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拿到镇上去卖怎么样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一脚悲催穿越古代,努力搞钱!
等菜都端上桌,坐在桌前的众人,都惊呆了。
前天的鱼就够惊艳了,没想到今天菜又让众人眼前一亮。
张允雪:“阿姐,这个绿绿的看着好好看。”
张行风:“红烧兔肉也很香。”
众人纷纷点头。
“大家快尝尝味道怎么样?还有这个是绿豆凉粉,你们说一下你们的感受。”
张允月又指着绿豆凉粉让大家都尝尝。
大家都拿着筷子,尝起来。
张爷爷吃了一口绿豆凉粉:
“嗯,这个凉粉有一股绿豆味,吃在嘴里很清凉,还有配上这个辣椒油,清爽,酸辣,这个天吃很不错。”
张奶奶:“我也觉得好吃,牙齿轻轻一咬就碎了,年纪大的老人也能吃。现在,好些老人都苦夏,没有胃口,要是吃一口,那肯定可以的。”
张行风:“阿姐,我喜欢吃,这个看起来就好好看。”
二叔张程:“不错,和前天的凉面有得一比,配上这个辣椒油绝配。”
其他人也纷纷表示赞同。
张允月:“那就好,看来这个凉粉绿豆挺适合大家吃的。”
朱氏:“哈哈哈哈,那肯定的。”
张允月:“大家再吃吃别的菜。”
众人这会也不说话了,就是埋头吃饭,张允月能听见的话,都是这个好吃,那个也好吃的话语。
看大家吃的那么高兴,张允月也高兴,脑袋里面摆摊的想法更肯定了。
吃到最后,大家都吃得肚溜圆,张行风和张允雪还打了饱嗝,惹得大家一通哈哈大笑。
收拾完碗筷,张允月看大家都在院子里消食,乘凉。
“阿爷,阿爹,二叔,你们觉得前两天的凉面和今天的绿豆凉粉怎样?”
张爷爷:“好吃呀。夏天吃这个,开胃。”
张父和张程都点头,赞同张爷爷的说法。
张允月:“那你们说,要是我们家做这个拿到镇上去卖怎么样?现在还是夏天,可以卖到秋天。”
张爷爷和张父、张程对视一眼,瞬间明白张允月说的。
张爷爷略思考了下,觉得这个可以,镇上凉面和凉粉都没有人卖,而且月月做的辣椒油又香又辣。
但是张爷爷又想到凉粉不容易被人复制,但是凉面容易复制。
“月月,凉粉别人不会做,但是凉面肯定有人会的,这个到时候会不会有别人模仿啊。”
张允月:“阿爷,这个不是问题,其实最主要的是辣椒油,只要辣椒油做得好,别人就算在模仿也很难,而且我准备将辣椒油的配方改善一下,到时候味道还会更上一层楼。”
张爷爷听完张允月的话,觉得孙女的这个想法很好。
既然问题解决了,张爷爷又问了一下家里其他人的想法,像这种大事,老张家的人一般都会一起讨论,这样会减少很多矛盾,这也是老张家家庭和睦的原因。
看大家都点头同意这个做法。
既然决定要做,张允月就说了一下需要哪些东西,最好尽快把东西准备齐。
“阿爷,做凉面还好,但是做绿豆凉粉需要一个石磨,村里也只有村长家有,不可能每次都去他们吧。”
张爷爷知道,既然决定要做,那前期肯定要先投入一些钱置办东西。
“没事儿,这个肯定是我们自家要买一个石磨,我一会就去村头老孙头家问问,他们家在卖石磨。”
张允月:“还有,厨房里只有一个灶台,肯定不够,最好再砌两个,这样可以节约时间,一次性也能多做点,现在夏天肯定不愁卖。”
张爷爷点了点头,“行,这个我知道,老大,老二,一会我们在后院划块地方,用木头再搭一个厨房,家里木头和茅草都有,免得下雨把灶打湿,然后再砌两个灶台。”
张父和张程点点头,“晓得了,阿爹。”
张允月想了想:“嗯,还要买两个锅,锅铲的话,可以阿爹你可以削两个底端是扁平的铲子,这个就不用买,然后我还得去买点放在辣椒油里面的东西,家里的绿豆也不够,暂时应该就这些。”
“哦,对了,摆摊的话,是不是还要准备两张桌子,几张凳子,一些碗筷,方便客人坐下来吃饭,至于放凉粉凉面这些的桌子,我昨天在镇上听说镇上衙门是租好摊位就提供一张桌子的,这个就不用管了”
张父:“桌子和凳子,我和你二叔可以在家做,这个简单。碗筷家里都有,平时卖竹编,竹碗也在卖,不用去买了,还抗摔。”
张爷爷:“行,锅的话,等灶台搭好就去镇上买,顺便去买你说的放在辣椒油里的调料,绿豆可以在村里买,家家户户每年也都会种些,村里也便宜些。”
“行,阿爷,对了,厨房稍微大一点,然后顺便搭个架子,这样做好的凉粉可以直接放在架子上晾凉。”
张允月又看着张父。
“阿爹,你做桌子和凳子能不能做成可以折叠起来的,这样我们来回搬挺方便的。”
张父:“怎么折叠?”
“嗯,平时我们桌子都是四个角撑起来,那我们把桌子的四个角做的时候换个方向,交叉,是不是就可以折叠了。”
“你这样一说,我大概懂你说的了,我做的时候和你二叔商量一下,到时候你也看看。”
张爷爷看孙女没有要说的,起身。
“那我这会去村头找老孙头买石磨,这个事宜早不宜迟,老大,老二,你们先看看哪适合搭厨房,我回来我们就开干。”
张父和张程也跟着起身,往后院走,边走边商量着在哪儿搭厨房。
张爷爷突然想起什么,转身对着张奶奶道。
“老婆子,你给我拿一两银子来,老孙头他家的石磨质量好,厚实,就是要价要高点,大的石磨要一两,索性买个大的,买小了,到时候磨浆费时间。”
张奶奶起身慢慢走向里屋,拿了一两银子递给张爷爷,经过两天的休养,张奶奶的脚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只是最好不要做重活。
张爷爷接过银子往村头走去。
“老孙头,在家吗?”
“在的,在的,谁呀?”
老孙头打开院门,看见站在门外的张爷爷。
“哟,老张啊,稀客,今天怎么来我家了?进来坐,进来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