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 【第七十五讲】

【第七十五讲】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一百六十五页。寅二,现六凡法界。

这一大科,我们是讲到观世音菩萨证得耳根圆通以后,依止一念清净的心性所生起的利他的妙用。这当中有三种的功德妙用:第一个是三十二应身,第二个是十四无所畏,第三个是四不思议无作妙德,这三种的功德利益。

那么佛菩萨的加持力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蕅益大师在注解当中以四个字来作一个总持。蕅益大师说,这所有的加持力,根据“慈悲感应”而来。慈悲感应,这当中有两种的力量:

第一个是佛力不可思议。佛菩萨经过返妄归真,开显自性以后,他那一念清净的心法尔就具足了拔苦与乐的大慈悲力。这种功德力是存在法界当中的,无时无刻不存在的。这个叫作能应。

第二个是众生内心的希求。我们希望能够离苦得乐而向佛菩萨祈求,这一部分是能感,就是我们的心力也不可思议。也就是说,我们心灵的祈求的力量去感应佛菩萨的那种大慈悲力,所以使令我们获得这么大的加持力。

就着我们众生的能感这一部分的希求,蕅益大师又把它分成两种:第一个就是我们过去纯厚的善根,第二个是我们今生精勤的三业。这两个因缘能够感应佛菩萨的加持。

当然,有些人是因为过去的善根深厚而产生了感应。比方说我们讲临终十念。你看《观经》里面讲到,临命终的时候,这个造恶凡夫,他一生当中根本没有修学善业,也没有听闻佛法,但在善知识的开导之下,因为忏悔而忆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具足十念,然后把这种强大的地狱的果报就转成阿弥陀佛所谓的莲花化生。为什么他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去感应佛菩萨的本愿功德呢?蕅益大师解释说,这个是多生多劫净土的善根成熟。他今生没有修净土,但是他过去生当中在净土宗的栽培非常深厚。他可能前生在临终的时候只是一时的差错而没往生,但是他净土栽培的善根这种金刚种子是不会坏失的。所以我们看到,有些人今生也没念观世音菩萨,也没念地藏王菩萨,但是他偶尔忆念一下就产生很大的力量。这是怎么回事呢?就是第一种,他过去的纯厚的善根所成就的。

第二种是今生精勤三业的修学。我们今生的身业的礼拜、口业的称念、意业的观想,身口意三密的加持去感应佛菩萨的这种加持力。

这两种因缘就能够招感佛菩萨对我们的现身跟说法。

寅二、现六凡法界 分二:卯一、成就乐欲;卯二、成就厌离这三十二应身当中其实分成两类。我们前一科讲到现四圣法界,他显现的是四圣的身来宣说三乘的出世的法门;这一科是现六凡之身来宣说人天乘的善法。这个地方是有所不同。这当中分两科:一,成就乐欲;二,成就厌离。

卯一、成就乐欲

【图一】

成就乐欲,就是菩萨应众生心中的好乐跟希望,而使令众生能够成就安乐的果报。你有什么样的希望,那么你用你的希望来祈求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为你说法来满你的愿,是这个意思。

这当中有两段:第一个是满众生生天的愿,第二个是满众生人道之愿。

我们看成就天果报的愿,第一个是应梵王身。

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这以下的每一段经文都分成能感跟能应。第一个是讲到众生这一部分的能感,然后再讲到菩萨的大慈悲的能应。我们先看能感。

“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这个是招感佛菩萨感应的一个主要因素。说假若有一类的众生(这个众生指的是欲界众生),他的内心是“欲心明悟”(这个“明悟”不是说明白实相的道理,而是说他心中对于淫欲的事情已经产生了一种明白跟觉悟的智慧,他能够如实了知爱欲是一切痛苦的根本,他内心有这样的觉悟)。依止这样的觉悟产生以下的修学,他“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日常生活当中严持净戒,使令他这个欲界的色身保持清净无染。这是指的众生有这样的希望,希望能够追求清净无染的身心世界,他心中有这样的希望,而且他也如实地向佛菩萨祈求。

