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家乡美01 > 第79章 墙夼水库上游五莲县境内许孟村

第79章 墙夼水库上游五莲县境内许孟村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家乡美01!

许孟的历史

许孟村位于五莲县东北部,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以下是关于许孟村历史的详细介绍:

1.历史背景

·许孟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当时许、孟二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因此得名许孟。

·清朝时期,许孟村属于诸城县许孟练。

·民国初年,许孟村隶属于诸城县第三区,1945年后划归诸城仁里区。1947年划归五莲县,仍称仁里区。1958年9月,成立星火人民公社;1959年春,改称许孟人民公社。1965年2月,划出24个村,建立院西人民公社,另从松柏公社划入8个行政村。1984年4月撤公社建镇。2000年12月,与院西乡合并为许孟镇,隶属于五莲县管辖。

1.文化遗产

·许孟镇文化底蕴深厚,古迹遗存丰厚,包括李家庄子遗址、九楼崖遗址、郑成先墓等。

·李家庄子遗址是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2006年被五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九楼崖遗址是汉代聚落遗址,收集到的标本有鼎、罐、碗、尊、壶等残片。

1.名人与历史

·许孟镇名人众多,包括清乾隆帝老师窦光鼐,他与乾隆时重臣刘墉有很深的渊源。

·李古庄有李家八进士,仁里村有臧家四进士。

·许孟还是近现代名人王乐平、范予遂故里。

1.经济与社会发展

·许孟自古手工业、商业较发达,吉合永商铺银号很有名气。

·抗日战争时期,许孟人民参加马耳山反“扫荡”和拔除许孟、仁里日伪据点的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尤其在1948—1949年间,原中共华东局机关曾驻扎许孟的仁里、大茅庄、东玉皇庙、娄古庄。

1.特色小吃

·许孟小吃久负盛名,有炉包、烧烤、狗肉、驴肉等品类,尤以狗肉远近闻名。

综上所述,许孟村不仅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地方,也是一个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方面有着显着成就的地区。

解放许孟的战斗

1945年夏天,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行将灭亡的时候,我八路军和地方部队向日寇及伪军发起了一个又一个攻势,使之节节败退,损失惨重。战斗在五莲山区的滨海军区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同时也对侵入五莲山区的日军及投靠日本、盘踞在五莲山区的伪山东国民自卫军副总司令兼第一集团军团长的张步云部发起了拉网式的攻势。三关口一战,消灭了张部主力“铁五旅”以后,又扫清了其在叩官等地的据点。张部被迫撤至诸城城里和周围较大村庄固守。五莲山区的许孟、仁里两村是诸城的南大门,张部为了切断我军通往诸城的要道,派得力部队死死扼守这两个村庄。许孟在马耳山北麓,是诸城西南乡的重镇。村东平原肥沃,村西涓河流水不断,万亩粮田旱涝保收。所以这里的富户较多。敌人占领了这个村庄,进可攻,退可守。因此,张步云把一个装备精良的伪军大队驻防许孟村,正、副队长是程、孙二人。

自从许孟驻进了敌军,四周村庄的老百姓可遭了殃。整天不是抓壮丁补充兵员,就是拉民夫修筑炮楼工事,今日东村抢,明日西村掠,羊牛驴鸡狗鹅鸭几乎被抢捉干净。老百姓恨透了这些伪军。离许孟村二里之遥一河之隔的吴家庄已经解放,我驻防部队日夜监视着敌人的动静。为了侦察敌人火力,每逢许孟大集,我军就派出零星部队,打击在集市上抢掠民众财物的伪军。有一天,敌人低估了我军武力,在许孟前河的沙滩上摆开阵势,双方动用了轻重机枪,最后敌人被我军打得丢盔卸甲,抬着伤兵退回据点,从此再也不敢出来骚扰集市和村庄。

