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长安道:无尽告别,以及诀别(四)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扶摇少年:李商隐的奇遇!
四、三道而退
开成二年正月,李义山第五次参加礼部春试。
今上自前年甘露事变后,郁郁不乐,左右神策军的蹴鞠之会,十减六七,虽然宴乐满庭,但他也不曾有笑颜,他闲居时或者徘徊眺望,或者独语叹息。他曾对宰相说,朕与卿等议论天下之事,有势致不得行,只能退而饮酒求醉。
如今他更是沉迷于经典,还欲复兴古乐。太常寺乐官有善习古乐者,作了《霓裳羽衣曲》进献,今上诏集中书、门下两省及各部三品以上官员身着常服列坐聆听,乐官合奏完毕,众臣惊异,相顾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唐,杜甫,《赠花卿》)今上大喜,将曲名《霓裳羽衣曲》密赐予礼部贡院,作为进士诗赋的题目。
李义山参加春试后,门下省左拾遗令狐子直在散班后路经中书省,他碰见了中书舍人高锴,本年高公再次主持贡举。
高公问令狐子直,八郎交游之中,与谁最为相善?
令狐子直说,李商隐,字义山;李,商隐,字义山;李,商,隐,字义山。
令狐子直说完,不为荐托之辞,作揖退去。
令狐子直回到家,请李义山前来相见。他建议李义山即时向华州刺史崔龟从行卷。中书舍人一职员额三人,高公自大和七年至今任中书舍人,崔公曾于大和九年到开成初年任中书舍人,崔公与高公曾为同事,二人向来有旧,崔公又是清河崔氏,门第较高公显著,若得崔公荐举,必有大用。
李义山曾经在长安向诸公行卷,诸公有置之而不读的,有默读而不出声的,还有读着读着,漏字坏句,不解本义的,李义山进又不敢追问,退又不得自解。他对行卷一事,渐渐心灰了。自从大和七年第三次下第后,他便不再行卷。
今日,令狐子直面授个中机密,让他只行一人,只行一卷,他自然全力为之。于是,他裱了诗文卷,给华州刺史崔龟从写了一封自荐信,是为《上崔华州书》:
中丞阁下,愚(我)生二十五年矣。五年(五岁)读经书,七年(七岁)弄笔砚,始闻长老(长者)言,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常悒悒(抑郁)不快,退自思曰:“夫所谓道,岂古所谓周公、孔子者独能邪?盖愚与周、孔俱身之耳。”以是有行道不系今古,直挥笔为文,不能攘取(引用)经史,讳忌时世。百经万书,异品殊流,又岂能意分出其下哉。
凡(共)为进士者五年。始为故贾相国所憎(不喜),明年(大和八年)病不试,又明年(大和九年)复为今崔宣州所不取。居五年间,未曾衣袖文章,谒人(拜见)求知,必待其恐不得识其面,恐不得读其书,然后乃出。呜呼!愚之道可谓强矣,可谓穷矣。宁济其魂魄,安养其气志,成(成全)其强,拂(擦除)其穷,惟阁下可望。辄尽以旧所为(旧诗文)发露左右,恐其意犹未宣泄,故复有是说(此信)。某再拜。
李义山在信中说,天下的道,并不是周公和孔子所专有,他与周公、孔子都是血肉之躯,也可以直书、践行和坚守自己的正道。这是他的桀骜,也是他的守望。长安到华州不足二百里,李义山的书信和诗文驿传出去之后,第二日就送到了华州。
二月二十四日,礼部放榜,李义山中进士。状元为李肱,同科进士还有韩瞻、独孤云、李定言、韦潘、杨戴、曹确、郑茂谌等,一共四十人。李义山及第后,立即向令狐壳士写了书信报捷致谢,信曰:
《上令狐相公状》
今月(二月)二十四日礼部放榜,某徼幸(侥幸)成名,不任(不胜)感庆(感激欢庆)。某材非秀异,文谢清华,幸忝(辱没)科名,皆由(令狐公)奖饰。昔马融立学,不闻荐彼门人;孔光当权,讵(岂)肯言其弟子?岂若四丈(令狐公)屈于公道,申以私恩,培树孤株,骞腾(飞腾)短羽。自卵而翼,皆出于生成;碎首糜躯(粉身),莫知其报效。瞻望(令狐公)旌棨(仪仗),无任(不胜)戴恩陨涕(落泪)之至。