我们看菩萨是怎么回应的。

“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观世音菩萨这个时候就应众生的祈求,现出梵王之身,来宣说离欲清净修学禅定之法,使令他能够远离欲界而成就梵天的果报。你心中有什么样的希望,佛菩萨就应你心中的希望来宣说相应的法,使令你达到心中的希望。

若诸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我于彼前,现帝释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假设有一类的欲界众生,他心中有一个希望,希望能够成就天主(这个地方指的是忉利天的天王,就是我们说的释提桓因)。身为释提桓因他有什么样的功德力呢?“统领诸天”,包括三十三天以及四天王天。那么这个时候菩萨是怎么回应的呢?“我于彼前,现帝释身”,而宣说上品十善以及种种的领导之法,使令他能够成就帝释的果报。这个是讲到成就天王。当然,众生的希望各式各样,有些人希望变成大富长者,有些人希望能够统领大众,不同的希望就产生不同的结果。

若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我于彼前,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假设有一类的众生,他希望自己的色身能够自由自在地游行于十方(这个十方指的是六欲天乃至于人世间的整个四大部洲)。这个时候菩萨就在彼前,现出他化自在天的身(他化自在天就是六欲天的天顶),宣说上品十善以及未到地定之法,使令他能够快速地成就。

若诸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虚空,我于彼前,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假设有一类众生,他对未来有一个希望,希望能够飞行虚空,在整个大千世界的虚空飞行(前面所说的飞行是指的六欲天,这个地方是包括四禅,从人世间到四禅,这个叫作虚空),我于彼人之前现出大自在天身(就是摩醯首罗天王身,也就是色界的天顶,这个大自在天身等于是整个世间有为的福报中最为殊胜的),宣说上品十善,还有四禅乃至于四无量心的法门,使令他能够成就这种飞行虚空的愿望。

若诸众生,爱统鬼神,救护国土,我于彼前,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有一类众生,他心中对未来的生命有一个希望,希望能够去统领这一切的鬼神,而且能够去救护国土(鬼是指无福报的,神是有福德的;没有福德的叫鬼,有福德的叫神),统领鬼神。他经常希望能够去巡视世间,一方面消除世间的灾难,一方面赏善罚恶。他心中对未来的生命有这样的希望,那么,观世音菩萨就在彼前现出天大将军身,天上的大将军身,来宣说五戒十善以及秘密神咒,招呼鬼神之法,使令他快速地成就。

若诸众生,爱统世界,保护众生,我于彼前,现四天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有一类的众生,他对来生有什么希望呢?他希望能够去统治世界,保护众生,所统治的世界包括人世间跟四大部洲,他保护这个四大部洲的众生远离一切种种的灾难。他有这样的使命感,那么观世音菩萨就在彼前现出四天王身,来宣说上品十善、护国安民之法,使令他能够快速地成就。

若诸众生,爱生天宫,驱使鬼神,我于彼前,现四天王国太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有一类众生,他希望来生能够受生到四天王宫去,而且能够驱使人世间的八部鬼神,观世音菩萨就在彼前现出四天王太子之身,来宣说上品十善乃至于符咒(招呼鬼神之法),使令他成就。

这诸天当中其实是分成两类:一个是欲界天。当然欲界天主要是上品十善。第二个就是色界天。色界天除了十善以外,加上四禅乃至于四无量心。

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我想很多人会问一个问题,说我们学佛以后,每天这样拜佛念佛,到底有什么效果?也就是说,到底佛菩萨的加持力是不是真的存在?还是我们拜佛只是借事显理,假借这个拜佛的因缘来开显自性而已?

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很难讲!