到了夜深人静时解放区派出武工队、民兵,到许孟村北敌占区泊子村、大茅庄、程戈庄等散发传单,在墙上张贴大字标语,“抗日救国”、“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小日本快投降了”、“打倒汉奸恶霸、土豪劣绅”、“耕者有其田”、“实行减租减息”、“汉奸必须缴械投降,与人民为敌没有好下场”等宣传口号遍及大街小巷。天长日久,群众见得多了,觉悟也渐渐地提高了,要求解放的欲望也日益高涨。

同时,我主力部队和地方民兵也加强了对敌人的政治攻势,通过夜晚喊话、内线做工作等逐步分化瓦解敌军,因此,据点里的伪军感到惶惶不可终日。天一煞黑,他们就龟缩在据点里,关上栅栏大门,全村戒严,每晚换一个口令。时值盛夏,高粱、谷子已抽穗,满坡里一片青纱帐,这更使敌人心惊胆颤,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甚至连他们的程、孙二大队长,每到晚上就钻进高粱地里躲藏起来,以防被我军突袭。

为了拔除许孟据点,我军早已派出地下工作人员潜入村内,与内线共同绘制好敌军驻防图和火力部署。在村北门炮楼下农户家挖地道一直通到炮楼底下,放好了炸药。并通过关系做争取士兵工作,等我军发起总攻时,让他们趁机反击,将功补过。一切部署停当后,我滨海军区首长决定在8月4日(阴历六月)对许孟、仁里两村敌据点同时发起总攻。由六团攻打许孟,十三团攻打仁里,滨海支队担任阻击北来增援之敌。命令发出后,部队秘密集结于马耳山北麓的李古庄,瓦窑沟、五里坡等村一带待命,地方党组织动员了附近村庄的民兵配合作战,发动群众扎好担架,一旦战斗打响即开赴阵地。

8月4日晚,突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满坡的高粱青纱帐发出沙沙的响声,敌人以为我军不会在下雨天发动进攻,一个个蒙头睡起了大觉,就连“孙大队长”也放松了警惕。我军借助阴雨黑夜悄悄进入了指定阵地,把许孟村围了个水泄不通。在许孟村北、村东的坟地里、地阡上、高崖旁,战士们悄悄进入阵地。主攻突破口选择在村南。南门外是河流,门东边是炮楼,敌人居高临下,火力很强,离炮楼不远的北边大庙里就是敌指挥所。夜12点,三颗红色信号弹凌空而起,战斗打响了。六团一营的爆破手带着炸药拉雷,爬过河道靠近围墙,拉响炸药,一声巨响围墙被炸开一道豁口,接着另一名战士拉响拉雷,炮楼倾刻被推倒。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响炸惊了,上上下下乱作一团。北门炮楼也同时爆炸,响声震天。我军趁机冲了进去,在东西街和南北街上与敌人展开了巷战。经过几小时的激烈战斗,除击毙数百敌人外,其余全部缴械投降,并活捉了“孙大队长”。黎明时分,战斗结束,指战员们搜寻多时,只是不见“程大队长”的下落。

原来战斗打响后,“程大队长”在慌乱中顾不得穿戴披挂,蹬上皮靴,只穿裤头,披着军衣,手提匣子枪,惊慌失措地窜出住所,由卫兵掩护带着他的两个小老婆狼狈地冲出村西围墙,沿河东岸树林向北逃窜。我负责增援的滨海支队早已严阵以待,当他们听到总攻枪响后,精力高度集中,密切注视四方动向。不多时但见南边有一队黑影向北缓缓移动,指挥员当机立断,料定是突围之敌,遂派部分战士迅速扑上去。狡猾的“程大队长”在卫兵掩护下,甩掉两个小老婆,只身蹚过齐腰深的河水向西岭窜去。一阵枪声过后,卫兵全部被俘,两个小妾没命地跑到泊子村西菜园里,也被当地群众捉住。从卫兵口中得知,“程大队长”已过河西逃。我指挥员在菜农陈立学的指点下,带领一队人马顺西岭小道奋力追击。在通往枳沟的要道蒯沟附近,“程大队长”终于被擒。当把他押解到许孟村时,他吓得浑身打颤,完全失去了“大队长”的威风。

