
五人共同进入甘露殿后,来到议政的大厅,看到处理政务的李世民后,齐声参拜。
“臣等拜见圣上!”
又不是大朝会,而且都是国公,郡王,自然无需下跪,只需一拜就行。
李世民见到五人参拜后,微微点头道。
“平身吧!”
五人听到李世民的话后,纷纷直起了身体。
五人直起身子后,其中,魏征便看到李世民手中拿着的几页纸张。
看到这一幕,魏征还以为李世民又荒于政务,再看闲杂书籍,眉头表示一皱。
自从李世民不杀他之后,便彻底放开了,要将谏臣当到死。
要当谏臣首先需要什么,那就是不怕死。
死都不怕,自然什么都不怕了。
魏征对李世民,那就是按照心目中理想中的帝王来对待的。
臣子心目中的帝王,那应该是什么样的?
理想中的帝王,应该是仁德和智慧,要像尧舜一般。
还需要有卓越的治国能力,如秦王汉武一般。
无为而治,天下太平。
李世民虽然已经是无比优秀的皇帝了,但是和魏征理想中的皇帝,还是差一点。
魏征也习惯了,每次看到李世民有什么不对的地方,都会谏(怼)上一句。
李世民和魏征,君臣相处了五年了,去年的时候,魏征还生生的憋死李世民的一只鹦鹉。
所以,李世民对魏征已经非常熟悉了。
也有些头疼魏征的谏言。
当魏征眉头一皱时,李世民便知道魏征要干嘛了。
李世民直接抢在魏征谏言之前,开口道。
“魏征,你先不要急着说朕。
朕这不是在看闲杂书籍,朕是在看一份国家大计的报告。”
魏征刚要说出口的话,被李世民打断了。
听到李世民的话后,魏征的眉头不仅没松,反而因为李世民的话,眉头皱的更紧了。
此刻的魏征,根本不信李世民的话,还以为李世民在找借口。
李世民看到魏征这般,心中有些后悔,把这个令自己头疼的家伙召见来了。
李世民也是无奈,只能直接将林雨写得报告,递给了张阿难,然后开口道。
“张阿难,你把这份报告送到郑国公,让郑国公亲自一观,看看朕说的是不是真话。”
张阿难听到李世民的话后,立马接过白糖行业报告,然后送到魏征面前。
张阿难给魏征送白糖报告的时候,心中忍不住暗道。
这大唐朝臣中,能让陛下头疼的臣子还真的不多,魏征就是其一。
张阿难搞不明白,明明陛下讨厌魏征,可为何继续让魏征留在朝堂之上,甚至还重用魏征。
张阿难想不明白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李世民之所以这样做,因为此刻的李世民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还保持着英明神武的性格,知道需要一个谏臣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做错事。
后来,李世民年纪老了,人一老,思想就会禁锢,再也接受不了新的思想了,任何一点出格的事情,都是异端。
人老了,难免昏庸,昏庸之下,自然什么事情都能够做得出。
哪怕是错的,但是依旧不改,这就是老人特有的性格,固执,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