佛菩萨到底对你有没有加持力,这个看你心中的祈求,跟你的信心和愿望有关系。如果你不相信佛菩萨的存在,那佛菩萨对你等于是不存在,就等于是没有。你完全不相信佛菩萨有加持力,而且你心中也没有任何希望,那佛菩萨法身不可思议的大慈悲的加持力对你来说是完全没有,就等于不存在,答案就是没有。

如果你“深信诸佛皆充满”,你深信佛菩萨的法身是无所不在的,佛菩萨的色身虽然灭度了,但是他留在法界当中那种大慈悲的本愿功德是存在的,而且你也至诚地向他祈求,那佛菩萨对你的加持力是存在的。

所以,佛菩萨的加持力,我们看这个地方的道理,是因人而异的。因人而异,这个地方我们可以从两层来说明。

如果你念佛菩萨的圣号只是一念的信心,但是你没有太大的希望——你刚好身体痛、肚子痛,或者遇到了没办法处理的灾难,就很至诚地念阿弥陀佛,念观世音菩萨,念地藏王菩萨,欸,感应道交,把你这个灾难消灭。《阿弥陀经》也提到这个观念,就是我们以一念的信心来忆念十方诸佛的名号,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也就是说,我们依止信心来忆念佛菩萨的圣号,能够得到诸佛的护念加持。

但是,如果你只是信心,你不能往生,你一定要加上发愿。你能够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所以,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面强调:往生的观念是一种愿望。你念这句佛号,你是真的有一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的愿望来念佛,这个佛号才能够产生往生的力量。否则,这个佛号对你来说只是一种业障消除、福慧增长。

这个地方讲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从唯识的角度,我们一个人生命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你自己愿意改变。佛菩萨是不能帮你改变的,这个诸位要知道。你一天到晚什么事都不想做,佛菩萨就帮你改变,不是。这个地方的经文是说,你很想改变,但是你有障碍;你真的是产生这样的觉悟:我一定要改变,我来生一定要成就什么,你心中有很强烈的希望,这个时候佛菩萨就现前,为你说法,改变你的思考模式,改变你的行为,结果你的因缘改变了。当然,你的希望是各式各样,佛菩萨满足你的愿也就各式各样。

所以你看,菩萨戒里面提到一个观念说,一个人受菩萨戒跟不受菩萨戒有什么差别?说我不受菩萨戒,我也能够断恶、修善、度众生。但这个地方有很大不同。其中一点不同,你受了菩萨戒,产生这个菩提的愿望,你做事情是以愿望来做事情,你有菩提心,“一者十方佛,悯念常守护”,“三者生生处,为诸菩萨友”。所以,为什么受菩萨戒的人很容易得到佛菩萨的感应加持?因为他有那种强烈的希求无上菩提的愿望。

所以我们要知道,感应道交,你的心力跟佛力,你的心力永远是主动。你一定是从心灵当中释放一种强烈的希求的磁场出来,佛菩萨法身的功德才能够启动,以心力来带动佛力,或者说以心力来感应佛力。这个地方的经文完全是这个道理。

有一个善知识,他讲一个譬喻很好。他说众生跟佛菩萨之间的互动,好像小孩子跟母亲一样。他说,小孩子在哭,大人就会过来。他要不哭,大人不过来。你好好的,佛菩萨没办法帮助你。小孩子有祈求,但不能讲话,只好用哭的。你哭的时候,佛菩萨,这个母亲,就拿一个糖果给你吃。欸,你满足了,那就好了。他给你一个糖果,你继续哭,看这个事情还不行,他拿一个蛋糕给你。你又继续哭,佛菩萨最后就把摩尼宝珠给你。所以,感应取决于你心中有多大的希望。你看你愿意做一个小小的国王,你愿意做一个天王,你愿意做一个摩醯首罗天王,佛菩萨就跟你讲你相应的法。就是说,其实我们的生命还是自己决定的,你希望变成什么样的结果,是你自己的希望决定的。

当然,这个希望是怎么来的?跟你的智慧有关系。听闻佛法,如理思惟,产生抉择。所有的希望都是经过我们对生命的抉择而产生的。我们为什么要不断听经?就是提升你的见地。你有这种见地,你就有这种希望,这种理想抱负,那么佛菩萨就满你的愿。这个地方说明这样一个差别的因缘。