雨过天晴,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被敌人盘踞两年的许孟村解放了。与此同时,攻打仁里的十三团也传来了好消息,仁里村也解放了。参战军民人人笑逐颜开,共同庆祝两地解放的胜利。

许孟和周边的繁荣

许孟镇位于五莲县东北部,地处平原地带,涓河纵贯全境,清末为诸城县许孟练,民国初属诸城县第三区。据清乾隆甲申年(1764)《诸城县志?疆域考》关于许孟和市集的记载:“由西而南曰许孟,城西南四十里,领村六十四……;市集……其间存及新增者三十有三……西曰无忌、曰岳哥庄、曰芝盘、曰贾悦、曰枳沟、曰许孟,凡六处”,这说明,许孟当时是周边64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许孟集则是诸城西南部“六大集”之一。

五莲建县以后,许孟集成为全县着名的“四大集”之一,其原址在许孟村西南涓河东侧的空旷洼地。2015年11月15日,许孟镇政府为改善城镇面貌,将集市搬迁至涓河西岸李家庄子村东南。2018年,投资近200万元进行升级改造,建设了钢构交易棚、管理用房及乡村大舞台等设施,许孟市集逐步得到规范。从历史沿革和市集发展来看,许孟历史悠久,经商氛围浓厚,许孟人给人们留下了头脑灵活、善于经商、诚实守信的良好印象。许孟农历逢四、九为祭日。每年两个山会,分别是正月十九日至二十四日、十月十四日至十九日。每逢集日,八方商贾云集,人们纷纷涌向集市进行交易。20世纪60、70年代,集上除了进行粮食、布匹、果蔬、畜禽及烟酒糖茶等商品交换外,还有说书唱戏、耍杂技等文化活动和加工衣服、剃头等服务行当。现将能代表许孟特色的行业和“老字号”作简要介绍:

小吃

许孟自古餐饮业发达,早年小吃业主要集中在位于现今牛许路南侧的集市下坡处。较有名的字号有郑家羊肉汤锅,郑家、鲍家狗肉,孙家拉面、炉包,张家、孙家烧肉,李家油条等。在那饥馑的岁月里,很多人赶集的目的,就是拿着能攥出汗来的一摞零钱到集上犒劳一下自己和家人。

许孟小吃得到不断传承和发展,炉包、烧烤、驴肉、煎饼等特色食品远近闻名。特别是2017年春节期间许孟炉包和烧烤被央视《味道》栏目专题推介后,更是名扬四方。

许孟炉包,当地很多群众都会制作,其技艺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传承人为许孟村刘光树。炉包皮面暄软,内馅饱满,味道鲜美,挂浆讲究,火候独到,嘎渣焦脆,油香四溢。许孟炉包用料讲究,以鲜猪肉、鲜韭菜、鲜白菜和上好的精面粉为主料精心包制而成。煎炉包的用具是厚锅底的生铁锅,可保证受热均匀;烧柴用桲椤枝子,有提火快、降火迅速等特点;炉包两面都煎上一层薄如蝉翼的“金黄酥”,焦脆可口。

许孟烧烤,当地人称作“烧肉”,后在宣传中演变为“烧烤”。其工艺主要以猪头肉、猪蹄、猪内脏及整鸡等为原料,经煮熟、熏制着色而成,是一种风味独特、口味纯正、营养丰富的禽畜肉食品,其制作技艺被列入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较出名的有许孟村姜振武创办的“正香烧烤”和大茅庄村刘兆强创办的“兆强食品”,其中“正香烧烤”先后荣获“齐鲁名吃”“山东食品业老字号”等称号。从事烧烤行业的还有许孟村的孙柱全、孙柱环、孙良、董合德等;其他各村均有从业者,其中西玉皇庙村的孙加富接受过央视采访,名声渐起,在五莲县城开设分店并参与网上销售,推进了许孟烧烤的广泛普及。

