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美人从古怕妆残,邀宠争妍到此难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康熙帝之德妃传!
因着玛琭在,梁九功并未多言,只上前换下了皇上和玛琭手边已经有些微凉的茶水。
玛琭见着梁九功欲言又止,起身:“嫔妾先行告退。”
“嗯,你先回去,朕晚些时候去你宫里用膳。”皇上并未挽留,交代梁九功:“将朕的大氅给乌雅贵人披上。”
“是。”梁九功应声,送了玛琭出去。
回来之后将在启祥宫里发生的事一五一十的说给皇上听,包括詹吉迈那些大胆的言辞。
皇上听后挑了挑眉,并未作声。
第二日午后,皇上闲来无事,逛到了启祥宫,想起了梁九功昨天的话,抬脚走了进去。
安嫔听见大门口小太监的唱诺,快步走了出来,却看见皇上已经向着东偏殿走过去。
安嫔自嘲的笑了笑,转身回了正殿。
“皇上万岁金安。”詹吉迈半跪请安之后,好奇的抬眼打量着皇上。
皇上坐在圈椅上,就看见下面跪着的女子翻着一双白眼仁偷偷的看他。
皇上嘴角抽了抽:“你起来吧。”
詹吉迈迅速起身,眨巴着大眼睛光明正大的打量着皇上。
“好看吗?”皇上忍不住问。
“好看!”詹吉迈笑嘻嘻的回答:“皇上比嫔妾想象的还要好看。”
“哦?你想象中的朕是什么样子的?”皇上起了逗趣儿的心思问道。
詹吉迈认认真真的思考了片刻,掰着手指头数道:“身宽体胖,大腹便便,不怒自威,凶神恶煞……”
“停停停。”皇上越听脸色越黑,忍不住打断了她的话:“朕算是看出来了,常素保并未教你什么好词。”
“不会啊,阿玛有教过嫔妾《诗经》的。”詹吉迈认真的反驳:“诗经里面每一篇都很美啊。”
皇上嘴角抽了抽,心道:这丫头不仅年纪小,脑子似乎也没长好!
“在宫里住的可还习惯?”皇上转移话题。
詹吉迈又掰着手指头数:“除了吃的没有在家里好,住的没有家里的房间大,伺候的人没有家里的多之外,其余的都还好。”
皇上实在是有些接不上话,第一次遇见这么“直白”的女子,该如何聊天?
“你早些休息,朕先走了。”皇上不想再待在这里了,他觉得他需要一个人静一静。
詹吉迈眼疾手快地拉住了皇上的袖子,可怜巴巴的问:“皇上不留宿吗?或者召嫔妾去乾清宫侍寝也行啊!”
皇上抬手敲了一下詹吉迈的额头:“小小年纪,怎的如此不知羞?”
詹吉迈放下皇上的袖子,双手捂住了额头,仍旧据理力争:“可是皇上不召嫔妾侍寝,那些奴才会以为皇上不待见嫔妾,其他人也会欺负嫔妾的,嫔妾好可怜啊!”
皇上瞧着詹吉迈此刻就好像一个等待主人摸摸头的小狮子狗,忍不住揉了揉她的脑袋:“晚上来乾清宫。”
詹吉迈喜形于色,立马笑嘻嘻地拉住了皇上的袖子摇啊摇。
“朕还有事,先走了。”皇上瞧着新鲜,也愿意多一些耐心。
“恭送皇上。”詹吉迈笑着将皇上送到了宫门口,远远的还在摆手。
“小主,您看她那个狐媚样子。”绿蕊站在正殿门口,看着詹吉迈亲自送了皇上出宫门,忍不住回屋与安嫔抱怨。
“你与一个孩子计较那么多做什么。”安嫔头都没抬,拿着几匹布在打量。
绿蕊一时语塞,也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计较那么多做什么。
宫里并没有因为詹吉迈的到来掀起多大的风浪,只是荣嫔月份大了,肚子愈发的大,身子也跟着笨重起来,整个人瞧着更加的虚弱了。
玛琭瞧着荣嫔苍白的脸,有些着急:“太医怎么说?怎么养了这么些时日,一丁点都不见好?”
“太医院都是一群庸医,只叫喝些不痛不痒的安胎药调养,什么用都不管。”蓝齐儿忍不住骂道。
玛琭将蓝齐儿圈在怀里,问荣嫔:“算着日子,也差不多了,接生的嬷嬷和乳母可都准备好了?”
“都安排好了,倒是你,如今也是有身子的人了,莫要再像从前一般宠着蓝齐儿了。”荣嫔说着,把蓝齐儿从玛琭的怀里拉了出来,交给了绿栀带出去玩,以免有什么闪失,伤了玛琭腹中的龙嗣。
玛琭默了默,没再坚持。
又问道:“伯母可是要进宫了?生产时还是要有个信得过的人才妥当。”
荣嫔点了点头:“就这几日了。”
想了想,荣嫔又问道:“听说皇上准备去南苑围猎,文臣武将均要上场,你可要随驾?”
玛琭摇了摇头:“嫔妾身怀有孕,恐不能随驾前往了。”
荣嫔点了点头:“是这个理儿。新入宫的那拉氏如何?”
“听闻是个有趣儿的,还未正式见过。”玛琭替荣嫔放了一个背靠,安慰道:“娘娘如今只管安心生下腹中的孩子,其余的什么都不要想。”
“本宫知道。只是本宫卧床许久,宫里发生了许多事情都知之甚少。”
“也没什么大事儿,不值得娘娘费心。”
“魏贵人如何?还是天天来延禧宫陪娘娘说话?”玛琭掰了一个橘子,递给荣嫔,随口问道。
“嗯,常来,最近来的勤了些,许是觉得本宫要生产了。”荣嫔接过橘子,放进了嘴里:“好甜。”
玛琭也掰了一瓣放进了嘴里:“都是苦命人。”
二月初十,御驾浩浩荡荡地前往南苑围猎场,随行的有佟妃、惠嫔、禧贵人和詹吉迈。
钮祜禄氏咳疾未愈,荣嫔和玛琭身怀有孕,魏贵人请旨留下来照看荣嫔和玛琭。
至于安嫔,则说自己妹妹早丧、嫡母病重,自己心绪不佳,不便伴驾。
多么讽刺的借口,却无可指摘。
南苑位于北京城南郊永定河附近,距离京都并不远,故而在京的大臣,不论文武,几乎全部随行。
奉旨出游的机会并不多,很多大臣都尽可能的携带家眷子女,期盼着家里的儿郎能得贵人赏识,女儿也能寻得一门好亲事。
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就比如满洲镶黄旗佐领三官保郭络罗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