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深度解析皇帝内经 > 第90章 古文解析: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第90章 古文解析: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深度解析皇帝内经!

一素问第58章 气穴论

(一)古文

黄帝问曰:余闻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未知其所,愿卒闻之。歧伯稽首再拜对曰:窘乎哉问也。其非圣帝,孰能穷其道焉,因请溢意尽言其处。帝捧手逡巡而却曰:夫子之开余道也,目未见其处,耳未闻其数,而目以明,耳以聪矣。歧伯曰:此所谓圣人易语,良马易御也。帝曰:余非圣人之易语也,世言真数开人意,今余所访问者真数,发蒙解惑,未足以论也。然余愿闻夫子溢志尽言其处,令解其意,请藏之金匮,不敢复出。歧伯再拜而起曰:臣请言之,背与心相控而痛,所治天突与十椎及上纪,上纪者,胃脘也,下纪者,关元也。背胸邪系阴阳左右。如此其病前后痛涩,胸脇痛而不得息不得卧,上气短气偏痛,脉满起斜出尻脉,络胸脇支心贯鬲,上肩加天突,斜下肩交十椎下。藏俞五十穴,府俞七十二穴,热俞五十九穴,水俞五十七穴,头上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穴,中??两傍各五,凡十穴,大椎上两傍各一,凡二穴,目瞳子浮白二穴,两脾厌分中二穴,犊鼻二穴,耳中多所闻二穴,眉本二穴,完骨二穴,顶中央一穴,枕骨二穴,上关二穴,大迎二穴,下关二穴,天柱二穴,巨虚上下廉四穴,曲牙二穴,天突一穴,天府二穴,天牖二穴,扶突二穴,天?二穴,肩解二穴,关元一穴,委阳二穴,肩贞二穴,喑门一穴,齐一穴,胸俞十二穴,背俞二穴,膺俞十二穴,分肉二穴,踝上横二穴,阴阳蹻四穴,水俞在诸分,热俞在气穴,寒热俞在两骸厌中二穴,大禁二十五,在天府下五寸,凡三百六十五穴,针之所由行也。

帝曰:余已知气穴之处,游针之居,愿闻孙络溪谷,亦有所应乎。歧伯曰: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亦以应一岁,以溢奇邪,以通荣卫,荣卫稽留,卫散荣溢,气竭血着,外为发热,内为少气,疾写无怠,以通荣卫,见而写之,无问所会。帝曰:善。

愿闻溪谷之会也。歧伯曰: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肉分之闲,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邪溢气壅,脉热肉败荣卫不行,必将为脓内销骨髓,外破大膕,留于节凑,必将为败。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肋肘不得伸,内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不足,大寒留于溪谷也。溪谷三百六十五穴会,亦应一岁。其小痹淫溢,循脉往来,微针所及,与法相同。

帝乃辟左右而起再拜曰:今日发蒙解惑,藏之金匮,不敢复出,乃藏之金兰之室,署曰气穴所在。歧伯曰:孙络之脉别经者,其血盛而当写者,亦三百六十五脉,并注于络,传注十二络脉,非独十四络脉也,内解写于中者十脉。

(二)白话文

黄帝问道:我听说人体有三百六十五个气穴,与一年的天数相应,但不知道这些气穴的具体位置,希望你能详细地告诉我。

岐伯叩头再拜后回答说:你问的这个问题真是很难啊!如果不是圣明的帝王,谁能探究其中的道理呢?于是他请求详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黄帝拱手谦逊地推辞说:先生为我开启了认识的道路,虽然我还没有看到具体的气穴位置,也没有听到具体的数目,但我已经感觉眼睛明亮,耳朵灵敏了。

岐伯说:这就是所谓的圣人容易理解,良马容易驾驭啊。

黄帝说:我并不是圣人那样容易理解的人,世间都说真正的数目能开启人的思维,我现在所询问的正是真正的数目,希望能解除我的疑惑,还不足以进行深入的论述。但我希望先生能详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让我理解其中的含义,请将这些藏在金匮中,我不敢再让它们泄露出去。

