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回家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梦回1984:梦想搬运工!
过完周岁第二天清晨,三口之家带着打包好的行李踏上了回家之旅。
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这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城市,令这座历史名城彻底苏醒。
温市号称“东方威尼斯”,作为母亲河的温瑞塘河上遍布大大小小的木板船。
李国庆骑着码头租来的永久牌宝马,后面驮着的是抱着李敏的潘人美,在当时是非常普通的一个三口之家。
自行车穿街走巷,一路从小南新村路过大南门,解放街,朔门街,到安澜亭码头将租来的宝马归还。
两人抱着李敏和行李一路走向码头。
85年末的安澜亭码头怎么看怎么新鲜,卖票亭外遍布挑着扁担的货郎,叫卖着不粘牙的麦芽糖、芙蓉糖、?麻巧、?油蛋、?猪油糕、?双炊糕,还有冒着滚滚白烟的新鲜出炉的小馄饨。
这么多小吃中李敏还是最喜欢油蛋,油蛋由糯米粉团包裹豆沙馅或黑芝麻馅,?外面沾满白芝麻后下锅炸至金黄酥脆,虽然经过炸制但油而不腻,?是一种好吃到停不下来的街头小吃。?
撕扯表皮时,?会感到松脆并可能炸裂,?入口后,?油而不腻的口感和内里夹馅的流心芝麻给人以甜而顺滑的享受。?
这种小吃不仅味道纯正,?而且老少皆宜,?是温市人在过去常见的街头小吃之一。
可惜,他还只是个两岁的婴儿,顶着四颗门牙还吃不了这么黏糊的食物,只能是撑死眼饿死球,通过回味过过瘾。
因为要回家,今天李国庆梳着一头飘逸的飞机头,下巴留着一缵浓密的胡子,一身的笔挺的中山装,脚上穿着一双手工制作的大头皮鞋,擦得那是亮堂堂的,要不是被肩上的大麻袋和时不时吸下鼻涕破坏了美感,否则就是80年代典型的传统型男派头。
老子曰:身高不够,行头来凑,不要温度,只要风度,说的就是李国庆这身打扮。
哪个老子说过这个话?咳咳。。。自己领会!
而潘人美梳着一头蓬松的卷发,穿着羊羔毛绒大外套和皮裤,脚上穿着女士皮鞋,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时髦。?
而李敏就更别提了,头上一顶羊毛织的帽子,身上穿着三件羊毛衫,所以说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买票登船,轮船上很多都是去市区采买回家的形形色色的人,像李国庆、潘人美这样打扮的并不多见,那个年代城里人还是比较歧视乡下人的,很少有城里人愿意下嫁乡下去。
轮船在平静的瓯江上行驶着,江北岸小山上有着两座历经千年依然耸立的高塔,注视着对岸那日新月异的千年古城。
经过半个小时的行程,轮船在永县江北乡清水埠码头靠岸,潘人美夫妇抱着睡眼朦胧的李敏上了一辆三蹦子,没办法,一天就三趟去县城的公交车,出租车什么的那都不是乡下该有的。
这个年代的三蹦子突突突的,它的发动机和拖拉机是一样一样的。
三四十码就已经是高速行驶了,那发动机的响声就别提了,别说睡觉,说话都要靠吼。
行驶在凹凸不平的路上,那简直就是跷跷板一样时不时给你来一蹦。
一个多小时终于是蹦到了县城车站,李国庆抱过李敏,肩膀上背着麻袋和潘人美一起快速往家走去,一路上都是和他们夫妇打招呼的路人。
在这个走一圈都不用一个小时的小县城里,李国庆夫妇可是大名人。
李国庆1984年初退伍回来被安排到永县水电公司上班,那个年代可是号称电老虎的年代,加上他为人热情,手又巧。谁家还没有个拉电灯,谁家还没啥电器坏了需要修理。什么风扇,电视机,收音机从此再也不需要跑市区修理了,所以说部队出人才。
李国庆住在浦口村一小弄趟里的水电公司大院,大院三面有着2米多高的围墙,围墙西北是修建在屿山上,南面是一条小胡同挨着县杀猪场,东面是唯一的入口两片大铁门耸立在小弄趟深处。铁门里外是两个仿佛完全独立的世界。
跨进大铁门就是七间两层楼的水电公司办公楼,一楼走廊上站着2个人在那里聊天,看见李国庆抱着一孩子提着行李往家走,都笑着打招呼喊道:“国庆,人美,今天抱着宝贝儿子回来啦?呵,小家伙可真精神诶,长得可真漂亮!”
小李敏定眼一看,这不是未来公司唯一一个会开吊车的卡车司机唐洪康师傅和食堂主厨陈有生师傅吗,这两位可是发小唐文力,陈亦彬的父亲,加上表哥沙砾,他们可是号称水电四小虎啊。
当然,在大院小姑娘们的眼里,他们是被称为电力四害,是狗见到他们都会夹着尾巴跑路的存在。
不过这个时候他们也就是三个4岁的小屁孩,前世如果不是潘人美虎俱一震逮着他们仨揍了一顿,他们还不带我李敏玩呢。
前世你们对我爱答不理,今生让你们高攀不起,李敏心中想道。
办公楼西边有一排16间一层楼的红砖房,这就是水电公司宿舍楼,当年被称为小红楼。88年的时候会拆掉重新建成一栋5间5层楼的公寓房,这都是领导才能住的顶级公寓,靠近办公楼的第一间就是李敏家。
为什么他家会是第一间呢,因为靠近南北角是水电公司唯一一个出恭的公厕,对门就是十六号,那酸爽的味道越靠近越浓郁,哎呀。。。不提也罢。最后靠着潘人美操着一股浓郁的温市话以及背后的潘湘潭,李国庆顺利的拿下了一号宿舍。
二号宿舍是潘人美二姐潘抗美的,那是位女强人,15岁离家去疆省插队,30岁返乡,听从潘潭湘安排嫁给了纽扣之都桥头的乡下小伙沙高特。沙高特是部队转业干部,夫妻二人三十多才有的儿子,那是疼的不得了,一天到晚总是听到潘抗美那带着仙居味的普通话喊着:“阿砾吃饭啦,阿砾要学习啦。”
三号宿舍是卡车师傅唐洪康家,四号宿舍是食堂主厨陈有生师傅家。所以他们四个是穿着开裆裤一起长大的。
宿舍后门外是一个大水塘,每年夏天是他们小孩游泳的地方,水塘东面是一块大操场,也是所有车辆停放的地方。
操场东边是集体食堂,食堂前有一口深水井,也是小院生活用水唯一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