新科进士还要通过吏部关试,才能释褐为官。吏部关试先考书和判,书法遒劲优美、判案文理通达才能过关,过关者再参加铨选,铨者,权衡也,铨选考的身与言,要求参选者形貌雄伟端正、言谈从容辩正。
三月七日,李义山参加吏部关试。他久在幕府,书与判正是其日常,又是风流才子,身与言也是其自然,因此他顺利通过吏部关试,从此脱下布衣,成为官员。
通过关试后,李义山与新科进士们一起拜见主考官高公和宰相,之后参加杏园探花宴。新科进士们招摇过市,长安城内一片欢腾,一切正如孟郊《登科后》诗中所言,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之后,李义山又参加了曲江宴饮和雁塔题名。
李义山题名归来,给宋华阳写了一封短信,告知她自己已经登科,托郑道士转送。但是他等了几日,却没有回信,他想,登科的事情,想必宋华阳已经知道了。
令狐子初邀了两位弟弟、李义山和蔡京到全溪别业宴饮,庆祝李义山登第,同时令狐三兄弟各请了几十日省亲假,他们要去兴元府探望父亲,李义山和蔡京也借机为令狐三兄弟饯行。
到了相约之日,李义山听鼓而起,一大早就出城了。五人聚齐,面山对酒,只见终南山上的积雪融化,全溪的流水铺张到墙院之下,钟声敲不散槛前的浮云,浮云也掩不住古寺的钟声,他们人人开心至极,感觉不到时光的流逝,只有竹林与松柏的影子浓了又淡,又有渔夫和樵夫的歌声断了又续。
令狐子初说,吾等五人相约,就在村南,每人置一处别业,以后子子子孙,也能一起在此耕作。众人齐声叫好,大口饮酒立约。
蔡京说,饮酒立约不能算数,新科进士应作诗为证。
李义山又倒了一杯酒,一饮而尽,大声说道,诗来也:
《子初郊墅》
看山对酒君思我,听鼓离城我访君。
腊雪已添墙下水,斋钟不散槛前云。
阴移竹柏影还淡,歌杂渔樵断更闻。
亦拟村南买烟舍,子孙相约事耕耘。
令狐三兄弟要离京探父,李义山也要回乡探母了。话说,令狐壳士收到礼部通传录取姓名之后,就来信邀请李义山到兴元府为幕僚,如今又复其报捷书信,问他行期。李义山拟先回怀州河内省亲,中秋之后启行,他给令狐壳士回信说:
《上令狐相公状》
前月(三月)七日过关试讫。伏以经年滞留,自春宴集,虽怀归若无其长道,而适远方俟于聚粮。即以今月(四月)二十七日东下。伏思自依门馆,行将十年;久负梯媒,方沾一第……虽济上(太原)汉中,风烟特异;而恩门故国(故乡),道里斯同。北堂(母亲)之恋方深,东阁(令狐公)之知未谢。夙宵感激,去住(留)彷徨……况自今岁,累蒙荣示……促曳裾(食客)之期,问改辕(转向)之日……仰望辉光,不胜负荷。至中秋方遂专往起居未间……
四月二十七日,众同年在灞上送别李义山,李义山作诗相赠,诗中有句:
灞陵柳色无离恨,莫枉长条赠所思。
李义山与同年虽有离别,却并无离恨。
六月,李义山返回长安。令狐三兄弟早已探亲归来。话说令狐子初去的时候,一路上崇山峻岭,他坚持自己行走,就算是撕裂了筋骨,痛不欲生,他仍然苦行不止,到了兴元府之后,他的筋骨重新生长,多年腿疾居然痊愈。李义山也觉得十分神奇,并为令狐子初感到高兴,他致信令狐壳士祝贺子初双腿痉挛消释。书信曰:
《上令狐相公状》
伏承博士七郎(令狐子初)自到彼州(兴元府),顿痊旧疾,无妨步履,不废起居。某顷(某刻)在东郡(洛阳),久陪文会,尝叹美疹,滞此全材。今则拜庆之初,累岁(多年)之拘挛(痉挛)顿释;承欢之始,一朝而跪起如常。理绝言诠(解说),道符神用。……念彼良方,始忧病在骨髓;征诸大《易》,终闻蹇(蹇卦)利西南。此皆四丈(令狐公)德契诚明,七郎(令狐子初)行敦孝敬,才当抚觐(探望),并愈疲羸。某素受恩私,不任(不胜)抃贺(拍手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