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深度解析皇帝内经 > 第33章 古文解析: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第33章 古文解析: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深度解析皇帝内经!

皇帝内经原古文

一、素问第16章诊要经终论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原文与译文如下:

(一)原文:

开篇黄帝之问:黄帝问曰:诊要何如?

人气与季节对应:

岐伯对曰: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

四季针刺之法:

故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上,甚者传气,间者环也。夏刺络俞,见血而止,尽气闭环,痛病必下。秋刺皮肤,循理,上下同法,神变而止。冬刺俞窍于分理,甚者直下,间者散下。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

误刺的后果:

春刺夏分,脉乱气微,入淫骨髓,病不能愈,令人不嗜食,又且少气;春刺秋分,筋挛逆气,环为咳嗽,病不愈,令人时惊,又且哭;春刺冬分,邪气着藏,令人胀,病不愈,又且欲言语。

夏刺春分,病不愈,令人解堕;夏刺秋分,病不愈,令人心中欲无言,惕惕如人将捕之;夏刺冬分,病不愈,令人少气,时欲怒。

秋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惕然欲有所为,起而忘之;秋刺夏分,病不已,令人益嗜卧,又且善梦;秋刺冬分,病不已,令人洒洒时寒。

冬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欲卧不能眠,眠而有见;冬刺夏分,病不愈,气上,发为诸痹;冬刺秋分,病不已,令人善渴。

针刺胸腹的注意事项:

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脏。中心者,环死;中脾者,五日死;中肾者,七日死;中肺者,五日死;中膈者,皆为伤中,其病虽愈,不过一岁必死。刺避五脏者,知逆从也。所谓从者,膈与脾肾之处,不知者反之。刺胸腹者,必以布巾着之,乃从单布上刺,刺之不愈,复刺。刺针必肃,刺肿摇针,经刺勿摇。此刺之道也。

十二经脉气绝的症状:

帝曰:愿闻十二经脉之终奈何?

岐伯曰: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瘛疭,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圜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此十二经之所败也。

(二) 译文:

开篇黄帝之问:黄帝问道:诊病的重要关键是什么?

人气与季节对应:

岐伯回答说:正月、二月,天气开始有一种生发的气象,地气也开始萌动,这时候的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天气正当明盛,地气也正是华茂而欲结实,这时候的人气在脾;五月、六月,天气盛极,地气上升,这时候的人气在头部;七月、八月,阴气开始发生肃杀的现象,这时候的人气在肺;九月、十月,阴气渐盛,开始冰冻,地气也随着闭藏,这时候的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冻更甚而阳气伏藏,地气闭密,这时候的人气在肾。

四季针刺之法:

所以春天的刺法,应刺经脉俞穴,及于分肉腠理,使之出血而止,如病比较重的应久留其针,其气传布以后才出针,较轻的可暂留其针,候经气循环一周,就可以出针了。夏天的刺法,应刺孙络的俞穴,使其出血而止,使邪气尽去,就以手指扪闭其针孔伺其气行一周之顷,凡有痛病,必退下而愈。秋天的刺法应刺皮肤,顺着肌肉之分理而刺,不论上部或下部,同样用这个方法,观察其神色转变而止。冬天的刺法应深取俞窍于分理之间,病重的可直刺深入,较轻的,可或左右上下散布其针,而稍宜缓下。春夏秋冬,各有所宜的刺法,须根据气之所在,而确定刺的部位。

误刺的后果:

如果春天刺了夏天的部位,伤了心气,可使脉乱而气微弱,邪气反而深入,浸淫于骨髓之间病就很难治愈,心火微弱,火不生土,使人不思饮食,而且少气;春天刺了秋天的部位,伤了肺气,春病在肝,发为筋挛,邪气因误刺而环周于肺,则又发为咳嗽,病不能愈,肝气伤,将使人时惊,肺气伤,且又使人欲哭;春天刺了冬天的部位,伤了肾气,以致邪气深着于内脏,使人胀满,其病不但不愈,肝气日伤,而且使人多欲言语。

夏天刺了春天的部位,伤了肝气,病不能愈,反而使人精力倦怠;夏天刺了秋天的部位,伤了肺气,病不能愈,反而使人肺气伤而声不出,心中不欲言,肺金受伤,肾失其母,故虚而自恐,惕惕然好象被逮捕的样子;夏天刺了冬天的部位,伤了肾气,病不能愈,反而使精不化气而少气,水不涵木而时常要发怒。

