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方国珍的小心思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位面开拓者:梦想与旗帜!
苏星云办妥了自己的事务,满足了好奇心之后,便离开了光明顶这个纷扰之地,开始下山。在离开明教主基地的途中,他数次利用超感察觉到潜伏的元朝军队。这些元军的军官也发现了苏星云,试图包抄他,但一瞥见苏星云的面容,立刻带着部下转身逃跑。苏星云的表情既无奈又好笑。当元军靠近时,他通过超感在这名小队长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画像。
赵敏已经提前告知他们,遇到苏星云就避而不战,逃得越远越好。显然,赵敏对苏星云采取的是“惹不起躲得起”的策略。从《倚天屠龙记》中不难看出,喜欢张无忌的女孩们都颇具心计,善于算计且不愿吃亏。唯有纯真的张无忌能够包容她们。
苏星云本也是个老实人,但来到这个世界后,他变得处处提防,与人交往时总是预想着最坏的情况。起初,苏星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变了性格,但后来他意识到自己其实从未改变,始终是个内向的人。他所来自的世界和社会从未如此充满矛盾。
内向的性格让他在与人沟通时存在障碍,但一旦熟悉起来,一切都会变得温暖如阳光。然而,在这个世界,苏星云不得不激发自己内向性格中的自我保护机制,不再轻易与人交心。他对《倚天屠龙记》中的几位美女都保持着警惕,因为他现在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背后的整个共和。
苏星云对赵敏的布局并无破坏之意,毕竟这与他无关。经过三天的艰苦跋涉,苏星云穿坏了两双铁板鞋,终于抵达了共和的地界。他没有骑马,因为找不到千里马,但他对自己的双腿充满信心。凭借超人的体质和耐力,尽管有些疲惫,但他依然能够从容应对长途跋涉。
回到共和,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在纺织业的繁荣推动下,民众们都身着干净整洁的灰色制服,虽然样式单一,但比起其他地方常见的绫罗绸缎或是破烂不堪的乞丐装,这里的服装显得朴素而实用。苏星云对领地的产业实行了标准的计划经济模式,重点保障基本民生需求,其余资源则倾斜于重工业的发展。
他并没有压制轻工业,只是目前领地内的重工业亟需提升,以达到更高的标准。在市场经济下,竞争激烈的轻工业成本过高,例如染布业。领地内的织布厂和印染厂形成了一条龙生产线,确保产品保暖性,同时统一款式和布料,以最低的成本运营。若其他商人想在共和领地开设染坊,生产色彩鲜艳的服装,他们首先缺乏廉价的工业染料,即便生产出来,价格也会远高于苏星云领地内的标准灰色服装。
目前,共和领地内并无富贵人家,居民大多是为苏星云积累工业资本的劳动者。中国人向来精明,不会为了追求与众不同的美观而将吃饭的钱花在华而不实的东西上。刚刚摆脱温饱线的人们更看重填饱肚子。由于苏星云剥夺了原本地主阶级的经济权利,那些有能力购买鲜艳服装的人群已不复存在,因此私人染坊生产的高成本鲜艳布匹没有市场,除非愿意亏本销售,价格与标准灰色布料相同。
不仅是布匹,其他如饮料、彩塘等轻工业领域也因附加加工产业的缺失而未能发展。计划经济体制只考虑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不考虑额外的欲望。若在生产力充足、劳动力丰富的后世推行这种体制,无疑是错误的,因为那时人们有能力享受更多,政府强行提供单调物资将是坑害民众。
但在当前,共和领地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只希望吃饱穿暖。有文化的工农业工人现在入不敷出,若要消耗宝贵的劳动力去生产高质量、精益求精的服饰食品和大宅院,同时寄望于市场经济来养活他们,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苏星云最初还担忧这种计划经济会出问题,但经过仔细研究后,他确信,在目前这种工人稀缺、工业落后、物资不足的情况下,担心计划经济影响经济发展无异于饿死鬼担心高血压。
