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位面开拓者:梦想与旗帜 > 第29章 大跃进 在古代竟然搞出了电力

第29章 大跃进 在古代竟然搞出了电力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位面开拓者:梦想与旗帜!

初春时节,江淮大地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巢湖东南的这片沃土洋溢着勃勃生机,正是春耕的好时节。得益于完善的水利工程和长江两岸得天独厚的日照条件,这里的农民们充分展现了中国人勤劳耕耘的传统美德。丰收的喜悦中,农民们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每个农民公社都自发地积极规划着春耕工作,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主观能动性。

苏星云对当前领地内的农业采取了“放手”策略,因为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显着提升,已无需过多行政干预来推动发展。行政组在农民身上的直接经济收益微乎其微,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这意味着公共粮仓中仅有少量粮食来源于田税,粮食产量的大幅增加并未直接转化为税收的增长。

然而,苏星云深谙市场之道,他意识到眼下的农民群体已悄然成为了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他们对农业生产资料、生活消费品以及教育、医疗等服务的需求也将随之增长。因此,苏星云开始将目光投向农业之外,探索如何通过促进农村消费、发展农村服务业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的潜力,实现领地的全面繁荣。同时,他也注重引导农民合理利用增收资金,鼓励投资教育、健康等长期收益的领域,为领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古时候,江浙两地之所以商业繁荣,并非仅仅因为当地人的精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其农业的高度发达。农业创造了远超本地消耗的财富,这些剩余财富在民间逐渐积累,形成了强大的购买力,进而催生了繁荣的市场。苏星云敏锐地洞察到这一点,他深知农业不仅是生存的根基,更是推动其他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随着苏星云积极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铁质器具的需求量日益增长,砖瓦窑的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随着公社集体经济的发展,大批建筑材料被采购用于建造集体住房,这不仅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也进一步促进了建筑业的繁荣。

小农经济常被误解为保守,但实际上,这种经济形态下的农民并非不愿投资,而是受限于手头资金的匮乏。如今,随着农业的持续繁荣,它所孕育的工业正如幼苗般茁壮成长,逐渐摆脱了对农业的单一依赖。

商业,就像一把勺子,巧妙地舀取农业中的丰富营养来滋养工业的发展。而苏星云所引领的工业发展,已不再满足于本地市场的狭小天地,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是个好习惯。因此,工业品的输出成为了必然的选择,它们将承载着江浙两地的智慧与汗水,掠夺更广阔的市场。

放眼全球,那些工业强国在崛起之初,几乎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一个吸金巨兽——纺织业。在长江北岸,一条条渠道被开辟,一座座巨型水轮拔地而起,它们将成为纺织业腾飞的强劲动力。

西方纺织业的飞跃,始于珍妮纺纱机的诞生,这个看似简单的发明,实则蕴含了飞梭技术的精妙,几位木匠与织布高手的智慧碰撞,迅速将其从蓝图变为现实。而今,在苏星云的领地,我们见证了纺织业的又一次革新。水轮机的轰鸣代替了人力的辛劳,不仅突破了体力限制的桎梏,更以钢铁替换了木头,大大增强了织布机的承载能力与效率。纺纱机的出现,宣告了手工织布时代的终结,开启了机械化生产的新纪元。

随着产量的激增,领地内的布匹价格急剧下滑,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商人蜂拥而至,争相抢购。值得注意的是,苏星云的领地在此之前并未形成固定的织户群体,因此这项新兴产业的崛起并未触动既有利益,反而为领地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长江下游的布商们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面对这股不可阻挡的工业化浪潮,他们已无力再像过去那样,煽动织户前来破坏机器,工业化进程中难免会有牺牲与变革。

随着钢铁厂产能的飙升,苏星云深刻意识到,仅靠现有的人力、畜力农业及水力驱动的工业已远远无法满足对钢铁的消化需求。他果断将目光投向了蒸汽机这一革命性动力技术,期望能为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然而,蒸汽机的制造实验并未如预期般顺利,反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尽管机械原理和构造简单,样机也迅速组装完成,但初次试运行就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只见蒸汽机喷吐着大量白气,轰鸣之声震耳欲聋,宛如数十个高压锅同时爆发,场面虽壮观,事实上,效率极其低下。

更令苏星云失望的是,这台蒸汽机输出的动力之微弱,竟至于一个成年人仅凭双手就能轻易阻止其运转。与高效稳定的水力机相比,它不仅未能展现出应有的优势,反而成了消耗煤炭的“无底洞”。这次尝试,无疑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失败。

实验团队迅速行动,对蒸汽机进行了关键性改进。他们摒弃了柳钉连接的传统方式,转而采用锡铅合金熔液对各个缝隙进行精密焊接。这项高风险的任务,自然落在了敢于尝试的苏星云肩上。他利用太阳的光热辅助焊接,开展了独一无二的人体焊接奇迹。

经过精心调整,蒸汽机再次启动,漏气问题得到了显着改善,但活塞这一核心部件仍存隐忧。在现代工业中,活塞常采用硫化橡胶密封,而橡胶资源却远在美洲原始森林,以当时的航海技术,无异于天方夜谭。

面对橡胶缺失的困境,苏星云决定采用皮革作为替代品。在工匠们精湛手艺的加持下,皮革密封的蒸汽机竟然成功运转,漏气问题被彻底攻克。蒸汽机的钢铁巨臂随着铁轮的转动缓缓展开起来。