窑货

许孟“窑货”(一种用泥烧制的陶器)源远流长,五莲地区喝羊肉汤用的泥瓦盆子多数源自这里。集上早年卖窑货的很多,占用不小的一块场地,至今集市上仍有从事该行业的摊位,但规模已不如前。许孟窑货品种主要有水缸、饭盆、花盆、茶具等,外形美观,价格便宜,深受群众欢迎。许孟村早年从事此行业的主要有陈在奎、陈守田、陈守俊、赵洪德、赵洪明、张术胜、王德胜、陈守仁等人。20世纪70年代前,许孟村建有三座烧制窑货的土窑,其中位于医院前一座、后两座。

70代后,三座窑搬迁至原许孟大队东侧。现在,从业人员明显减少,仅有许孟村陈光友和陈光明在村西北一如既往地干着老本行,传承着这门老手艺。窑货用于出售,制作现场还作为研学基地,接待学生前来学习、体验窑货的手工制作。

窑货能在许孟兴盛一时,除技术精湛外,另一原因是当地土质适宜,取材方便。土质的好坏对窑货的质地、硬度、外观及吸水性都有较大影响,制作窑货一般选用细腻的黄色黏土(俗称“黄泥头”)。陶坯制作一般采取轮制成形法,即把泥放在陶器轮上,以脚为动力转动轮盘,用手塑成陶坯。陶坯成型后还要进行修饰、晾干、烧制等工序,方可成品。

牲口市

牲口市是集市上买卖骡、马、驴、牛等牲畜的场所。许孟作为以平原为主的地区,牲畜曾经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早年入冬后赶山集,牲畜交易非常火爆。参加交易的人很多是来自诸城、日照、莒县等较远地区的商贩。当年,许孟村赵德金一家从南方贩牲口,较为出名。在牲口市最忙的当是经纪人,这是一群懂牲口交易的中间人,为活跃市场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买卖双方讲价还价都是通过他们来进行,不说话,而是在袖筒里捏手指头,方言称为“攥忖子”或“拿忖子”。经纪是看牲畜的行家,看下“牙口”就能知道它的年龄。他们有一套牲口经,如“远看一张皮,近看四条腿”。用眼瞅得差不多,还要把它拉出来遛一遛,俗语“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大概由此而出。对于羊的交易,经纪会掐一下羊背上的两个窝,立即就能喊出羊的斤重,准确程度令人咂舌,上下相差无几。

牲口市有专门从事钉驴(马)掌的行当,许孟村从事该行业的是邱家和解家。掌驴掌主要工具是条凳、铲刀、镰状刀具及羊角钉锤之类的小工具。操作过程分两步:一是铲脚趾。首先把驴腿抬起,用刀具把脚趾修平。铲下的脚趾可以泡水浇花,是上好的肥料。二是钉驴掌。在驴脚趾上钉上特制的铁片,这样不仅耐磨,驴走起路来还“嗒嗒”作响,清脆悦耳。现如今,机动车取代了畜力车,出门、运输、农活不再使用牲畜,掌驴掌行业业已消失,而牲口市也逐渐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

商号

许孟的商号多以姓氏加行业的方式命名,例如:郑家汤锅、孙家拉面等,而很少有正规的商号。许孟境内仁里村堂号、商号遍布,表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为本地增添深厚的文化底蕴。

仁里村位于今许孟镇驻地东2公里处,在清朝盛世之时,臧、李、王、闫等姓氏家族,家业逐渐兴旺,财源发达茂盛,人丁日繁,做官的越来越多,庄园、田产日益扩大。为炫耀各自的大家风范,开始设取“堂号”,一时间堂号匾额挂满了全村各大家的府门宅第。当时,就有七十二堂号、八大家、九大铺号,显赫一时,名扬乡里。在当时的诸城县流传着“南有仁兰(里),北有巴山”之说,可见仁里村之盛况。村中有九大商号,是该村市场交易、服务大户、方便佃农的重要经济支柱。它们是:福禄永、瑞福泰、德顺、玉顺、洪峰、双和、双成、致和、致祥,这些商号大都经营绸缎、茶叶、典当、百货、日用品、生产资料等,为发展生产、服务大众发挥了较大作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