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 > 第115章 强硬的朱由校

第115章 强硬的朱由校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

朱由校和张蔷,都不愿意法安亲自去冒险,但是,这种天子私下里调查边帅的事,一个操作不当,就会适得其反。

如果毛文龙真是一个忠心恳恳的人,天子的这种调查,会让他觉得天子不信任他,真会寒了忠臣之心。

另一方面,如果毛文龙真的像朝臣们上奏的那样,嚣张跋扈,杀良冒功,交结后金,这样的人,一旦知晓天子在调查他,会不会破罐子破摔,直接投了后金呢?

做为穿越者的张蔷,也不敢为毛文龙打包票,毕竟,后来投降“我大清”的三顺王,全是毛文龙的手下。

估计,这也是终明一朝,始终没给毛文龙平反的原因。

张蔷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只好同意了法安的意见。

第二日,法安就带着两位手下出发,准备从山海关入海,一路考察过去,连东虏侵略朝鲜的真实情况,也一并查探清楚。

这种监查百官,打探情报的工作,其实应该交给锦衣卫去做,万历朝的明倭战争期间,锦衣卫就为大明军队,探查到了许多重要情报。

但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早成了魏忠贤门下走狗,目前,张蔷还不敢把如此绝密的任务,交给锦衣卫去做。

唉,还是缺人呐。

三月初一,六十四岁的老臣袁可立走马上任,兵部尚书上任的第一把火,就表明大明对东虏的立场:绝不和谈,坚决打击!

宁远大战后,袁崇焕曾经建议与东虏议和,企图以默认东虏实际控制地区为条件,维持与后金的关系。

为此,努尔哈赤去世后,袁崇焕还遣使吊唁。

但东虏态度强硬:一是要求将山海关以东的土地,全数割让给“我大清”;二、要求明朝,每年交纳五十万两白银的“岁供”;三、“我大清”的皇帝,要与大明的皇帝,以兄弟相称;四、双方互相遣送公主和亲……

朱由校也下旨表明自己的态度,为袁可立站台:我大明立国两百六十载,不纳贡!不称臣!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对于大明叛贼,绝不和谈,坚决打击!

此言一出,天下哗然,特别是读书人,更是改变了对木匠天子的看法,原来,年轻的天子,还有如此的血性,那么,东虏有何惧哉?胆敢来犯,揍他丫的!

袁可立却接到了张蔷的提醒:山海关外的宁锦一线,要加强备战,东虏打败朝鲜以后,定会进逼我宁锦防线,准备战斗吧。

袁可立:……朝鲜属国和宁锦防线,他先顾哪一头呢?

这日,袁可立请求面见朱由校,对这位三朝老臣、天子面前的当红炸子鸡,以黄立极为首的阉党内阁,根本不敢扣留他的折子,第一时间便递了上去。

朱由校见了袁可立的请见折子,对旁边的张蔷苦笑道:“阿蔷,袁爱卿这是要银子来了。”

张蔷正色道:“东虏乃是劲敌,该花就得花。”

袁可立果然是来要银子的,他递上两本折子,一本是关于朝鲜战场的,一份是关于宁锦防线的。

张蔷看了看,对于朝鲜战场,袁可立觉得,大明如今自顾不暇,只能敦促毛文龙拖住阿敏,断其粮道,不断骚扰,给朝鲜君臣争取时间,组织抗清。

要驱使毛文龙,当然要足量地供给粮草,所以,袁可立为东江镇申请了一笔三十万两银子的军费,用于增加装备和募集兵士。

张蔷用手指点在三十万两那个数字上,问袁可立:“袁大人,这二十万两军费,到毛将军手上,还能剩下多少?”

这时期的大明官场,贪污腐败已成常态,这三十万两,出户部的时候,就会“漂没”两成,这是军费,户部也不敢截留太多,漂没两成已是良心价。

到辽东巡抚衙门,至少得截留一半,再加上各级经手的大小官员,层层截留,真正能到毛文龙手中的,不到三成九万两。

就是这九万两,毛文龙能拿多少出来,真正用在更新装备,操练士兵上来?

袁可立也知道这个痼疾,他无奈地说:“臣何尝不知?要是再多,户部郭尚书就要跟老臣翻脸了……”

张蔷叹息道:“是啊,如果这三十万,实实在在地用到更新装备,操练士兵身上,何愁建不起一支强军?”

朱由校生气了:“谁敢向军费伸手,朕剁他的爪子!”

张蔷对墙角值班的中书舍人道:“万岁爷的话,原话记录!”

“遵旨!”中书舍人和值班的翰林恭敬地应道,按裕妃娘娘的旨意,这句话要做为天子的指示,写在折子的回复意见上。

宁锦线的军费,是巡抚袁崇焕发回来的,共五十万两,袁可立评估一番后,没有动,仍是五十万两。

张蔷知道,大明的步兵,对上东虏的骑兵,是绝对没有胜算的,就算花大价钱组建的关宁铁骑,在东虏的眼里,也是一支弱旅,如果没有更先进的武器装备,大明是打不过东虏的。

无他,原本的历史早就证明过了。

袁可立毕竟是这个时代的人,他看不透历史的迷雾,穿越者张蔷看得透,可以为他指明方向。

“袁大人,可曾听说过前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叶梦熊?”张蔷直接问道。

朱由校疑惑地问:“阿蔷,叶太保有何功绩?”

张蔷还没答话,袁可立就回道:“臣对叶前辈在西北治边的手段,十分佩服,臣在山东,多有借鉴叶前辈的治边方法,没想到娘娘还记得这位前朝老臣。”

“叶尚书在西北用兵,平定火落赤部和哱拜之乱时,多用火炮,可见,火炮是对付北方骑兵的一大利器……”

说起火炮,朱由校来了兴致,他拍着桌子说道:“火炮么?朕知道,去年,辽东袁爱卿奏报,宁远城的火炮,打死了东虏老酋。

魏伴伴对朕说,从南方佛朗机人那里买火炮,费用太贵,无法多买。

想不到,前朝的叶太保,就是惯用火炮之人!”

袁可立闻弦歌而知雅意,借机说道:“臣下来,加强对火炮的研究……”

张蔷惋惜地道:“去年,王恭厂的大爆炸,让我大明损失了历年结存下来的火药库存,和众多的火药工匠。

本宫觉得,兵部需要成立一个研究部门,网络天下英才,专门研究火器。

西方人靠着坚船利炮,在全球到处殖民,大明要打败东虏,也得靠火炮和火器。”

袁可立看了朱由校一眼,犹豫着说:“娘娘的建议,是极好的,只是成立这样一个部门,又得花钱……”

朱由校下意识地捂了捂袖口,他的钱袋子就放在袖口里面,张蔷被他的样子逗笑了,拿开他的手,对袁可立说:“事关国家安危,该花的银子,一两也不能省……

袁大人只管下去准备,银钱的事情,不必担心。”

袁可立此次奏对,不仅在乾清宫待了两个时辰,到了中午,还被邀请与天子和吴王共进午餐,这份殊荣,让许多臣子眼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