秋天刺了春天的部位,伤了肝气,病不能愈,反而使人血气上逆,惕然不宁,且又善忘;秋天刺了夏天的部位,伤了心气,病不能愈,心气伤,火不生土,反而使人嗜卧,心不藏神,又且多梦;秋天刺了冬天的部位,伤了肾气,病不能愈,使人肾不闭藏,血气内散,时时发冷。

冬天刺了春天的部位,伤了肝气,病不能愈,肝气少,魂不藏,使人困倦而又不得安眠,即便得眠,睡中如见怪异等物;冬天刺了夏天的部位,伤了心气,病不能愈,反使人脉气发泄,而邪气闭痹于脉,发为诸痹;冬天刺了秋天的部位,伤了肺气,病不能愈,化源受伤,使人常常作渴。

针刺胸腹的注意事项:

凡是在胸腹之间用针刺,必须注意避免刺伤了五脏。假如中伤了心脏,经气环身一周便死;假如中伤了脾脏,五日便死;假如中伤了肾脏,七日便死;假如中伤了肺脏,五日便死;假如中伤隔膜的,皆为伤中,当时病虽然似乎好些,但不过一年其人必死。刺胸腹注意避免中伤五脏,主要是要知道下针的逆从。所谓从,就是要明白膈和脾肾等处,应该避开;如不知其部位不能避开,就会刺伤五脏,那就是逆了。凡刺胸腹部位,应先用布巾覆盖其处,然后从单布上进刺。如果刺之不愈,可以再刺,这样就不会把五脏刺伤了。在用针刺治病的时候,必须注意安静严肃,以候其气;如刺脓肿的病,可以用摇针手法以出脓血;如刺经脉的病,就不要摇针。这是刺法的一般规矩。

十二经脉气绝的症状:

黄帝问道:请你告诉我十二经脉气绝的情况是怎样的?

岐伯回答说:太阳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两目上视,身背反张,手足抽掣,面色发白,出绝汗,绝汗一出,便要死亡了。少阳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耳聋,遍体骨节松懈,两目直视如惊,到了目珠不转,一日半便要死了;临死的时候,面色先见青色,再由青色变为白色,就死亡了。阳明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口眼牵引歪斜而困动,时发惊惕,言语胡乱失常,面色发黄,其经脉上下所过的部分,都表现出盛燥的症状,由盛燥而渐至肌肉麻木不仁,便死亡了。少阴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面色发黑,牙龈收削而牙齿似乎变长,并积满污垢,腹部胀闭,上下不相通,便死亡了。太阴经脉气绝的时候,腹胀闭塞,呼吸不利,常欲嗳气,并且呕吐,呕则气上逆,气上逆则面赤,假如气不上逆,又变为上下不通,不通则面色发黑,皮毛枯憔而死了。厥阴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胸中发热,咽喉干燥,时时小便,心胸烦躁,渐至舌卷,睾丸上缩,便要死了。

二、《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探究经脉奥秘,守护生命健康》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是《黄帝内经》中的一篇重要论述,主要探讨了诊断疾病的关键要点以及人体经脉气血的运行规律。通过对该篇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病理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该篇的题目。“诊要经终论”明确了本篇的主题,即探讨诊断疾病的关键要素和经脉气血运行的终始。“诊要”强调了诊断的重要性,提示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要注重准确的诊断;“经终”则指出了经脉气血运行的终始,暗示了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经脉气血的变化密切相关。

在原文中,黄帝向岐伯请教诊病的关键,岐伯详细阐述了人气在不同季节与经脉的对应关系。他指出,正月、二月人气在肝,三月、四月人气在脾,五月、六月人气在头,七月、八月人气在肺,九月、十月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人气在肾。这一论述反映了中医理论中“天人相应”的观点,即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与自然界的季节气候密切相关。同时,也提示我们在诊病时要考虑到季节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接下来,岐伯进一步阐述了四季针刺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他强调了针刺的深浅、留针时间等应根据季节和病情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春季应刺散俞,夏季应刺络俞,秋季应刺皮肤,冬季应刺俞窍。这些针刺方法的选择旨在顺应自然规律,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此外,岐伯还指出了误刺的后果,如春季误刺夏季的部位可能导致脉乱气微、不嗜食、少气等症状。这提醒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要谨慎操作,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除了季节因素,岐伯还提到了人气与五脏的关系。他指出,人气在不同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不同,如春季人气在肝,夏季人气在脾,秋季人气在肺,冬季人气在肾。这一论述反映了中医理论中“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观点,即咳嗽不仅仅是肺的问题,还与其他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同时,也提示我们在诊病时要综合考虑人体的整体情况,而不仅仅是局部的症状。

