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通神之能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僵尸:九叔,女鬼都留给我超度吧!
这一下,大伙儿心里头都犯起了嘀咕,暗道这位茅山来的道长怕是有些门道,不简单呐!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林正英想起王二麻闺女的遭遇,便开口道:“师弟,有桩事儿得求你搭把手!”
“啥事儿,你说说看!”宫年放下酒碗,神色自若。
“是这么回事……”林正英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细细道来。
“水鬼勾魂,天魂、地魂都不知所踪,确实棘手!”宫年一仰脖,将碗中酒一饮而尽,眼神里闪过一抹精光。
人有三魂,天魂、地魂、命魂是也。
三魂齐聚,方为完满。
《茅山玄阳录》有载,人降生时,天魂居于顶门,象征着精神与智慧;
地魂则寓于情感之中,掌管着血肉脏腑;
命魂,则是生命之根本。
人死之后,天魂散去,命魂轮回,地魂则盘旋于遗体四周,直至消散。
没了天魂,人易痴傻;
地魂若丢,体弱多病缠身;
命魂一旦离体,人便归于黄土。
“师弟,还有救吗?”林正英问得有些迫切。
“自然有救,只不过得费些周折。”宫年笑道。
费些周折?
林正英闻言,脸上写满了诧异。
常言道,害人容易救人难,救人一命本就是逆天行事,谈何容易!
他没想到宫年对此事竟是这般轻描淡写!
‘师弟的修为,远远超出我的预料,怕是已达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境界,说不定已至炼气之境?!’
林正英心中惊涛骇浪。
道门修为分八个境界,每境又细分为十小阶。
这八大境界,犹如天堑,难以跨越。
林正英二十三岁上山修行,至今四十二岁,苦修十九载,也不过才到化气境第五重。
这还多亏他天赋异禀。
寻常修道之人,一生或许都难窥化气之境。
文才、秋生二人,尚在炼精之境徘徊。
炼精,便是打基础。
修习道家心法,辅以拳脚强身健体,固本培元。
因此,真正的修道者,大多精通武艺。
其后,便是化气境。
通过炼精之法,突破自身极限,步入奇妙之境。
此时体内便有了法力,能书符念咒,驾驭法器,为物开光。
再往后,便是炼气境。
能感应天地灵气,吸纳日月精华。
借天地之力,修身养性,神通广大,能以法力退妖伏魔,超凡脱俗,世人尊称为天师。
文才、秋生之流,只能算是末流道士。
他们这些无甚法力的道士,画的符咒连个普通鬼魂都镇不住。
林正英则被称为羽士,已具法力,能驱邪降妖。
至于天师,则是拥有通神之能。
文才和秋生在一旁听着,虽修为浅薄,但也知晓魂魄丢失后再寻回,绝非易事。
但在元初师叔口中,却似喝水般简单,由此足见,他们的师叔法力深不可测!
真乃修道奇才!
“事不宜迟,咱们这就去看看!”
宫年望了望天色,林正英便领着宫年往王二麻的棺材铺走去。
王二麻家,愁云密布,尤其是王二麻的媳妇,低声抽泣,悲痛欲绝。
宫年、林正英一行四人刚踏进门,王二麻便急匆匆迎了上来。
“九叔,可算把您盼来了,再晚些我都要上山请您了!”
这两日里,王二麻度日如年。
一想到闺女命悬一线,全家人忧心忡忡,备受煎熬。
此刻九叔现身,如同溺水之人抓到了救命稻草,看到了希望,怎不叫人激动。
“这位是?”
王二麻疑惑地看向宫年。
四人当中,宫年年纪最轻,但九叔他们对他毕恭毕敬,显然不是普通人。
林正英连忙介绍宫年的身份。
王二麻一时半会儿没转过弯来。
没想到九叔口中的师弟如此年轻。
他能行吗?
林正英似乎看穿了王二麻的顾虑:“我师弟的能耐,远在我之上,若他都救不了你闺女,这世上怕是没几人能办到了!”
王二麻听完林正英的话,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望着宫年恳求道:“大师,求您务必救救我闺女!”
“起来吧,我先看看情况!”
宫年扶起王二麻。
王二麻抹了抹眼泪,领着宫年上了二楼。
刚到二楼,宫年便觉察到一丝不寻常。
他用力一推房门,门却纹丝不动,原来是从里面反锁了。
“文才,秋生,给门来点硬的,砸开它!”宫年吩咐道。
“好嘞,师叔!”
文才和秋生抄起手边的木棍,哐哐一顿猛敲。
嘭!
门终于开了。
一股阴冷的寒风从屋内涌出,扑面而来,让人不禁打了个寒颤。
屋内漆黑一片。
宫年迈步进入。
只见床上躺着一个穿着白色连衣裙,约摸十岁的小女孩,一动不动。
女孩脸色异常苍白。
白得像墙上的石灰,让人联想到丧葬铺的白纸花,透着一股子阴森。
没有丝毫生气,仿佛随时可能断了最后一口气。
双眼紧闭,全身被一条黑绳紧紧束缚,额头上贴着一张镇魂符。
这黑绳,乃是用黑狗血浸过的捆仙索。
宫年刚一迈进门槛,小女孩猛然间睁开了眼,神色诡异,身体不由自主地抽搐,口吐白沫,似乎要挣扎着坐起。
“文才,秋生,快拿绳子把她绑结实了!”宫年的声音沉稳有力。
“是!”
秋生和文才不敢怠慢,忙冲上前,想把小女孩控制住。
可小女孩拼了命地挣扎,两个大汉都差点按不住,力气大得出奇。
宫年掏出一块黑布,塞进了小女孩的嘴里,以防她咬舌自尽。
“师弟,情况怎样?还能救吗?”林正英焦急地望向宫年。
宫年点了点头:“多亏师兄你用捆仙索和镇魂符暂时稳住了她的魂魄,不然魂飞魄散,我也无能为力。现在,我要设法稳固她的魂魄,以防万一。”
“师兄,准备开坛吧!”宫年说道。
林正英唤来文才和秋生,让他们挪来一张旧木桌,稳稳当当地摆在了门槛外头。
随后,他又交代王二麻备上一碗送行饭。
啥叫送行饭呢?
就是半生不熟的米饭,从一只粗瓷碗倒扣进另一只,模样像是给出门人备的行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