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鱼跃龙门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皇帝假死?不管了,我直接登基!!
一个锦衣华服的公子哥哭丧着脸,对着自己的父亲说道。
他爹虽然只是个六品,若制度不变,仍有大把的银子可上下打点,完全不用发愁前途。
“慌什么!陛下年纪尚幼,未必能扳动朝中的那些老骨头。”
他父亲故作镇定地安慰道,但颤抖的双手却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安。
一时间,京城内外,风起云涌。
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怀揣着各自的梦想和抱负,纷纷涌入京城。
这座古老的都城,仿佛在一夜之间焕发了新的生机。
客栈爆满,酒楼座无虚席,就连街边的茶摊,也挤满了人。
这些学子,有的风尘仆仆,衣衫褴褛,一路乞讨而来,只为了心中那个金榜题名的梦想;
有的锦衣华服,气度不凡,身后跟着仆人,带着满满的盘缠,仿佛来京城郊游一般。
他们聚在一起,高谈阔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他们讨论着时政,批判着弊端,憧憬着未来。
“诸位,这科举啊,早就该改了!”
一个身材瘦削,但眼神锐利的学子慷慨激昂地说道:“如今的科举,完全被那些世家大族掌控。”
“寒门子弟,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难有出头之日!”
“是啊!我认识一个同乡,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却因为家境贫寒,屡试不第,最后郁郁而终!”
“诸位,这次皇上召见,是咱们的机会!”
“咱们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向皇上陈述利弊,让皇上看到科举的黑暗!”
学子们的情绪被点燃了,纷纷附和,群情激奋。
他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正在缓缓拉开帷幕。
御书房内,檀香袅袅。
李承风正襟危坐于龙案之后。
奏折堆积如山,却被他弃之一旁。
他敲击桌面发出声声脆响,仿佛敲在那些世家大族的心脏上。
今年的科举,他决定要亲自出马,来一场真正的变革。
“摆驾,太和殿。”
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们翘首以盼,像一群等待检阅的士兵,紧张又兴奋。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照亮了他们眼中闪烁的希望之光。
李承风的身影出现在殿门口,学子们立刻跪倒一片,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响彻云霄:“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他环视众人,目光中带着一丝怜悯:“朕知道,寒门子弟求学不易,十年寒窗苦读,却往往因为出身而被拒于仕途之外。”
说到一半,李承风抬手示意。
“啊,都坐下吧。”
“今日,朕想听听你们的心声,说说这科举,到底有哪些不公之处。”
此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千层浪。
学子们压抑已久的情绪终于得以宣泄,纷纷义愤填膺地控诉着科举制度的弊端。
“启禀陛下,如今科举,考官多为世家大族出身,徇私舞弊之事屡见不鲜!”
“陛下,科举考试的内容也早已脱离实际,尽是些华而不实的辞藻堆砌,于国于民毫无益处!”
李承风静静听着,心下却暗喜。
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要让这些寒门学子,亲口说出心中的不满,将那些世家大族的丑恶嘴脸,彻底暴露在阳光之下。
这时,一个名叫张远的学生站了出来,他身材瘦削,但眼神锐利。
“陛下,臣以为,要想真正改革科举,必须从源头抓起。”
李承风目光落在他身上:“哦?说下去。”
“是。”
张远向他行礼,开口道:“其一,考场必须由陛下信任之人亲自把控,杜绝徇私舞弊。”
“其次,科举的内容也应该更加贴近实际,考察学子们的真才实学
张远叙述间,李承风饶有兴致地打量着他,心中暗自赞赏此人胆识和见地。
“最后,这高额的进门费也该取消了!”
听闻还有进门费,李承风龙眉倒竖,道:先帝在时,每年拨款无数用于科举。”
“想不到啊...”
张远深吸一口气,再次开口道:“此事虽令人不齿,却并非个例。”
“臣家乡便有此陋习,名为‘场地费’,实则敛财之举。”
“若不缴纳,便会被各种理由拒之门外,即便侥幸入场,考官也会百般刁难,难以高中。”
李承风听得心惊,他明白王朝弊病诸多,却不想这腐败之气在各省蔓延,已有如此气候!
“陛下,臣也曾遭遇类似情况。”
一个来自江南的学子壮着胆子补充道:江南之地,富庶繁华,这进门费更是名目繁多,诸如‘笔墨费’、‘茶水费’、‘监考费’,不一而足。
开了这个头,诸多学子纷纷哭诉。
“陛下明鉴!在下家乡地处偏远,本就贫瘠,还要承受这额外的负担。”
“是啊陛下!我家中本就清贫,为了凑齐这些费用,几乎倾家荡产!”
殿内一时议论纷纷,学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将科举制度的弊端揭露得淋漓尽致。
李承风静静地听着,待众人稍稍平静后,他朗声道:“诸位学子的心声,朕已明了。”
“今年的科举,朕将亲自监考,考卷也由朕亲自批阅。”
“朕希望诸位学子能够在考卷上畅所欲言,将你们的真才实学展现出来!”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亲自监考!这是何等殊荣!
有当今圣上坐镇考场,想来那些个公子哥儿必然原形毕露!
学子们又惊又喜,纷纷叩谢皇恩。
“陛下圣明!”
张激动地高呼,率先跪倒在地,以头触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其他学子见状,也纷纷跪拜,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响彻大殿。
“朕期待你们的答卷。”
李承风微微一笑:“都散了吧。”
学子们陆续退出太和殿,脸上洋溢着兴奋和希望。只有张远,被李承风留了下来。
“你叫张远,是吗?”
李承风重新让张远坐下,自己则坐在一旁,开口问道。
张远恭敬地回答:“回陛下,正是。”
“你方才所言,甚合朕意。”
“朕想听听你对科举改革的具体想法。”
张远不卑不亢,侃侃而谈:“陛下,臣以为,当今科举弊病丛生,其根源在于脱离实际,闭门造车。”
“试想,八股取士,文章做得再花团锦簇,于国于民又有何益?不过是堆砌辞藻,玩弄文字游戏罢了。”
他顿了顿,观察着李承风的反应,见皇帝并未露出不悦之色,才继续说道:“臣建议,科举内容应当贴近实务,例如农政、水利、军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