此外,岐伯还论述了十二经脉气绝的症状。他指出,太阳经脉气绝时会出现戴眼、反折瘛疭、汗出等症状;少阳经脉气绝时会出现耳聋、目圜绝系等症状;阳明经脉气绝时会出现口目动作、善惊、妄言等症状;少阴经脉气绝时会出现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等症状;太阴经脉气绝时会出现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等症状;厥阴经脉气绝时会出现中热嗌干、善溺心烦、舌卷、卵上缩等症状。这些论述为我们提供了判断经脉气血运行是否正常的依据,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对《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的深度解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知识,还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中医理论强调“天人相应”、“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原则,注重人体的内在平衡和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这些原则在现代医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可以借鉴《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中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例如,在诊断疾病时,我们可以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等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在治疗疾病时,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针刺、中药、推拿等。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中医理论中的“预防为主”的思想,通过调整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总之,《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是一篇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医学文献。通过对该篇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病理机制,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为保障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你对这样的深度解析是否满意呢?如果还有其他需求或想法,欢迎继续与我交流。

三、以下是用不同词牌名赞《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的内容:

《沁园春·诊要经终论》

医道玄微,诊要经终,奥秘深藏。探经脉气血,运行有度;四时变化,顺应阴阳。刺法精研,针砭巧用,辩证求因除病殃。传承久,赖岐黄妙术,泽被无疆。

《卜算子·论诊要》

病症细端详,脉象寻端的。气血循环察入微,诊断明虚实。 针刺有玄机,深浅依规律。春夏秋冬各不同,妙在精心习。

《清平乐·诊要之道》

诊要之道,气血循环晓。四季针法各奇妙,顺应自然最好。 脏腑经络相关,详查病症根源。治本清源除疾,健康永驻人间。

《菩萨蛮·经终论》

经终论着传千古,医学精华蕴其中。四季养生道,针刺玄妙功。 气血运行理,脏腑协调通。防病又治病,健康乐无穷。

《虞美人·赞诊要经终》

诊要经终篇,医学瑰宝传。探索人体奥,护卫健康全。 针法通经络,药石除病源。智慧光芒耀,岐黄永流传。

这些词牌名各有特点,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对《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的赞美和敬意。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或修改,希望能满足你的需求!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告诉我。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的词牌名诠释》

以下是对上述词牌名的具体诠释:

1. 《沁园春·诊要经终论》:

“沁园春”词牌格律较为灵活,适合表达豪放、激昂的情感。以《沁园春·诊要经终论》为题,强调了该篇章在医学理论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对诊病要诀的深入探讨。

词中可能会描绘诊病的关键所在,如脉象、症状等的细致观察,以及气血运行、四季变化对疾病的影响。同时,也可能表达对医学奥秘的探索和追求,以及对岐黄之术的赞叹。

2. 《卜算子·论诊要》:

“卜算子”词牌通常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以《卜算子·论诊要》为题,突出了对诊病要点的论述。

词中可能会阐述诊病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如脉象的辨别、病症的分析等。同时,也可能强调诊断的准确性和重要性,以及医生在诊病过程中应具备的素养。

3. 《清平乐·诊要之道》:

“清平乐”词牌常用于描绘宁静、和谐的场景。以《清平乐·诊要之道》为题,寓意着诊病的道理和方法应该平和、自然。

词中可能会描述诊病时医生应保持的平和心态,以及顺应自然规律、因时制宜的治疗原则。同时,也可能表达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

4. 《菩萨蛮·经终论》:

“菩萨蛮”词牌常表达深沉、婉约的情感。以《菩萨蛮·经终论》为题,可能暗示了该篇章对医学经典的总结和升华。

词中可能会探讨诊病的终极意义,如对生命的关怀、对疾病的理解等。同时,也可能表达对医学从业者的期望和要求。

5. 《虞美人·赞诊要经终》:

“虞美人”词牌格律较为严格,适合表达优美、抒情的情感。以《虞美人·赞诊要经终》为题,表达了对《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的赞美之情。

词中可能会描绘该篇章在医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后世医学的深远影响。同时,也可能表达对医学进步的期待和对人类健康的美好祝愿。

通过这些词牌名的诠释,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的内涵和意义,同时也能感受到不同词牌名所带来的独特韵味和表达效果。你对这样的诠释是否满意呢?如果你还有其他需求,欢迎继续与我交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