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石坎高考学子逐梦之旅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到1976年成痞儒!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特殊年代,石坎公社宛如一座沉寂中孕育希望的孤岛。小凌晨的日子依旧在几位师傅的特训中缓缓流淌,看似平静,却又暗藏波澜。而公社里的老毕业生夜校,却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凌教授犹如一盏明灯,每日不知疲倦地忙碌着,绞尽脑汁地出题目。他深知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他会耐心地从最基础的知识点讲起,用通俗易懂的例子帮助他们理解。对于那些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他则会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
凌教授还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上,他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比如在讲解数学难题时,他会先提出一些关键问题,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然后再逐步引导他们找到解题的思路。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他与车头丁李校长以及众多优秀教师携手并肩,不辞辛劳地四处搜罗练习资料,精心编制着一道道练习题。那些复习生和应届生们,如同渴望甘霖的幼苗,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奋力弥补着曾经错失的时光。在他们眼中,时间仿佛变成了无价之宝,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格外珍贵。
夜校的教室里,灯光常常亮至深夜,宛如璀璨的星辰。学生们时而埋头苦思,时而热烈讨论,那专注的神情仿佛要将知识刻入灵魂深处。他们的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渴望与憧憬,仿佛看到了一条通往光明的大道。
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未洒下,就有学生早早来到教室,翻开书本开始温习昨日的知识点。他们口中念念有词,声音虽不大,却充满了坚定的力量。有的学生在黑板上反复演练着数学公式,粉笔与黑板的摩擦声仿佛是他们向命运挑战的战鼓。
中午短暂的休息时间,也有学生捧着书本,一边吃着简单的干粮,一边沉浸在知识的世界里。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仿佛时间稍纵即逝,必须紧紧抓住。
傍晚,当夕阳的余晖染红了天边,学生们依然在教室里奋笔疾书。他们互相交流着学习心得,分享着解题的思路。遇到难题时,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探讨,那热烈的氛围仿佛能融化一切困难。
就在大家全情投入学习之际,1977 年 10 月,一个如同春雷般震撼的消息传来——国家颁布了恢复高考的政策。《人民日报》犹如一阵春风,将这一重大消息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整个石坎公社瞬间沸腾起来,夜校中的学子们更是激动得难以自持。他们深知,改变命运的时刻即将来临。
凌教授望着学生们兴奋的脸庞,心中满是欣慰。这段日子的努力,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李校长也感慨万千,仿佛看到了这些学子们展翅高飞,迈向更广阔天地的未来。
1977 年恢复高考的考试时间是 1977 年 11 月 28 日至 12 月 25 日,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冬季举行的高考。全国约有 570 多万年龄参差不齐的青年怀揣着梦想,踏上了这场改变命运的征程。石坎公社的学子们也不例外,他们满怀憧憬,加入了这支庞大的高考队伍。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他们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时钟,争分夺秒地复习,不放过任何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
时光悄然流转,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石坎公社报考的 98 名学生中,考入大专以上的有五人,中专生有 23 人。要知道,在那个竞争激烈的时代,570 多万人中才招收 27.3 万大中专学生。石坎公社的成绩可谓相当优秀!这其中,李校长、凌教授、车头丁等老师们功不可没。凌教授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提前预判,让有本科水平的报大专,大专水平的报中专。因为恢复高考填报志愿不能跳档,报了本科,若是大专线也不可以补录;同样,报了大专,若是中专线也会落榜,中专招生更不会考虑。凌教授的正确指导,让石坎许多考生如愿以偿。李修贤考入了韶关师专大专中文系,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在文学的海洋中畅游的未来;李修文则踏入了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大专艺术雕塑系,心中满是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刘奕考入了广州市建筑工程学校土木工程系大专,立志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另外两个知青也考入了韶关师专数学系大专,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
公社书记兼革命委员会主任张鲁生专门召开了全公社的表彰大会。会场上,彩旗飘扬,气氛热烈。张鲁生高度赞扬了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们的努力与付出,勉励未考入大学的学生继续努力,不要气馁,争取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一刻,石坎公社仿佛被希望的光芒笼罩,每个人的心中都燃起了奋斗的火焰。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这些勇敢追梦的青年们,用他们的汗水和努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他们的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石坎公社的历史天空,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