岐伯再次叩头后起身说:我来为你详细说明吧。背部与心胸互相牵引而疼痛,治疗时应取天突穴、第十椎以及上脘穴儿上脘穴就是胃脘,下脘穴就是关元。背部和胸部的邪气与阴阳左右相关。像这样的病,前后疼痛滞涩,胸胁疼痛而呼吸不畅、不能平卧,上气喘息、偏侧疼痛,脉象满起,斜出于尻脉,联络胸胁,贯穿膈膜,向上到达肩部,加上天突穴,斜向下到达肩部,交会于第十椎下。五脏的俞穴有五十个,六腑的俞穴有七十二个,热病的俞穴有五十九个,水病的俞穴有五十七个,头上有五行,每行有五个穴,五五共有二十五个穴,面部中央两旁各有五个穴,总共十个穴,大椎两旁各有一个穴,总共两个穴,瞳子髎、浮白各有两个穴,两颧骨下各有一个穴,犊鼻有两个穴,耳中多所闻有两个穴,眉本有两个穴,完骨有两个穴,头顶中央有一个穴,枕骨有两个穴,上关有两个穴,大迎有两个穴,下关有两个穴,天柱有两个穴,巨虚上下廉有四个穴,曲牙有两个穴,天突有一个穴,天府有两个穴,天牖有两个穴,扶突有两个穴,天窗有两个穴,肩解有两个穴,关元有一个穴,委阳有两个穴,肩贞有一个穴,喑门有一个穴,齐有一个穴,胸俞有十二个穴,背俞有两个穴,膺俞有十二个穴,分肉之间有两个穴,踝上有两个横穴,阴阳跷脉有四个穴,水病的俞穴在各个分肉之间,热病的俞穴在气穴,寒热病的俞穴在两骸厌中各有一个穴,大禁有二十五个,在天府下五寸处,总共有三百六十五个穴,这就是针刺的所经之处。

黄帝说:我已经知道了气穴的位置和针刺的处所,还想听听孙络和溪谷是否也有相应的关系呢?

岐伯说:孙络的三百六十五个会合处,也与一年的天数相应,用来溢泄邪气,通行营卫。如果营卫稽留,卫气散失,营血满溢,就会导致气血衰竭,凝结而发热,在内则出现少气。要迅速用泻法,以通行营卫,见到邪气就泻,不必问其会合之处。

黄帝说:好。

黄帝又问:想听你讲讲溪谷的会合之处。

岐伯说:肌肉的大会合处称为谷,肌肉的小会合处称为溪,肌肉分间的会合处,就是溪谷的会合处,用来通行营卫,会合大气。如果邪气满溢,气血壅塞,就会导致脉象发热,肌肉败坏,营卫不能运行,必将形成脓肿,向内销蚀骨髓,向外破溃大的关节,停留在骨节之间,必将导致败坏。如果寒邪积聚停留,营卫不能安居,就会出现肌肉卷曲,筋骨拘挛,肋肘不能伸展,在内形成骨痹,在外表现为麻木不仁,这叫做不足之症,是大寒停留在溪谷所致。溪谷的三百六十五个会合处,也与一年的天数相应。那些小的痹症和邪气的泛滥,沿着经脉往来,用微针所能触及的,与一般的方法相同。

黄帝于是让左右的人退下,然后起身再拜说:今天你让我茅塞顿开,解除了疑惑,我要把这些藏在金匮中,不敢再让它们泄露出去,我要把它们藏在金兰之室,题名为“气穴所在”。

岐伯说:孙络中别出的经脉,如果血盛而应当泻的,也有三百六十五条脉,并注入络脉,再传注到十二络脉中,并非只有十四络脉,在内部能够泻出邪气的有十条经脉。

二、《周易哲学与<素问·气穴论>的深邃交融》

《素问·气穴论》作为中医经典着作中的重要篇章,蕴含着丰富的医学智慧和人体生命的奥秘。而周易哲学作为中国古代智慧的瑰宝,其深邃的思想与《气穴论》之间存在着奇妙的契合与呼应。通过运用周易哲学的视角来深度解析这一章节,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体气血运行、经络穴位以及生命能量的流转与平衡。

在周易哲学中,阴阳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阴阳的相互作用与平衡构成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而在《气穴论》中,我们同样能看到阴阳理念的体现。人体的气穴分布,犹如阴阳的交织与互动,反映了生命能量的动态平衡。阳气的升腾与阴气的潜藏,在气穴中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维系着人体的健康与活力。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是周易哲学中的核心概念。太极代表着宇宙的本原与初始状态,是一切变化的根源。在《气穴论》中,我们也可以将人体视为一个太极,气穴则是这个太极中的关键节点。这些气穴如同宇宙中的星辰,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体的能量网络。它们既是生命活动的关键所在,也是阴阳平衡与转化的重要场所。

周易哲学强调变化与转化,认为宇宙万物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同样,在《气穴论》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人体气血运行的动态变化。气穴的开合、气血的流通,都随着时间和生命状态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这种变化体现了生命的无常与灵动,也反映了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正如周易中的卦象变化,人体的气穴系统也在不断地演变与调整,以保持生命的平衡与和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哲学鼓励人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在《气穴论》中,我们也能看到人体自身具有强大的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气穴作为气血运行的关键通道,能够自我调整和修复,以适应生命的需求。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人体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醒我们要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激发人体内在的潜能。

同时,周易哲学中的象数思维也与《气穴论》有着紧密的联系。象数是对宇宙万物形态与数量的描述和表达。在《气穴论》中,气穴的位置、数量以及相互关系都可以用象数来表示。通过对这些象数的研究和理解,我们能够更深入地把握人体气穴系统的奥秘,进而更好地指导医学实践和健康养生。