然而,好景不长,正当众人准备庆祝之时,一声沉闷的爆裂声打破了宁静,那声音竟与街头爆米花炉开炉的响动有几分相似。众人惊愕之余,只见蒸汽机活塞处喷出了些许废皮革碎片,紧接着是令人心悸的撕裂声。

事实证明皮革没有橡胶耐磨,如果换上苏星云身上的皮还差不多。可惜苏星云没有为科学献身的大无畏精神。皮革不行,那就换点别的,十几种靠谱的材料被换上去,最优良的材料也只是一种软木,也就是现在热水瓶塞的那种软木,这种软木也只能坚持半个小时,之后便被磨成碎木屑。第一次蒸汽机研制失败,只能等待领地中金属加工工艺进一步提高,降低活塞处的缝隙。

实验证明,皮革在耐用性上远远不及橡胶,即便是用上苏星云自己的“皮”,显然也不切实际,毕竟科学探索不会牺牲个人。皮革方案宣告失败后,团队马不停蹄地尝试了十几种备选材料。

经过一番筛选与测试,最被看好的是一种软木材料,类似于现代热水瓶塞所使用的那种。然而,即便是这种看似理想的替代品,在蒸汽机的高温高压环境下也仅仅坚持了半小时,便迅速磨损成碎木屑,无法满足长期稳定运行的需求。

首次蒸汽机研制的尝试以失败告终,但这并没有让苏星云和他的团队气馁。他们深知,问题的根源在于领地当前的金属加工工艺尚不足以实现活塞部件的精密制造,导致缝隙过大,难以形成有效的密封。

蒸汽机研发受挫后,苏星云迅速调整方向,将目光投向了更具前瞻性的电力领域。作为穿越者,他对电力的了解远超这个时代,深知发电机背后的科学原理——切割磁感应线,以及不可或缺的左右手定则。

在那个蒸汽机先于发电机问世的年代,电力原理的突破无疑是科技进步的瓶颈所在。但幸运的是,苏星云凭借自己深厚的电磁学功底,毫无保留地将这些现代科学的传授给了人们。他巧妙地借用“天命所归”的说辞,让领地的工匠和学生们深信不疑,毕竟在古人眼中,雷霆之力本就充满神秘与神圣。

发电机的核心原理实际很简单,但是利用原理制造发电机却是一个很困难的过程。首要难题便是磁体的获取,自然界中稀有的天然磁体难以满足发电机构建强大磁场的需求,而现代磁铁多为工业精心制造,这一点起初让苏星云颇感头疼。

幸而,一位博学多才的医生提出了解决方案,灵感源自北宋《武经总要》中记载的古老智慧——指南鱼的制作方法。此法巧妙利用地球磁场,通过加热铁片、定向淬火等步骤,赋予铁片磁性。但苏星云深知地球磁场之力有限,于是他别出心裁,先利用仅有的天然磁体制成发电机,产生强大电流,进而驱动银丝绕制的磁线圈,形成远超自然磁场的强大磁力。随后,他将烧红的铁棒置于这强大的磁线圈中淬火,成功制得了大量性能优异的永磁体。

有了充足的磁体供应,苏星云带领团队转战至一条小河旁,巧妙截断河流,筑起水坝,利用水力驱动水轮旋转,不断切割磁感应线。随着水轮的飞速旋转,电力开始在精心包裹着漆布的铜线中涌动,一股前所未有的新能源就此诞生。

电力虽已成功生成,但尴尬的是没办法使用。首要难题在于电力的传输,水力发电虽环保,但电力却难以远送。尽管苏星云制造的是交流电,但初始电压过低,导致传输过程中损耗巨大,电力几乎在途中耗尽。

为了克服这一难题,苏星云尝试制作变压器,其原理看似简单——通过不同圈数的磁线圈实现电压的升降。然而,依据高中物理知识山寨出的变压器,在实际应用中却遭遇了重大挫折。电压虽有所提升,但电流却急剧下降,电动机运转无力,仿佛随时都会熄火。更糟糕的是,随着一阵焦糊味弥漫,漆包银线在高温下烧毁,紧接着电火花四溅,山寨变压器宣告报废。

面这个困境,苏星云不禁反思,这样的电力传输效率之低,甚至让他开始怀疑是否值得投入大量银线、铜线,只为传输区区几十米的电力。毕竟,在江河之畔,空地广阔,何不直接利用水利机械,既经济又高效?

尽管电力传输的难题让发电机组一度陷入尴尬境地,但它最终还是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化学实验室。经过改造,它成为了一台直流电发电机,专注于电解实验。这一转变带来了显着成效,精炼铜的产量实现了飞跃式增长,同时还副产出了氯气和纯净氢气。然而,电解反应槽的扩张却遭遇了瓶颈,原因是作为关键原料的盐供应不足。苏星云原本从海边运来的盐虽能满足领地日常食用,但在工业生产的巨大消耗面前显得捉襟见肘。外购食盐虽是一个选项,但考虑到这个时代低下的生产效率和高昂的成本,这一方案并不现实。

幸运的是,电力的需求并未因此停滞。电锡焊技术的兴起成为了新的耗电大户,众多发电机组应运而生,围绕这一需求构建起了新的能源体系。面对这样的局面,苏星云并未放弃对蒸汽机的追求。他组建了一支专门小组,采用锡焊技术焊接蒸汽机部件,并大量生产软木塞作为消耗品,用于蒸汽机的活塞更换。这一创新设计使得蒸汽机能够轻松应对活塞磨损问题,即便在材料学相对落后的时代,也依然能够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就这样,苏星云在动力革命的征途上虽步履蹒跚,却始终坚定前行。他不断尝试、不断突破,用智慧和汗水推动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