苏星云深刻理解了共和经济的现状,但许多外地来的商人却对此感到困惑。从某种角度来看,共和治下的这片土地实际上非常富饶,无论是田野里长势良好的庄稼,还是规模宏大的匠坊,都彰显着这里的繁荣。这里没有乞丐,民众面色红润,与那些面带菜色的地方形成鲜明对比。
这些外地商人还注意到,这里每个人的精气神都洋溢着昂扬向上的希望感。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胭脂水粉在这里卖不出去,宣纸、毛笔、字画、锦缎等也无人问津。最终,这些商人无奈地得出结论:苏星云这个恶棍将富人都抢光了,转而去收买那些泥腿子。甚至连官老爷都是泥腿子出身,这些翻身后的泥腿子,依然是没有品位的泥腿子。当然,这些都是些亏损后带着怨气的商人的酸溜溜之言。
古人中也不乏有识之士。黄岩县出身的陶宗仪,今年仅19岁,因去年三月议论朝廷是非而科举落榜。几个月后,共和军开战,以其卓越的战绩让世人瞩目。陶宗仪来到共和领地生活了一段时间,虽然感到不适,作为一名读书人也未得到预期的重视,但他的观察力却非常敏锐。他提出了“耕战”这个词,认为共和完全就是秦始皇耕战国策的翻版,只不过依靠农民种地的同时,还多了一个工人的角色。陶宗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虽然承认这种国策的成效,但内心却深恶痛绝这种法家的治国方式。他的这一理论提出后,再次激起了天下文人对苏星云的敌意。
苏星云对这些议论并不在意。历史已经证明了的治国方式,他无需与那些自视甚高的人争辩,时间会证明一切。在他的高效体制下,含山至淮南的线路正在快速建设中。到了1349年10月,这条线路已经完成了大半。铁道兵提前在沿线砍伐并加工枕木,蒸汽机车则从和县行驶几十公里,将钢轨运送到刚修好的前线,再由铁道兵用四轮马车运送到各段进行铺设。
正当苏星云忙于大规模生产时,方家军却未打招呼便径直北上,向杭州发起了进攻,企图占领这个富饶之地。苏星云自然不会对此类行动持积极态度,毕竟方家军的动向离共和本土最大的工业区——马鞍山工业区越来越近了。
方家军的三十二门滑膛炮在攻城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杭州城岌岌可危。这时,元朝北方的汝阳王与七王爷进行了一番商议。
七王爷忧心忡忡地说:“察汗啊,你看江南这局势,杭州若失守,南方最后的粮食北运就断了。”
汝阳王回答道:“七王爷,咱们应立即派兵南下,渡过长江救援杭州。”
七王爷忧虑地看着汝阳王:“汝阳啊,共和现在控制着长江,他们又和方家军交好,会允许我们过河吗?”
汝阳王思索后说:“共和虽与方家军关系密切,但并非一体。况且共和早有能力切断我们的海运,但大都之战后他们并未这么做,说明他们与朝廷并非完全敌对。王爷何不私下派人询问苏星云?”七王爷点了点头。
几日后,苏星云给元朝的回复只有三个字:“付船费”。汝阳王的儿子(倚天中是其子)在得到朝廷的肯定后,迅速率领三万部队南下。抵达长江边时,他们发现了共和的大型运输船。
元军将领们心中忐忑,一位万夫长提出疑虑:“将军,这会不会是个陷阱?”作为军队最高指挥官的王保保坚定地说:“共和没有害我们的理由,苏星云志在天下,不会用这种卑鄙手段。”在他的果断决策下,元军迅速登船过江。
元朝大军突然出现在杭州城北,这让方家军措手不及。方国珍手下的谋士们原本认为苏星云缺乏读书人辅佐,是个简单的对手,他们以为这次北上攻取杭州,苏星云会碍于盟友关系而默认,元军则会被阻挡在江北。
这些文人自恃聪明,未将此事通报给共和军。然而,苏星云对任何接近共和工业区两百公里的势力都保持警惕,并制定了预案。方家军这次擅自行动触怒了苏星云。
于是,苏星云发起了一场出乎浙江文人意料的无情反击。就在不久前,他们还对大都进行了炮击,如今却放元朝军队过江。这场外交上的转变让那些文人深刻体会到了共和的多变。
实际上,共和政府内部也有人对几个月前还是敌人的元军被放行去对付曾经的准盟友方家军感到不适。但苏星云的决定毫无心理负担,因为他深知国家间的交往只关乎利益交换,而非个人情感。况且,在他眼中,方家军不过是一枚可以利用的棋子罢了。
棋子失控当然是要调整政策平衡大局。共和未来是要统一全国的,以长远的眼光来看,无论是方家军还是元军,在未来他们都是共和要消灭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