前面这一段是讲到成就天人众之愿,这以下是成就人道众生之愿。

若诸众生,乐为人主,我于彼前,现人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有一类众生,他对来生有一个希望,希望来生能够成就这世间的国王,统理一国的众生。这个时候当然他也跟菩萨祈求。菩萨就在彼前现人王身,而为宣说五戒十善以及帝王德业之法,令其成就。

“帝王德业”这句话我们要再解释一下。你要能够统领大众,是要有一点德行的,不是你福报大就能够统领大众,不是这样。你福报大,你可以做一个大富长者,但是你要统理大众,要有一种德行。

我亲近过很多老和尚,有些老和尚很会修行,福报也很大,但是不见得适合领众;但是有些老和尚福报很大,也非常会领众。这其中一个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忏公师父。我觉得他老人家有两种德行是不得了的:第一个,他非常地知人善用。一个领导者,其实你不必有太高的能力,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人是什么能力,可以放在什么位置,要知人而且要去善用。忏公师父有这种德行,他很清楚地知道你的优点在哪里,你适合做什么事情。第二个,领导者很重要的就是要有情有义。老人家对于手下的干部,只要有功的,他不吝惜重重地犒赏,使令很多人愿意为他卖命。一个领导者,你不一定要很聪明,但是你一定要有情有义。

所以这个帝王的德业包括至少是两个:第一个,你要会知人善用;第二个,要有情有义。这种德行具足了,你来生就有可能“统理大众,一切无碍”。所以,你的果报是跟你内心的状态有关系的。

若诸众生,爱主族姓,世间推让,我于彼前,现长者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有一类众生,他对来生有一种希望,希望能够去管理、统筹同一族姓生活的事务,而且他希望在世间受到人民的恭敬跟爱戴。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就在彼前现出长者之身,来宣说怎么去布施众生,仁民爱物之法,使令他能够快速地成就。

若诸众生,爱谈名言,清净自居,我于彼前,现居士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有一类众生,他心中有一种好乐,喜欢谈说古今的嘉言典章来垂训于后世,而且在个人的修学方面能够深处尘劳而不染世欲,以道自居。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就能够现出居士身,来宣说清心寡欲、以道修身之法,使令他能够快速地成就这个居士之身。

若诸众生,爱治国土,剖断邦邑,我于彼前,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有一类众生,他心中的希望是治理国家的政务,而且他能够很清楚地剖析种种的冤屈,决断是非,很适合做省长或者县长(我们讲“邦”,邦是比较大的国土,就是省长,邑就是县长)。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就现在彼前,现宰官身,而为宣说修身齐家、护国爱民之法,使令他能够快速地成就。

若诸众生,爱诸数术,摄卫自居,我于彼前,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有一类的众生,他好乐种种的数术(第一个“数”是指的天文地理、阴阳五行这一部分,第二个“术”是指医卜命相、书画符咒这一部分),而且他日常的生活当中是爱乐调养色身以延年益寿。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就现婆罗门身,来宣说调气炼丹之法,使令他能快速成就。他有这种希望,菩萨就满他的愿。

若有男子,好学出家,持诸戒律,我于彼前,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有一个男子,他心中一方面好乐修学佛法,一方面厌弃世俗的杂染的生活,好乐过出家寂静的生活,而且也欢喜奉持佛陀所制的种种戒律。观世音菩萨面对这样的因缘,就现出比丘身,来宣说戒定慧三学之法,使令他快速成就。

若有女人,好学出家,持诸禁戒,我于彼前,现比丘尼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这个道理跟前面一样,只是说一个是现出比丘身,一个是比丘尼身,所宣说的都是离染清净的戒定慧之法。

若有男子,乐持五戒,我于彼前,现优婆塞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有男子,心中好乐佛法,也愿意去奉持佛陀的五戒,但是他不能够舍离世俗的生活。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就现出优婆塞的身,来宣说五戒的修学跟护持三宝之法,使令他能够成就优婆塞的身。优婆塞翻成汉语叫近事男,亲近、承事三宝之男子。

