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 > 第46章 和亲之痛

第46章 和亲之痛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

【公元前48年,在位二十六年的汉宣帝病逝于未央宫,原皇后许平君之子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

刘病已在去世之前,特地为刘奭安排了三位辅国能臣。

以乐陵侯史高为主,太子太傅萧望之和少傅周堪为辅。

其中萧望之是儒家学派,深受汉元帝信任,他也清晰地看到了朝堂权力被外戚和宦官严重把持。

遂建议汉元帝削弱宦官和外戚,如中书令这样直接处理政务的重要官职不该掌握在宦官手里,否则第一时间接触奏章的宦官便有极大权力左右政令。

建议削权分化宦官和外戚。

可是汉元帝优柔寡断,不知没了这群宦官,谁还能如此值得信任替他治理朝政。

久而未决之下,身为外戚的史高和宦官联手,诬告萧望之,使其为了自证清白自杀而亡。

汉元帝气愤不已,可是失去萧望之这些儒臣帮助后,他更难以遏制宦官和外戚。

也终于深刻体会到了萧望之所说宦官专权的危害是有多么严重。

此后以石显为代表的宦官集团,和以史高为代表的外戚集团彻底把持朝政。

就连有人提醒汉元帝当今朝堂混乱不堪,绝不可再宠信宦官和佞臣,都会被石显以诽谤朝政为由直接处死。

一生碌碌无为放纵宦官当权的汉元帝,还因吏治败坏,百姓受剥削严重,导致国家动荡不安,流民四起,就连祖上打下来的领土都开始丢失了。

首当其冲的便是海南岛上的官吏暴虐横行,搜刮民脂民膏,岛上百姓群起反抗不断,最终大汉被迫放弃在岛上设置官署,海南岛领土就此遗失。

汉武帝时期设置的高句丽县,即chaoxian,北夫余王之子朱蒙在县内建国,称高句丽国,汉元帝不承认高句丽国,却又没有派兵镇压不臣。

高句丽县也暂时丢失。

汉朝的弊病非但没有在尚有挽回余地时解决,反倒在汉元帝一朝越发深重,导致大汉的国力和统治严重衰弱,最终在日后的积重难返中正式被篡位亡国。

而汉元帝一朝除了这些重大政治事件外,还有一件外交事件被历史记载了下来。

而此次事件的主要人物,反倒比汉元帝这个帝王更为世人所知。

公元前54年,汉朝的一户平民之家中诞下一位女娃娃,名为王昭君。

王昭君天生丽质,自幼便是远近闻名的美人胚子。

有诗称其曰:峨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

兄嫂和家人都对其疼爱有加,不惜耗费家财让其学习琴棋书画。

待王昭君到了选秀的年纪,她的美貌冠绝当地,顺其自然成为当地郡县首选被送入宫中。

入宫后成为秀女的王昭君,待经过汉元帝挑选后便有机会被纳入后宫。

以王昭君的美貌理应是必然能被选上,可是因为天南海北的秀女太多,汉元帝看不过来便让画师画下秀女们的美貌再慢慢挑选。

而王昭君因为没有贿赂画师,便被画师故意在额头点上了一颗大痣。

当时的汉朝有面相之说,额头有大痣是为克夫之相,因此王昭君没能被选上。

连画师都如此大行贪污之举,可见在汉元帝的无能统治下,整个汉朝吏治是如何的腐败。

王昭君作为普通宫女默默无闻数年之后,南匈奴单于以臣子身份前来朝见大汉皇帝。

此间,匈奴单于按例请求迎娶大汉的公主,以成为大汉的女婿加强双方之间的姻亲关系。

汉元帝也照例随便挑选了以为有克夫之相的王昭君封为大汉公主,准备将之作为和亲送与匈奴单于。

然而在汉元帝为“大汉公主”举行送别礼时,这才得见王昭君的额头哪里有什么大痣,分明美得倾国倾城。

顿时后悔将王昭君赠予匈奴单于。

可是一旁的匈奴单于,早就在为大汉皇帝能将如此美丽的“女儿”嫁给自己,而对大汉皇帝感激不已。

这番情况下汉元帝再怎么后悔都不好收回成命,以免导致与南匈奴交恶。

就这样,被命运捉弄的王昭君被迫离开了让她眷恋不舍的大汉故土,去往了草原成为匈奴人的妻子。

事后的汉元帝也是勃然大怒,彻查缘由得知画师贪腐,直接将那些画师全部处死,害了王昭君的画师亦在其中。

正式出塞离开大汉时,王昭君吹奏了一曲离别悲乐,以此纪念家乡。

那哀伤的曲声让南飞的大雁甚至都落地驻足了下来,沉鱼落雁中的落雁雅称,由此得来。

王昭君在匈奴的余生坎坷颇多。

南匈奴单于与王昭君成婚才三年便去世了。

王昭君去信大汉请求回到故土,却被拒绝。

之后王昭君又被迫嫁给了单于的长子,即他丈夫的大儿子。

如此生活十余年后,第二任丈夫也去世了。

即便经过十多年的岁月沧桑,王昭君的美貌犹在。

于是又被迫嫁给了第二任丈夫的弟弟。

一生被迫嫁给三个有血缘关系的男子,直至王昭君去世,她都没能再回到大汉故土。

而绝世美貌带给她的,除了年少时那段只能被怀念的幸福,更多的却是大半生的悲伤与忧思故国。

中原王朝的和亲之举,一定程度上为国家促进了和平。

可那样的和平,又是牺牲了多少中原女子或公主的一生,被迫委身于异国男子,甚至因为外族的习俗,多数时候都要复嫁给多个男子……】

有宦官和外戚弊病的朝代,更多的注意力还是留在了大汉会因为宦官和外戚而亡国。

并自省自己的朝代同样使用了宦官,是否也存在朝政动荡和被宦官蒙蔽的现象。

而没有这方面隐患的帝王,则有更多心思放在和亲这件事上。

唐太宗李世民叹气道:

“想我大唐也将公主嫁去他国和亲,实在没有脸面评价汉朝的和亲。

这些公主为了国家的安定受了太多委屈。

被朕亲自册封嫁去吐蕃的文成公主,这一晃也有好几年了。

也不知在那吐蕃高原上,我大唐的公主过得怎样?思乡之时又会不会埋怨送走她们的大唐……”

……

明太祖朱元璋没好气评价道:

“拿自家的公主去换安宁,呸!真正的安宁是要靠打出来的!

我大明绝不会行这等和亲之举,哪怕是普通汉家女子也不行!朕要立此为祖制,我大明后世的皇帝也决不能做出这等事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