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尊世界之一家之主19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快穿之平淡生活!
苏秋词高兴的笑着说:“是嘛,那我可得多吃两个了!”
苏父夹了两个包子放到女儿碗里,看女儿喜欢吃,苏父就很开心。
吃完早饭后,族长上门找苏母,去做开祠堂的准备工作。
准备好后,苏秋词去祠堂在祖宗面前上一柱香,听族长站在排位前,念了一大段的话。
族长现在说这些话,还是她专门找苏秋词写的,以后谁要是做了对族里有贡献的事,或者有什么事要开祠堂,就会拿出这段话念。
宗族祠堂只能女子进,男人不让进的,苏父只能在外面等着。
看到女儿出来,苏父迎上去问:“怎么样,祖宗都祭拜完了吗?”
苏秋词点头:“都上过香了。”
苏父放心的说:“那就好,那我们现在回去开宴吧,来祝贺的人都在家里等着了。”
“好!”
苏秋词跟苏父一起回苏家,家里果然来了很多人来道喜,有亲戚朋友也有镇上的富户,她们都是来交好苏秋词这个年轻的举人的。
等着的众人看到苏秋词来了,纷纷起身道贺,苏秋词也对着她们点头道谢。
因为今天来的人比较多,苏父就让容若待在房间里,不让他出来。
苏秋词觉得容若这个情况也确实不要在人多的地方出现为好,今天过来道喜的人她也不是都认识的。
所以为了防止发生什么意外事故,苏秋词对于苏父的行为没有多说什么。
吃饭的中途,没那么多人来找她敬酒了,她抽空进去看了眼容若,看他自己在房间里自己待的也挺好的。
容若已经吃饱饭了,坐在床上编织小动物呢,苏秋词就放心的出去了。
酒宴结束后,把最后一个客人送走了,苏秋词也松了口气,她不是对着外人能自来熟的人。
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一整天她都扬起笑容招呼客人,感觉自己的脸都笑僵了。
终于把客人都送走她也能歇会了,而且她看苏母苏父也累的不轻了。
她还看到两人偷偷的揉脸,看来脸笑僵的不止她一个啊!
时间一晃过去三年,这次进京赶考是苏秋词一个人去的,没让苏母跟着。
还有苏秋词买的丫鬟,帮苏秋词做一些杂事。
在京城她还遇到了有过一面之缘的秦晚,一聊才知道秦晚父亲在京城做三品官的。
那次苏秋词会遇到秦晚,是秦晚要回祖籍考试,才会在她们县城那边。
秦晚老家住宅就是她们县城那边的,两人都觉得跟对方很有缘,接下来的行程两人都约好一起。
几天下来两人的感情深厚了不少,殿试后两人都上榜了,秦晚更是探花郎。
苏秋词没有进到前三名,但也是二甲第一,在正式报到前还有两个月的假期,是让人回去祭祖把家人安排好。
苏母苏父得知女儿考上了,回来安排好家里就去京城做官,不知道有多兴奋。
苏父更是激动的晕倒了,把村里的事都安排好后,他们一家人就去京城了。
还有一件事就是容若怀有五个月的身孕了,是苏秋词走的第二天发现的。
因为这件事苏母苏父看容若都顺眼了不少。
因为容若有孕,苏秋词把村子里的事都尽快安排好了,就为了有充足的时间上京,不要那么赶。
一路上苏秋词看容若好像没什么不适的,放心了不少。
这几年她的画画的名声传出去了,有很多人慕名来找她画像,所以几年的时间她也攒了不少钱。
她考上后就在京城买了一座小院,作为她们家以后的住处。
苏父看着这座小院子,欣喜的说:“这个院子不错,虽然没有我们乡下的房子大,但是我们以后能留在京城住了。”
以后她们也是京城人了,子孙后代都能生活这里。
苏秋词把家人都安顿好后,就去翰林院报到了。
苏秋词来到翰林院,上官就给苏秋词安排书的活,苏秋词打听过了,基本上都要在翰林院混几年才能出头,要不然就熬资历慢慢熬上去。
她这段时间要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出路了,在这熬几年心气都没了。
秦晚因为有她母亲的关系,倒是安排了个好地方,不过这也是人家长辈的努力,羡慕不来。
她也能自己打拼到高处,以后后代的路就能好走很多了。
今天她又是在翰林院混了一天,回来吃完饭后,她就去书房研究资料,给自己找条路出来。
苏父看女儿每天回来吃完饭,就待在书房里工作到很晚,看着苏母有些担忧的说:“当家的,小词每天回来吃完饭就去在书房,很晚才出来,你说是不是公务太忙了,这样下去女儿的身体会不会吃不消啊!”
苏母看女儿每天这么忙,也担心女儿的身体,但是她们只是普通的农民,也帮不上女儿什么忙,只好对苏父说:“这几天你多买些肉回来给小词补补,可不能累到了。”
自从容若进门起,小词是没怎么生过病了,但是苏母忘不了,以前女儿三五不时的病一场的事。
所以现在看着是好了,但是天天这么忙也不知道会不会累出病来。
毕竟小词从前只要稍微有点不适都得病一场,要不然他们这么穷的人家,也不会想送孩子去念书啊!
要知道家里没点钱的,谁敢供女儿读书啊,很多人考试考了一辈子都没考上,还把本来还富裕的家拖累了。
只是女儿的身体根本就干不了农活,她们才咬咬牙的打算供女儿读书。
刚开始也没打算女儿读书多厉害,希望她将来当官什么的,只是想着女儿读过书,以后能在镇上找账房先生的活做。
这样就能每天都坐着还不累,只是没想到女儿读书真的有天份,夫子也说要是浪费这份天赋可惜了。
她们就生出了一股野望,希望女儿能带她们走出寒门,当不了官将来当教书先生都很了不起了。
回来女儿十五岁考上童生,她们两夫妻更是觉得,就算累死她们都要供女儿读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