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于彼前,现优婆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这个道理一样,只是说前面一个是优婆塞身,所现的身是不一样。一个是近事男身,一个是近事女的身,说的法都是五戒的修学跟护持三宝之法。

若有女人,内政立身,以修家国,我于彼前,现女主身,及国夫人,命妇大家,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有一种女众,她内心有一种兴趣好乐,“内政立身,以修家国”。内政指的是家中的事务,包括她很喜欢去孝养长辈、教育子女;立身指的是她内心当中对于女众的四德(我们讲三从四德),这个四德包括勤劳、俭朴、贞洁、幽静,以这四种德来立身,乃至于以这四德来作为齐家治国之本。她一方面孝养长辈、教育子女,一方面以勤劳、俭朴、贞洁、幽静之德要求自己来齐家治国。她内心当中对于这样的法特别的好乐,她一听到这样的法就起大欢喜。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就在彼前现出家庭主妇之身,乃至于一国夫人的皇后之身,或者是命妇、大家(命妇指受过皇上封赏的女众,大家是一个大家族的主妇),来宣说端庄娴淑、三从四德之法,使令她快速地成就。

若有众生,不坏男根,我于彼前,现童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有一类众生,他心中有一种特别的好乐,欢喜保持童真不坏,观世音菩萨就在彼前现出童男身,而宣说固精养气之法,使令他快速地成就。

若有处女,爱乐处身,不求侵暴,我于彼前,现童女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前面是讲男众,这个地方是讲女众。这个女众欢喜保持处女之身,而且不求侵暴。也就是说,乃至于她受到外在暴力的逼迫也不会顺从,她对这一点特别地要求。观世音菩萨就在彼前现童女身,来宣说清净贞洁之法,使令她快速地成就。

这一部分都是讲到人道的安乐果报。

佛菩萨对众生的加持力应该是分成两部分:

一个是我们身心有灾难,忆念观世音菩萨,忆念地藏王菩萨,忆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放光以神通力来加持我们,但是没有为我们说法。这是第一种,他只是现神通。这样子对我们的加持是一种暂时的消除灾难,但是我们的观念没改变。我们的思考模式没有改变,我们未来的果报当然就没有改变。

第二个就是说,这个众生,他心中有很强烈的希望,他在忆念菩萨圣号的时候,不只是要解决一时的灾难,他对来生是有一种期待的。这个时候就很容易招感菩萨现身为他说法。

蕅益大师说,菩萨的说法是采取两个原则:

第一个是宣说权法,就是善巧方便之法,使令我们能够成就现世的安乐。观世音菩萨是证得圆通的法身大士,但是你希望学各式各样的法,他都不拒绝,他就应你的希望来成就你现世的安乐。

第二个,密令将来成就无上菩提。菩萨说法有一个特点,他会把无上菩提的道法放在安乐的果报当中。比方说,你今天听外道说法,外道也讲五戒,讲十善法,但是你听外道讲法以后,你内心的种子大概就是五戒十善,其他就没有了。观世音菩萨也为你说五戒十善,但是他会巧妙地把无上菩提的法放在五戒十善当中。你依五戒十善的法成就人天果报以后,你就很自然会发菩提心,那个道的力量还在。就是我们讲的为实施权,开方便门、示真实相。他刚开始第一步先满足你现在的希望,把未来的希望先放进去。菩萨的教化众生是不可思议的事,有权实两种的妙法。

当然,这个地方有一个观念值得我们注意。我们看观世音菩萨在前面讲到耳根圆通的时候,在修自利的过程当中他是反闻闻自性,他是回光返照正念真如,可以说是离一切的相状,破妄显真,一切的杂染相、一切的可乐的相全部都不取着。所以自利的部分他是用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正念真如,无有少法可得。但是,你看菩萨度化众生的态度,他是恒顺众生,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