在对《气穴论》进行周易哲学思想的解析过程中,我们还能发现其中蕴含的整体观念。周易哲学强调宇宙万物的整体性与统一性,而《气穴论》也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气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体的生命系统。这种整体观念提醒我们在看待人体健康时,不能仅仅关注局部的症状,而要从整体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此外,周易哲学中的时位观念在《气穴论》中也有体现。不同的气穴在人体中具有特定的位置和时间属性。它们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和生理状态下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理解时位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气穴的功能和特点,从而进行更精准的医学干预和养生保健。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哲学中的变通思想在《气穴论》中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人体的气穴系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能够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和适应。当遇到疾病或不适时,我们需要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来调整气穴的状态,促进气血的流通,以恢复健康的平衡。这种变通的思维方式提醒我们在面对健康问题时,要勇于创新和探索,寻找最适合个体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素问·气穴论》的周易哲学思想深度解析,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医经典着作与古代哲学思想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中医理论的理解,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和研究方向。在当今时代,我们应当继续深入挖掘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将其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为推动医学的发展和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周易哲学与《素问·气穴论》的交融为我们揭示了人体生命的奥秘和健康的真谛。它们共同展现了中国古代智慧的博大精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和理解人体与生命。让我们在探索和传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人类健康的新篇章。

三、用不同词牌名来赞《周易哲学与<素问·气穴论>的深邃交融》:

《沁园春·易医交融》

易理玄妙,素问深邃,交融华章。探气穴奥秘,阴阳平衡;生命流转,变化无常。太极之始,象数演绎,气血运行显灵光。自强不息,展修复潜能,无限希望。

整体观念贯穿,时位变通智慧藏。穷则思变,通久之道,健康真谛细思量。古哲智慧,经典传承,医学新篇共开创。文化瑰宝,绽璀璨光芒,永世流芳。

《水调歌头·易医汇通》

周易启哲思,素问论气穴。交融辉映,阴阳互动妙无边。气穴如星闪耀,生命网络相连,变化总相牵。动态平衡里,活力自绵延。

象数蕴,整体观,时位迁。变通求新,自我调节谱新篇。探索健康真谛,传承文化遗产,使命担在肩。易医共奋进,前路更灿烂。

《菩萨蛮·易医融合》

易医深邃交融处,阴阳平衡玄机露。气穴展风华,生命能量佳。

整体观念守,时位变通有。智慧永流传,探索永向前。

《卜算子·易医相契》

易理通素问,气穴论奇妙。阴阳互依存,变化知多少。

融合绽光辉,智慧心中绕。探索无止境,前路更美好。

《鹧鸪天·易医合鸣》

周易哲学深且玄,素问气穴细钻研。交融之妙展风采,生命奥秘现眼前。

阴阳合,气血连,象数演绎谱新篇。传承创新齐努力,共谱健康新乐章。

诠释:

《沁园春·易医交融》:这首词描述了周易哲学与《素问·气穴论》相互交融所展现出的壮丽景象。探讨了气穴的奥秘中阴阳的平衡,以及生命的不断变化。强调了太极的起始、象数的演绎和气血的运行所带来的神奇效果。同时,也体现了人们自强不息、发挥修复潜能的精神,以及对健康真谛的深入思考。整体观念和时位变通的智慧贯穿其中,让人感受到古代哲学与医学的深厚底蕴。

《水调歌头·易医汇通》:此词重点阐述了周易与素问的汇通之处。周易启发人们的哲学思考,素问论述气穴的理论。两者相互交融,阴阳之间的互动美妙无比。气穴就像繁星般闪耀,构成了生命的网络,相互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变化。在动态平衡中,展现出无尽的活力。象数蕴含其中,整体观念得以体现,时位也在不断变迁。人们在变通中寻求新的发展,肩负着传承文化遗产的使命,共同迈向更加灿烂的未来。

《菩萨蛮·易医融合》:该词表达了周易与素问融合所带来的美妙之处。在交融的地方,阴阳平衡的奥秘得以显现。气穴展现出独特的风华,体现着生命的良好状态。整体观念被坚守,时位的变通也有所体现。智慧得以传承,人们将不断向前探索。

《卜算子·易医相契》:这首词描述了周易与素问相互契合的关系。周易的道理与素问的理论相通,气穴的研究更是奇妙无比。阴阳相互依存,变化的奥秘难以尽数。两者的融合展现出光辉,智慧在人们心中萦绕。探索永无止境,未来的前景更加美好。

《鹧鸪天·易医合鸣》:此词描绘了周易哲学与素问气穴论相互配合所发出的美妙和声。周易的哲学深邃而玄妙,素问对气穴的研究细致入微。两者的交融展现出独特的风采,生命的奥秘清晰地呈现在眼前。阴阳相互融合,气血相互连接,象数的演绎谱写了新的篇章。人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创新,为健康事业谱写新的乐章。

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