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一路破竹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万历:打造最强大明!
朝鲜北部正遭受着严重的大旱,民众饥饿难耐,安州一带的情况尤为严峻。
然而,李氏朝鲜此刻正深陷于党争的漩涡之中,西人党与东人党斗得不可开交,根本无暇顾及赈灾之事。
杨寰率领的明军部队抵达这里后,眼前的景象宛如一片人间地狱。
安州的守军因为缺乏粮食,早已不战而逃。杨寰因此得以轻松占领安州,并为了避免开春后因饥荒而引发瘟疫,他下令留驻的三千骑兵掩埋尸骨。
随后,杨寰率领剩下的两千骑兵奔袭平壤。
然而,此时的平壤已经闻警严守,作战经验丰富的杨寰不得不决定暂时撤回安州,等待主力兵马的到来。
万历七年腊月初一,
李成梁率领的主力部队也抵达了安州。
在腊月初五,他们离开安州,进抵平壤城外十里处扎营。
由于李成梁的主力部队携带了足够的粮食和草料,他们借机放粮,招募朝鲜饥民为兵,并让他们替明军制造木车和各类攻城器械。
为了这一目的,李成梁设立了七个粥厂,募集了上万朝鲜百姓在这里工作。
这一举动让平安道观察使郑澈感到十分恼怒,他认为这是卑鄙的行为,竟然给灾民发粮食来诱使他们为明军服务。
然而,他也无可奈何,只能派人继续加急向汉城求援。
腊月初七日,
寒风凛冽,天际泛着淡淡的晨曦,
平壤城在晨曦中显得格外庄重而肃穆。
城墙上,七门紧闭,宛如巨兽的七只眼睛,警惕地注视着四周。
东面的大同、长庆二门沉稳如旧,南边的芦门、含毯二门则似乎带着几分不安,
西边的普通、七星二门在晨光中更显冷峻,
而北门的密台门,
则因牡丹峰的高耸入云,平添了几分险峻。
李成梁站在高高的指挥台上,目光如炬,扫视着整个战场。
他深知,此战关乎大明威严,更关乎朝鲜半岛的安宁。
于是,他果断地发出了一道道命令,将各路兵马调配得井井有条。
吴惟忠,这位南兵的主将,接到了攻打牡丹峰的重任。
他面无表情,但心中却燃烧着熊熊的斗志。他率领着南兵,推着那高度超过九尺、三层平台的偏厢车,缓缓向北门逼近。
那些偏厢车,宛如一座座移动的堡垒,车墙后炮铳密布,上层炮口、下层铳口,最上面还铺着油毡牛皮,显得格外坚固。
郑澈,这位朝鲜的文官,虽然未曾经历过如此规模的战争,但他也深知北门的重要性。
因此,他在北门布置了重兵,备足了从大明引进的火器——震天雷和蒺梨炮。
他亲自督战,紧握着拳头,额头冒汗,紧张地注视着明军的一举一动。
随着偏厢车的缓缓推进,车轮碾地的嘎吱声越来越急促,整个大地似乎都在轻微地震动。
朝鲜守臣们面面相觑,心中充满了惊恐和不安。他们从未见过如此规模的车阵,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李成梁看着这一幕,也不由得怔了片刻。
他喃喃自语道:“这得费多少银子?”
但随即,他便恢复了冷静,对李如彘吩咐道:
“去问问吴将军,他北门这边是否需要朝鲜民丁先替他们填壕!”
李如彘拱手称是,策马扬鞭,直奔北门而去。
他跪在吴惟忠面前,传达了李成梁的询问。
吴惟忠面无表情地回答道:“请回宁远伯,北门不需要民丁。”
他深知操炮、战车转舵与诸兵种配合之难,非民丁所能为。
因此,他毅然拒绝了李成梁的好意,继续埋头看书。
李如彘拱手告退,上马回去禀报给了李成梁。
李成梁听后,沉默片刻,然后对李如松、杨寰等辽东将领说道:“既如此,组织起来的朝鲜民丁全部给你们攻城使用。
让他们填壕运梯,以及给炮手牵骆驼。为谨防他们逃跑,记得留家丁督战!”
李如松等人齐声应和,他们知道,这场战斗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他们将以雷霆万钧之势,攻破平壤城,为大明扬威立万!
此时,
李如松身披厚重铁甲,腰悬锋利腰刀,骑在高头大马上,眼神坚毅如铁。
他身旁,马世龙等北兵将领亦是整装待发,各自身后紧跟着忠心耿耿的家丁,以及那些被临时组织起来的朝鲜民丁。
这些民丁面露惶恐,却又不得不硬着头皮,肩扛云梯,手推过壕车,在前线亡命奔跑。
李如松一声令下,队伍开始缓缓加速。
他手中紧握的三眼铳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而背后的重弓则随时准备取出,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朝鲜民丁们在辽东将领家丁的严密监视下,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知道,一旦落后,等待自己的将是无情的箭矢或是马刀。
随着壕沟逐渐被过壕车吐出的泥石填平,李如松眼中闪过一丝冷冽的光芒。他猛地一提马缰,率先冲向南芦门。
马蹄飞扬,尘土四起,他拉满重弓,对准城上的守军开启了连珠射击。
嗖嗖!
箭矢如雨,守城的朝鲜兵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许多人纷纷躲藏在城垛之后,不敢再轻易露头。
朝鲜守军手中的火铳,不过是明初的前装式天字铳和地字铳,射程有限,威力更是难以穿透辽东铁骑的重甲。
而他们的火炮,也同样停留在大明洪武永乐年间的技术水准,射程不过七十来步,对于李如松等辽东铁骑来说,根本构不成威胁。
在这场力量悬殊的较量中,李如松等辽东铁骑仿佛战神下凡,他们在城外游弋,肆意挥洒着勇气和胆略。
而那些朝鲜民丁,虽然被迫卷入这场战争,但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也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
他们抬着云梯,推着过壕车,源源不断地为辽东铁骑提供着攻城的便利。
战场之上,硝烟弥漫,血腥味扑鼻而来。
但李如松等人的心中,却只有一个信念:为了大明的荣耀,为了辽东的安宁,他们必须战胜一切敌人,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