我们利他跟自利的心态不一样。你不能说,我持什么样的戒法你就要跟着我持,我修什么圆顿止观你就跟着我,不是这个意思。度化众生,你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来度化他。你看观世音菩萨就是这样的做法。你希望成就什么样的因缘,他就先满你的愿,先以欲钩牵,再令入佛智。或者我们说,《法华经》说的开方便门,然后再进一步地示真实相。这个地方是我们未来度化众生要学习的地方。

这是讲到菩萨的现身和说法,来使令众生成就欲乐。心中有什么样的希望,菩萨就现身为你说法,使令快速成就。

卯二、成就厌离

这个地方就是说,你希望能够厌恶、远离某一种果报,菩萨就为你说法,使令你厌离而得生于人道之中。

若有诸天,乐出天伦,我现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图二】

说有一类的诸天(这个诸天应该偏重于欲界的诸天),这个天人心中有一个希望,希望能够远离欲界天的果报。

欲界天的果报有三种的过失:

第一个,诸天会爱着天乐而不思出离。我们到了天上去以后,所接触的色声香味触这个五尘非常胜妙,包括你看到的形状、听到的音乐都特别地美妙,所以诸天是没有出离心。佛陀不在天界出世,因为出世也没用,等于是白白地浪费精神体力。你看佛陀只在人世间出世,因为人世间苦乐参半,刚刚好。诸天第一个过失,他没有出离心。

第二个,就是这诸天果报当中,有一类的诸天是福报浅薄,恒受饥渴。有一种诸天,他可能是因为内心某一种善心的德行而生到天上去的,但是他布施的善业不够,所以他虽然现出诸天的尊贵身,但是他“食常不足”。在经论上说,很多天人要跑到人世间来吃水果,野生的水果,因为他吃不饱。那么吃不饱他为什么能生天呢?他因为有某一种美好的德行而生天,但是他布施的善业是不够的,这个也是他的问题。

第三个,诸天他没有一种很强烈的专注的忆念。天人的五阴身心是极度地散乱。所以你不要看佛陀说法的时候释提桓因下来听,他一回到宫中就全部忘光了,因为他没办法去忆持,去专注地忆念佛法僧三宝。他的果报体有这个问题,散乱。

这个天人,当然应该过去世是有一点佛法的善根,得到诸天美妙安乐果报的时候他非常后悔,他觉得不应该来到天界,他希望能够去改变他的本位,当然他就跟佛菩萨祈求。“我现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现出天人之身,来宣说无常、苦、空、无我之法,使令他能够快速地结束天的果报,而往生到人道去。人道是法器,能够修学佛法。

若有诸龙,乐出龙伦,我现龙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这个龙,它是广修种种的福报,但是它有两个问题:第一个,它不奉持如来的戒法,它不持戒;第二个,它的脾气特别地暴燥,欢喜斗争。但是它有福业,它生在龙宫,也享受很好的龙宫的生活。

它得到龙的果报以后,有三种过失:第一个,热沙炙身。天气热的时候,那个沙吹过来,就跑到它的鳞片当中去伤害它的色身,热沙炙身。第二个,风坏宫掖。大风一吹,就把它的宫殿破坏了。第三个,金翅鸟啖。大鹏金翅鸟翅膀一振动,就把海水拨开来,把龙抓去吃掉了。它有金翅鸟伤害的恐怖。

所以,它得到龙的果报的时候非常后悔,它希望厌离,便向菩萨祈求。“我现龙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菩萨就为它宣说,你要好好地持戒修善,要保持正直柔和、仁慈谦让之心,使令它快速地成就。改变一下心态,改变一下行为,你才能够快速地远离龙身的果报。

若有药叉,乐度本伦,我于彼前,现药叉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药叉是八部鬼神的一种,翻成中文叫勇健鬼,他的行动非常快速,但是性情特别暴恶。他对于这样的一个果报体非常厌恶,“乐度本伦”,所以观世音菩萨就现在彼前,现药叉身来说明持戒修福、柔和善顺之法,使令他能够远离药叉之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